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舞蹈

东北秧歌动律组教案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5-10-04 06:14: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课题:东北秧歌动律组
教学目标:(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东北秧歌上身三个基本动律的特点
2、初步掌握东北秧歌上身动律动作要领与基本作法
教学重点:1、上身动律动作要领的掌握
2、明确三个动律的做法与区别
3、动态特点的把握与神态的兼备
教学难点: 1、腰部的发力与扭动,
2、动作“点”与“线”的把握
教学课型:(理论课、实验课、实训课、其它)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材处理:本部分没有音像资料,对于学生来说,较难有形象直观感受,
因此在风格、韵律方面难于把握。补充部分音像让学生赏析,以帮助他
们更好地学习与掌握
教学方式:讲授、示范、分析、练习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点名
二、复习东北秧歌体态、压脚跟动律
1、体态练习:注意把握重心、神态
2、脚跟动律练习:强调重心向下、体现艮劲
3、重难点练习:动作发力提示,强调动作形态及艮劲
四、新课教学
(一)基本动律学习
1、上下动律
(1)教师示范讲解
上下动律以腰为发力点,经腰划下弧线上下扭动,扭就在附拍上。
(2)学生练习
强调提肋而不是左右下腰,注意保持体态。
2、前后动律
(1)教师示范讲解
上下动律也是以腰为发力点,经腰划下弧线前后扭动。
(2)学生练习
动作时不左右转动头部,注意保持头的方向。
3、划圆动律
(1)教师示范讲解
划圆动律依然以腰为发力点,划“8”字弧线扭动。
(2)学生练习
动作时保持头部方向,注意与前后动律的区别。
★教学要点:上身动律应特别重视“点”与“线”的关系,注意提示动态素材的背景,引导学生的内心感受,使神态的把握和内心的体验有一定的依据,逐渐培养“韵”的产生。
(二)步伐学习
东北秧歌的步伐丰富多样,本组合选择东北秧歌中最为基础的前踢步与后踢步为做为步伐入门练习。
1、前踢步
(1)教师示范讲解
预备时双膝应微屈,动作时主力脚迅速前踢,主力腿膝关节和胯部有控制地上提。
(2)学生练习
出脚要快,脚离地时应注意保持脚步的自然形态。
2、后踢步
(1)教师示范讲解
膝关节屈伸小腿后踢,主力腿的交换稳而有力,动作腿后踢时要快而小,幅度不宜过大,膝关节和胯部有控制地上提。
(2)学生练习
后踢时膝部屈与伸要短促而有弹性,上身略微前倾,保持胯部上提
★教学要点:东北秧歌的步法要点是“出脚急、落脚稳、慢移重心”,从而带动上肢随重心移动而“扭”。其动静、收放、强弱对比鲜明,应特别强调,注意引导学生加以体会与表现。
(三)综合训练
1、按组合顺序分段练习
注意每个动律与压脚跟的有机配合,强调腰的发力与不同弧线的扭动,把握好动作的韵味感。
2、重难点练习:前踢步前后动律、后踢步上下动律;节奏的附点把握、腰的灵活扭动与不同弧线的连接。
3、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
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己揣摩,要求其根据自己学习情况有所侧重地进行练习。教师巡视可帮助个别学生解决不同的学习问题,使辅导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4、分组练习:通过分组练习使学生有相互学习与观摩的机会,能看到教师指出的问题所在,练习时能有的放矢,互相帮助,提高课外练习效果。
5、合音乐综合练习
通过音乐配合,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东北秧歌风格特点,更好地把握其体态与动律特点。并加强“以情带动”的诱导训练,使学生能逐渐地做到“动中有情”,从而更好地表现东北秧歌的内在神韵。
★教学要点:三个动律之间的衔接都必须经过腰部的下弧线慢移动,然后快速形成舞姿,注意上身动律与步伐之间的配合。特别注意从外部形态入手,引导学生把握东北汉族女性刚柔相济的心理特征,以增强表现力。
五、布置作业
1、练习上身动律组合
2、练习手巾花里绕花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