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音乐五年级音乐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2单元 绿色畅想教案

发布者微信

    

人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绿色畅想教案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欣赏和表现环保题材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学唱“手拉手,地球村”,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能够做到二声部声音的谐和,并唱准附点及休止符的节奏
3,学唱歌曲“留给我”,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能够用真挚,自然的声音表现歌曲,并锻炼学生对气息的控制能力
4,欣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感受作品独特的风格,并培养学生用生活中的声音为材料为音乐作品配音效的编创能力。

重点,难点
1,歌曲二声部的合唱
2,歌曲中的一些附点及切分节奏的演唱
3,有感情的演唱。

资源准备
钢琴 ,多媒体
教学过程
资源应用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演唱“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目标 :
1,学会演唱二声部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2,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增强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
1,学生能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
2,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保护地球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3,对歌曲“手拉手,地球村”的歌词有较深理解,演唱时声情并茂。
教学准备:
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青白江这一段时间正在搞什么活动吗?
生: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
师:那么这项活动主要是做什么工作的呢?
生:为了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师:对,同学们刚才说得很不错,这次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好习惯,使我们的校园环境,生活环境更加舒适,更加美好,如果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话,那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将会“漂漂亮亮”,“永远鸟语花香。”让我们手拉手行动起来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全世界小朋友手拉手保护地球村的歌曲“手拉手,地球村”。(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节奏练习
师:在学习歌曲之前让我们先来复习下面的节奏(老师将准备好的节奏型展示到黑板上)
×0 ×0×0|×。××× ×|× × ×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老师指导学生读准每一小节)
师:现在我们请的男,女同学分别来读一遍这条节奏。
生:男,女同学分别读节奏。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打一下这条节奏。
生:按老师的指导打节奏。
师:现在我们请的男,女同学分别来打一遍这条节奏。
生:男,女同学分别打节奏。
师:全班同学一起来打一遍这条节奏。
师:那我们看看这条旋律该怎样唱呢(出示旋律)
三十 30 30|5.6 6 5 5 |3××
。 。 。 。
2,学习“手拉手地球村”的歌词
师:请听录音,在听之前,老师提出一个要求:要求同学们在“× X“和” XX X“处拍手思考一个问题: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生:热情的,欢快的;
师:接下来我们全班同学跟琴轻声视唱一遍歌谱。
生:跟琴视唱歌谱
师:接下来由女生唱歌谱,由男生唱歌词
生:女生唱歌谱,由男生唱歌词
师:我们交换一下,男生唱歌谱,女生唱歌词。
师:最后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跟琴唱一遍歌词。
生:唱歌词。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哪句还可以唱得再好一些呢?
生:回答
老师逐个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
三,拓展教学
师:接下来我们请五位同学上来,分别代表亚洲,美洲,欧洲,大洋洲,非洲小朋友,看一看谁唱得最好?
生:五位同学一起演唱“手拉手,地球村”。
四,小结
我们从小要爱护家园,热爱学校,关心地球的兴衰,保护环境,为地球村的绿化工程出力。
最后全班一起用饱满的热情演唱“手拉手,地球村”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留给我”
教学目标 :
1,指导学生用自然,真挚的歌声,动作来表现歌曲,并为歌曲设计演唱方式。
2,通过歌曲学唱,教育学生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3,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
1, 用真挚,自然的声音表现歌曲
2,附点及切分节奏的演唱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希望我们生活的家乡是什么样的?
师:是啊,我们都希望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可是我们看(播放环境污染的课件),这些行为对吗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师:?!听了大家的看法,我们知道这些都是破坏环境的行为,是不对的,而且都是人类一手造成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听一听歌曲是怎么唱的吧(出示歌篇)听听歌词里写了什么?你认为这里的“我”指的是谁?(地球上的一切生灵)“妈妈”指的又是谁呢?(地球)
2, 新课教学
1,初听,录音范唱“留给我”
师:带着你们对这首歌曲的感受随音乐读出来吧(有感情朗读歌词)
师:“留给我”是一首旋律非常优美清新的歌曲,节奏也较为舒展,所以在歌曲的节奏中出现了长时值的音符,你认为在歌曲中哪个字的时值最长(学生回答)在这里(教师指谱)谁知道这个“漠”字唱几拍?(“漠”6拍),划拍。
2,再听一遍,学生随教师小声哼唱,找出旋律相同的部分。
(学生回答,多媒体演示,相同的旋律划上相同的标记。)
3,让我们带着这种保护妈妈,爱护 ​​妈妈的情感学唱歌曲。(旋律相同的乐句由学生来添唱。)
4,歌曲处理,指导演唱
师:看歌篇,曲中在什么地方出现了切分节奏各音符时值是多少怎样唱在一连串的八分音符后面出现的附点四分音符时值是多少怎样唱?????
师:???为什么在歌曲的结束句中要反复地演唱“留给我”呢(学生回答)那么,你觉得“留给我”应该用什么样的口气来演唱是命令还是祈求(学生回答)
师:我们真心地去祈求人类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吧,我们替地球上所有的生灵祈求,请留给我,留给我和妈妈吧请同学们试着以祈求的声音来演唱歌曲的最后一句歌词。(教师伴奏,学生演唱)
三,拓展延伸
1,齐唱,在“漠”字处用手中的打击乐器来划拍。
2,独唱,根据歌词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3,小组合作,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要保护环境的紧迫感。
四,小结
师:歌曲呼唤我们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妈妈,需要我们来共同保护,希望同学们能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积极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 ,使我们的家园变得越来越美丽(全体起立,随琴声共同演唱“留给我”)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
1,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用竖笛或口风琴吹奏一个段主题。
2,通过听“森林狂想曲”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藏族,音乐风格。
3,初步进行合奏“森林狂想曲”提高演唱的质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
通过欣赏歌曲,能了解其主题,并能感受民族管弦乐,体会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
一,教师谈话引入:
二,初步欣赏“森林狂想曲”。
1,初听音乐。(教师简介)
2,让学生熟悉 A,B,C 各段的旋律。
3,教师分别用电子琴或竖笛演奏 A,B,C 各段的旋律。使学生听到音乐就能知道是 一个 段还是 乙 段或 Ç 段。
4,复听完成课本上的第一个练习。
5,这首乐曲有许多地方运用了“音效”即实地录制的声音,加强了真实感,使人身临其境。(分小组共同探讨,创造,分工)。
三,选择两或三个小组与教师合作,共同演绎“森林狂想曲”。
四,在口风琴或竖笛上学习吹奏“MI”,“FA”,“ 索尔 ”三个音。
五,随教师用较慢的速度学习吹奏“森林狂想曲”A 段的旋律。
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牧歌”,“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
1,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感受蒙古人民对自己故乡深沉真挚的恋情,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及对祖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2,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牧歌”感受蒙古音乐独特的长调风格
3,欣赏“牧歌”感受无伴奏合唱人声的艺术魅力,多声部效果的美感和内蒙古民歌优美的
教学重难点 :
1,体验蒙古民歌的风格,把握“牧歌”的特点及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2,感受无伴奏合唱形式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 :
(一),师生问好,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国有多少个民族?那你都知道哪些民族呢?
生:56个,汉族,回族,苗族,彝族等。
师:今天我带领大家去一个民族,蒙古族,好吗? (课件播放蒙古族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
师:感觉怎么样(学生自由说)
(二)新课教学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也有自己的音乐。无论你是什么民族,无论你在什么地方,只要听到蒙古人演唱的长调牧歌,便立刻感受到浓郁的草原气息,体味到高度的艺术享受。不信,我们来欣赏一下。在欣赏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牧歌?
牧歌:十四世纪发源于意大利,是一种声乐体裁,我国民歌中的“牧歌”属于山歌性质,是牧民放牧时唱的歌,内容多为赞美劳动,歌颂家乡和抒发情感。
1,欣赏男声独唱“牧歌”从这首歌曲的欣赏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使你联想到了什么(速度缓慢,曲调悠扬飘逸,低回婉转,抒情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理解乐曲和表达的情感以视,听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蒙古草原人民的幸福生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粗略的了解,也为后面欣赏活动想象力的发挥作好铺垫,积累物质基础。
2,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1)通过聆听无伴奏“牧歌”问同学们和我们平时听到的合唱有什么不同?
(2)讲解无伴奏合唱知识,让学生了解无伴奏合唱形式。
在合唱的各种形式中,有一种完全不使用伴奏乐器的纯人声合唱形式,称为无伴奏合唱。
(3)学生认真聆听和我们刚才欣赏的独唱“牧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同学们谈一谈又有什么感受(相同点:??主旋律基本相同,表达的情绪,速度,节奏都差不多不同点:。演唱形式是无伴奏合唱,歌词也不同优美,抒情,安静,草原,牧人,热爱草原等)
师总结:这是作曲家瞿希贤根据诗人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而成的无伴奏合唱曲,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加充实,意境得到升华。使这首优美的民歌形像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
设计意图: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学习的自主性和有目的性增强因此,此时的提问不局限思路,让学生摆脱问题的束缚,自由欣赏,自由想象,通过比较法让学生了解蒙古长调的特点,生动直观,加深印象。
3,复听无伴奏合唱“牧歌”分析,讨论作品特点,结构,进一步感受音乐美。
(1)播放音乐,学生认真聆听。
提问:A,你们能听出那几个声部呀(女高,女低,男高,男低)
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个声部组成的。
师引导学生说:这四个声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广阔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洁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无边无际的大草原)。
B,这首合唱可分为几个乐段?(引子部分,第一乐段,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尾声部分)
(2)分段欣赏。每个乐段表达了什么内涵?
第一乐段:F草原的辽阔宽广
第二部分:MF草原的连绵起伏
第三部分:F歌唱草原赞美生活
尾声部分:PPP意犹未尽余音绕梁
(3)同学们两首牧歌对比起来,你更喜欢哪一首呢?为什么?
生:无伴奏合唱因为更能显示出草原的宽广,音色空旷优美!
设计意图:先由学生分散发言,对关于作品特点的分析做个简单小结,以对作品有个整体性的了解,可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概括能力,然后再由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作必要的补充,使学生对作品,特别是对“无伴奏合唱”这一独具特色的声乐演唱形式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三),欣赏“草原牧歌”
1,初次聆听,整体感知。
2,再次聆听,乐曲有几个乐句?几个声部?
3,分段聆听
4,完整的聆听音乐。
(四)拓展延伸
欣赏:无伴奏合唱“小白菜”
设计意图:拉近我与学生,学生与音乐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对无伴奏歌曲有更深的了解与掌握。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欣赏“牧歌”,我们对蒙古族音乐有了初步感受体验,通过参与讨论和表演,同学们对歌曲有了进一步了解,开阔了视野。不同音乐创作形式带给了我们不同的音乐美感,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老师相信这优美的旋律深留在你们的脑海里,当然这一切都得感谢我们的民歌,正是这些民歌激发了音乐创作者的灵感,给他们提供了音乐创作的素材,才能使我们欣赏到更美的音乐作品,也让我们永远记住我们的民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