教学风格是教师把握教育理论、运用教育理论,完美地运筹和指导教学工作的个性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独创的“传道”、“授业”、“解惑”之精髓,也是一个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日益成熟的重要标志。教学风格是由各种教学成分组成的,它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板书设计、作业布置、辅导考试等各个方面。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的教师会将自己的教学技巧、教学艺术及教学个性渗透进教学的各个环节,如一篇完美新颖的教案,一幅巧妙构思的板书,一套灵活的、富有创造性的教法设计,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鼓励学生提出新思想、新方法,让学生成为科学知识的再发现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深层次的参与中,通过自主的“做”与“悟”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一、师生一体化
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潜能。学生喜欢喜欢什么学科往往与任课教师有密切的关系。为此,教师应忠诚于教育事业,以丰富的科学知识、优良的道德风范和充沛的创造精神去引导学生,但不是学生的控制者和支配者,努力营造出师生亲密无间的和谐氛围,象春风雨露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例如:在每一个课堂提问中,只要同学举手回答,无论正确与否,首先肯定他们肯动脑筋、勤于思考的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举手时,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增添一份自信与参与的兴趣。老师的关心和鼓励似春风化雨,湿润学生的心田,特别对普通中学来说,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比较多,因此,情感教育显得特别重要。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的创新素质并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适当的教学环境下自主发展的结果。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努力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各种非智力因素,允许每位学生凭自己的直觉和生活经验来分析判断各种现象和本质,允许他们自由地展开讨论,独立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特别是对那些“超常规”的意见,常人想不到的问题,必须给予鼓励和赞扬,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但是教师应该注意到,对学生的问题要推迟判断,避免武断。过早地下结论或向学生预示解决方法,都不利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即使学生把答案搞错了,也不必大惊小怪,要善于区分“笨拙的错误” 和“创造性的错误”。后者往往是成功的先导,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要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
二、教学机智结构最优化
教学机智是构建在对教育理论深刻领会之上的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能和技巧,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机智而灵活地教育学生、化解矛盾、沟通思想、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种能力。抓好如下几种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可以使教师群体的教学机智结构达到最优化,教师个人也可以在教学中做到知难而进,游刃有余。
1、洞察力。培养教师具有锐敏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能迅速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反应,具有合理调节教与学的谐调能力。
2、思辩力。培养教师具有适应学生个性特点的各种思辩能力、具有处理不同个性学生之间、群体之间矛盾的能力。要求教师能针对学生的喜、怒、哀、乐及学习与生活情感的反映,展开积极思维,设计对策。
3、反应力。培养教师的主体意识,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内外在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效果作出反应,使学生始终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
4、判断力。培养教师果断处置偶发事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能对此类问题作出准确判断,选择最佳的处置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达到学生群体之间心悦诚服。
5、应变力。培养教师控制和调节教学气氛的能力,重点是把握“教态”、调控“学态”能力,如:当教学方法不当、自身教态失误,学生学态不佳等引起教学中出现错综复杂局面时,能迅速使教与学两个子系统相互谐调。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创造性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展现个人教学风彩的个性教学活动特征。它包括组织、讲解、板书、表达、批评与鼓励、控制与协调等教学技能的创新和创造性的运用。
1、严密组织教学。组织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中学生注意力,顺利进行课堂教学的有力保证。它包括课堂秩序的组织、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学生思维的调动等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特色,根据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兴趣,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组织好课堂教学,能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向心力、感染力、凝聚力。
2、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归根到底是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学虽无定法,但要得法,教师应掌握其要领。教学方法选择适当、运用恰当、方法灵活多样,才能在教学中形成生动、活泼、主动的局面。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的选择有两方面:一是课前备课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各部分难易特点和对学生估计的情况,精心设计、确定的主要方法;二是课堂教学中,老师根据学生反馈的 情况进行调整,灵活运用的方法。教学方法必须遵循学生认识活动的规律,由直观到抽象再到实践。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群体特征与个体差 异的关系;正确处理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知识传授与智能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具体与抽象、理论与实践、巩固与提高的循序渐进的关系。同时,注意学科所具有的综合性和区域性。教学方法的种类很多,选用何种方法,应视具体教材内容、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而定并在课堂中加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大体上可遵循两大基本原则:
①多层次原则:“点——线——面”。 教师是授业、解感者。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进行多层次教学;由“点”延伸到“线” ,辐射到“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同步启动、展开和深化的过程;才能调动学 生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使情感得以升华,形成教学共振效应。这也是造成师生一体化的重要方法。
②全方位的原则:“看——听——读——思——讲——问——练”。现代科学证明:人的右半脑储存形象信息,左半脑储存语言信息。根据人脑的生理结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应该加强直观的方法,通过图表填绘、实验演示等,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另一方面 ,讲求运用语言的方法,通过讲述、启发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再者,运用练习和实习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习作,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这样,使学生对知识深刻理解、牢固掌握。
3、利用好板书。板书,板图都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也是传播知识的重要媒体,板面上点、线、字、词、句、符号、图表等信息通过人的视觉映入大脑,以利于强化知识信息的印记,课堂上条理明快、工整规范、布局合理、整齐美观、层次分明、娴熟形象的书法板书,板面绘技艺术,具有“观赏性、提要性、美观性”和极强的教学艺术感染力。因此,培养教师追求板书美,必须从“板书”、“板书设计”、“板面设计”这三个方面入手,使自己的“板书”成为教学活动窗口,成为吸引学生的“门面”,使自己的“板书设计”、“板面设计”成为师生双方智能(知识、技能)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板书设计既简洁、条理化,又有内在逻辑性,能让学生根据板书结构“顺藤摸瓜”,理清知识点,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节奏化
课堂教学是一个矛盾运动的反应。每一堂成功的课都有一定合理的教学节奏。而课堂教学的节奏应根 据课题内容分布的特点和课堂中学生的理解程度、学习态度和生理规律等情况调配时间,合理驾驭。
从课题内容上看,每堂课的教材都有若干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根据学生的认 知规律和教材的内在联系,可把一堂课中需要传授的知识划分为3~5个部分的知识块。再根据各知识块的主次,合理分配相应的时间。
从教学环节上看,中学课堂教学一般分为组织教学、引入课题、讲授新课、板书、小结、课堂练习和辅导、布置作业几个环节。由于各教学环节的特点不同,使课堂教学客观上存在着教学节奏。当课堂纪律正常时,组织教学的时间必然短,引入课题一般以3分钟左右为宜,节奏宜快;课题处理是教学中的主要环节,费时较多,一般以30分钟左右,整个环节节奏须慢。但课题内容也是有差异的,因而其中的节奏应快慢相应变化;小结虽言简意赅,但节奏不宜太快;课堂练习也是教学节奏中的一部分,一般以10分钟左右为宜,高、初中可各自根据其课堂教学内容和情况而增减。
从学生反馈上看,教学节奏除了教学内容和环节制约外,还受学生主体反馈情况的制约,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存在着这样的情况:教师通过叫学生思考、练习,向学生提问等方式,反馈学生群体或个体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情况;或通过教学机智纠正或排除某些教学干扰因素。这样就要求教师时时从整堂课出发,调整各知识块的传授容量和各环节的速度,把握好教学节奏。
五、师“导”生“演”风格化
教学质量要提高,课外又要减负,只有向课堂要效率。关键在于教师要改变以往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地说教式教育,当个好“导”师,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翱翔,变“教”师为“导”师,变“教”课为“导”课。
1.导“思”。 导思,即教师经过精心设计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思维。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传递及其反馈的过程。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当教学目标明确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教师设计自学思考题应做到三点:一要围绕教学目标,有的放矢;二要有新意,有讨论余地;三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在文中直接找到的问题尽量少出,所出问题必须经过学生思考才能确定答案),难易适中(过于简单的问题,容易使学生产生惰性和厌倦情绪,过于难的问题易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以激起思维内驱力,且一环扣一环,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状态。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明确的“导线”,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思考,寻找各种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启发设问、读图思考、列表对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空间思维、联想思维、类比思维等多种思维技巧。因为培养思维能力是教会学生“会学”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表达能力,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深入浅出,适当点拨思路,使学生跟着老师的“导线”一环扣一环地去想去说去做。
2.导“言”。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要把自己正确的思维过程、结果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也离不开“导”师的精心诱导。把讲台留给学生,师“导”生“演”,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使之获得一种成功的自豪感。导“言”就是导“演”,通过教师的组织,让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发现问题当堂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导“言”是导“课”,是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主要途径。
3.导“行”。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有许多知识是在地图上找出来或填注的。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填注重要的图表,是巩固思维成果的必要环节。要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就不能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导“行”主要是指导学生读图方法,阅读教材,勾出重点,分清主次,理清因果关系,分析图形、以图释义,动手绘图能力等。
4.导“情”。课堂上师生情感的培养,是导“课”愉快成功的保障。如果教师用妙趣横生的语言,亲切慈爱的目光,支持鼓励的手势,把学生迎上台,送回座位,学生就不怕上台了。素质教育也包括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感的过程其实也是培养情感的过程。在教学中重视情感因素的运用,它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自由地、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知识、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后也会继续学习。
5、导趣。每节课的引言是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是一个值得精心设计的部分,引言处理得好,可以提高学生兴趣, 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按设置的思路进入课题。因此,引言的设计力求新颖、巧妙和多样化,尽量避免节节课以复习提问导入。教师应根据与课题内容有联系的知识和现象设计引言,灵活把握。引言可以是:趣味 故事的、奇闻轶事的、幽默笑话的、诗歌民谣的、警句散文的,或是以当时境况信手拈来的。但切不可以“滑稽”故事作为引言。导趣就是通过教师巧妙导入新课,激发起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感兴趣是课堂效率高低的前提。因此,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应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架设起探索的桥梁,激起学生“我要学”的认知内驱力,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新课题的学习,使得师生教与学同步,以期学生迅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6.导议。导议就是教师在课堂中适时注意挑起矛盾,围绕某个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同桌讨论、分组讨论、全班讨论),相互交流,各抒己见。如在学习某一节内容时,就可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这种挑起矛盾,拓宽思路的方法,备受学生欢迎。
7、导问。每一堂课,甚至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处处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不能一灌到底。 初中学生平时课余敢于提出好多问题,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现象随处可见,但在课堂上,问学生有什么问题要问时,学生往往沉默不语,不愿发问,究其原因,一是心理素质差,一发言就胆怯;二是害怕提出的问题,别人笑话;三就是不善于积极思考,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确实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个教学相长的民主氛围。首先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可亲可近。厚爱差生,让其敢问。其次教给学生方法(反问法、变化法),引导学生会问。鼓励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提倡好问。
8、导练。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习题以及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应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对练习的内容、形式事先应精心设计。设计练习题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具有针对性,形式灵活多样(选择、填空、识图、判断、简答)。
(2)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3)紧扣重点难点,有利于理解、巩固提高。
(4)习题内容要有启发性和思考性,应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
总之,上好一堂课,应像说一句话一样,有抑扬顿挫、跌宕起伏,方为上乘。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激情,教师踏进教室门前,就已将积蓄成的知识,酝酿好的方法 成竹在胸。在课堂中,他竭力将自己头脑中的所思所想用形象、生动、具体的语言再现出来,并寻求最佳的途 径传授给学生,使教师“传道有术,授业得方,解惑得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为追求一堂完美的课感到欣慰和兴奋不已,同时去体验一种内在的力量和宁静。
推荐理由:对于一名教师来说,上好每一堂课是干好工作的关键。本文从各个环节阐述了如何把握课堂,使其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以提升课堂效率,增添课堂活力。希望大家可以通过阅读有所收获。
相关阅读推荐:
› 生物教学论文:多媒体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研...
› 小学美术论文:数位板绘画在小学中高年级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 信息技术论文:实施三位一体教学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
› 课堂教学的风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