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5-10-06 09:35: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大学生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认识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懂得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深刻理解在实现中国梦历史使命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讲授为主,运用课件进行教学,兼用案例、讨论、学生参与等互动式方法。
导入:
曾经有这样一首关于谈猪的理想的打油诗:四周围栏都倒掉,天上纷纷掉饲料,天下屠夫都死掉,世界人民信回教。然而,这毕竟只是猪的理想,不是人的理想。
(提问)几乎每个人从小都有理想,你们小时候都有些什么理想?(小时候的志向一般都比较远大,比如想当科学家、数学家、作家等等)现在进入大学,理想是什么?
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人是有理想的,也就是说人类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不是简单地满足于温饱和生理上的需要。人之所以会有理想是因为人不仅是生物意义上的存在,还是文明意义上的存在、社会意义上的存在和历史意义上的存在。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有一个从自然的“人”转变为文明的、社会的、历史的“人”过程,理想,就是人们从自然人转变为文明的、社会的、历史的人精神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准。将理想置于这个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精神发展过程之中来理解的话,人之所以会产生理想,就在于人所特有的社会本质,从根本上来说,理想来源于人对自身现状的永不满足,来源于人所特有的主观能动性和对美好未来的不懈追求。理想的确立过程是一个对生活、对社会、对他人认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对自己认识的过程。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偶的人,才能找到人生最美好的归宿。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含义与特征: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它有以下特征。
第一,现实可能性.
从形式上看,理想是主观的精神现象,从内容上看,理想是对客观现实的自觉反映,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因为理想内容的客观性,决定了它最终是能够实现的.如果理想脱离了实际,就会变成幻想,甚至是空想. 幻想是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一种想象,与现实有很大的距离,但在将来有实现的可能,如古人曾幻想“嫦娥奔月”,腾云架雾、坐地日行八万里,在当时只能借助于神的力量,是幻想,但在当今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已将它变成现实现在,不仅可以坐飞机腾云架雾,随着2003年10月15日、2005年10月12日我国的神五、神六载人航天飞船飞上太空,每1.5小时就能绕地球一圈,尤其是(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发射成功,2012年6月神州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等更是使得可上九天揽月的幻想将变成现实。2012年6月神州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等空想虽然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也反映了人们一定的追求和目标,但它是缺乏客观根据的随心所欲的想象,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是不能够实现的。如你现在是学中文的,你的理想却是要成为一个杰出的导弹专家,可能吗?
第二,时代性.
诗人流沙河写过一首优美的诗:
理 想
饥饿的年代,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理想是安定;
安定的年代,理想是繁荣。
这首诗反映的正是不同的时代,人们的向往和追求不一样。赫鲁晓夫在匈牙利说过,共产主义社会便是人人都能吃到土豆烧牛肉。五、六十年代我国人民心目的现代化理想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这说明理想不是人们头脑里固有的,而是同一定时代的生产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定社会的历史条件和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不同时代,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想,比如在结绳记事的年代能产生用计算机储存信息的理想吗?在刀耕火种的年代,能产生电脑控制大机器的理想吗?肯定是不可能的。
第三, 预见性。人们的理想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实践和思考,但它不是简单地反映现实,而是在对现实认识,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未来提出更高目标的追求。人们的向往和追求总是由低到高,由近及远地变化着.理想是勾画未来,设计未来的。它在思想认识上,在精神追求上,是超过现实,高于现实的,因此,它具有明显的超前性。理想是一种美好的向往和追求,没有超前性,就不值得向往和追求了。 “理想所描绘的内容不是现实,而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这种想象是以对现实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分析研究为根据的,它高于现实、超于现实,……是以预见的方式超前地反映未来”。其实,理想的内容,尽管对个人而言,总是超前的,是他个人生活中所没有的;但对整个社会而言,则有时是超前的,是整个社会中都不存在的,如共产主义理想的内容。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它有多样性的特征。信念是多种多样的,具有表现为:在阶级社会里,不同的阶级由于阶级利益、政治立场等不同会具有不同的信念。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和具体经历等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同一个人,在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都可能产生相应的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道德、理想、科学、真理、审美、事业、爱情的信念,因而对同一个人,信念也是多种多样的。
例:宋氏三姐妹。宋庆龄成为国母,爱国爱民,万民景仰;宋美龄嫁给蒋介石,权势显赫,呼风唤雨;宋蔼龄联姻孔祥熙,善于积财,富甲天下。
二、理想信念的意义
(一)指引奋斗目标:
一个人是否成熟,既要看他是否具有独立人格,又要看他是否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当人具有了成熟的自我意识,就能够确定"我能够做什么","我应当做什么","我应当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说有了理想和信念的时候,人生就有了奋斗的方向.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一个人有了目标,就有了一个牢固的根据和基础,最大的不幸就是漫无目的。
例:毛泽东在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就强调要立一理想,此后一言一得皆期合此理想。他当时的理想就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要为劳苦大众主中国大地之沉浮。正是在这一伟大的理想信念的推动下,他在读书时就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思考着中国社会的未来,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理想他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起率领中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义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提供前进动力:
我们都曾从电视、报纸等媒体的传播中得知人类曾创造了很多生命奇迹的真实故事。譬如,人于沙漠中遇险并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幸免于难;在遇到地震后于饥饿干渴中挑战生命的极限……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点:处在绝境中的主人翁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他们才得以活下来。人生是船,信念是桨;人生是树,信念是根。没有船桨的划动,船就会停滞不前;没有根系的支持,树就无法高耸云霄。
例:司马迁是西汉时期的史学家,他的父亲在朝廷做太史令。很早就想写一部贯通古今的史书,直至到去世也没能完成这个愿望。父亲病危时。让司马迁继承了父亲遗愿。父亲去世后,司马迁继承了父职,所以获得了阅读大量民间看不到的书记。不幸的是,因为司马迁的耿直,得罪了汉武帝,被关进了监狱,处以酷刑,他想自杀了此残生,但想到了自己的理想还未完成,所以忍辱负重,顽强的活了下来。三年后,司马迁被赦免出狱。他因为理想的支撑废寝忘食,前后历时13年,终于完成了巨著《史记》。理想的作用是多么大呀,如果司马迁没有理想,他就会自杀了此残生,就不会有我们现在读的《史记》。
(三)提高精神境界:
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会使人更充实,会使人在顺利的时候奋发前进,在困难的时候激流勇进,甚至在死亡威胁面前也毫不退缩。例如共产党员夏明翰在面对敌人的屠刀、绞索仍然高呼共产党万岁,仍然能够吟出“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的绝句,就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支柱。现实也充分证明,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就如同有了浩然正气,就能抵制金钱、名利、权力地位的诱惑,就能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就能经受任何艰难曲折的考验,永葆高风亮节。而信念动摇,信仰失落、理想平庸的人就会被金钱、名利、权力地位所诱惑,从而干出一些损人利己,损公利私甚至触犯刑律的勾当而走向沉沦。
例:马加爵的遗言:“我觉得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这几年没什么追求,就是很失败。”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 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在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将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同时,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完成好这个任务,我们就能够有效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当代大学生是整个社会最有活力、最有生气的力量,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应当勇于站在开创社会文明新风的最前列,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优秀人才,勇敢地肩负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
复兴中华是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的共同理想,是中国优秀知识青年的强烈愿望。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为了抵御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奴役、为了不断探索救国兴国之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既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准备了必要前提,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了条件。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经过艰苦奋斗,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经济、科技、教育、文化还很落后,我们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今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科技竞争、文化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当代大学生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开拓创新,掌握过硬本领,勇敢地担当起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材料阅读: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青年一代应该牢固树立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广大青年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
(习近平 “五四讲话” 节选 )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严密的科学体系、鲜明的阶级立场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的,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实现自身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命运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革命性和崇高性相统一的思想体系,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理论指南。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并没有停留在19世纪。作为一个以指导革命与建设为己任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不但不排斥而且最能够吸收、提炼人类创造的一切科学知识,并将其运用于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经典力作《共产党宣言》问世150多年以来,已用全球200多种语言出版过,是世界公认的传播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
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一个半世纪以来,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由科学理论转变为社会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深刻改变着人类历史的走向,虽然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但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改变。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所探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用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社会主义具有光明的未来。
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
根据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关于共产主义的解释是“共产主义社会最根本的特征表现为三点。一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二是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三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最理想的社会,曾有无数志士仁人为之实现付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但它的最终实现仍是一个遥远而漫长的过程。共产主义社会的整体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它一定会实现。就连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角斗场》中叹息道:“共产主义在理论上的吸引力之大仍足以击败资本主义。”
党的十八大已为我们描绘了蓝图和路径,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那时,我们离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实现就不那么远了。只要我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总有那么一天,共产主义理想社会定会变成真真现实。
三、树立中国特色色会主义共同理想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集中地代表了我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共同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任何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
(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4页到28页,思考问题:如何认识个人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第三节 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一、 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对于大学生来说,容易对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产生困惑,这就需要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 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对两者现实有两种认识偏向,一是用理想否定现实,当发现现实不符合理想时,就悲观失望,甚至对社会现实全盘否定。二是用现实否定理想,在实现理想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就觉得还是“现实”一点好,甚至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泥潭不能自拔。
例:电影《立春》影片讲述了80年代一个小县城里王彩玲等艺术青年在梦想与现实矛盾中痛苦挣扎的过程。
我们必须认识到,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 :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
(二)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一般来说,理想越是高远,它的实现过程就越复杂,需要的时间就越长。人们对实现理想所需时间的估计往往偏少,然而,事实上理想的实现常常比事先所预料的时间要长,特别是比较高远的理想,当人们热切期待着它的到来时,它却总是姗姗来迟。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毅力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任何一种社会政治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波折,充满着艰险和坎坷。在阶级社会中,进步阶级在实现社会政治理想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反动阶级的残酷镇压。所以,要实现理想、创造未来,就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在实现理想的征途中,遭遇到一点困难、曲折或失败,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甚至动摇理想信念的人,不可能将理想最终变为现实,也不可能体会到实现美好理想的巨大幸福。
其次,理想在实现过程中可能会一帆风顺,也可能遇到逆境。正如一首歌中唱的那样"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理想的实现是艰巨的,不劳而获是痴人说梦。马克思曾说过:"科学的道路上从来没有平坦大道,只有在那崎岖的小道上不畏艰险奋勇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他的话昭示了科学理想实现的艰巨性,不仅是科学,文化、政治、经济等领域理想的实现也都充满了艰巨的挑战,为了传播哥白尼正确的理论,布鲁诺被宗教信徒活活烧死在鲜花广场;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为了推翻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无数仁人志士奔走呼号,以血肉之躯抵抗侵略者和国内反动派。伟大理想的实现,不仅饱含心血汗水,有时更要付出无数宝贵生命的代价。总之,顺境、逆境具有两面性。顺境使人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但是它易使人滋生骄娇二气,自满自足,意志衰退。逆境增大了人们向理想、目标前进的难度,但逆境可以磨练意志、陶冶品格、丰富战胜困难的经验,丰富人生阅历。只要树立必胜的信念和科学的态度,逆境不但不会把人打倒和压垮,反而能使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进发出来,创造出乎意料的奇迹。
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
(三)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 在思想开放、理念更新、生活多样化的时代,坚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意味着保持一种生活准则,一种工作作风,一种利益观念,一种精神状态,乃至追求一种高尚的奋斗目标和人类共同的价值方向。
材料阅读:广大青年一定要矢志艰苦奋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当前,我们既面临着重要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 (习近平 “五四讲话” 节选 )
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理想可以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个人理想是单个人对事物未来的想象、希望及追求,是其政治立场、世界观、人生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包括政治、道德、职业、成就、生活等方面。社会理想是人们所希望的包括政治、经济、思想和生活方式的社会状况,是人们的社会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属于个人理想范畴,是每个人所特有的。在我国,社会理想是指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理想。
当前,大学生的个人理想的形成和表现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在社会理想的基础上形成个人理想,实实在在想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二是在社会理想的基础上形成个人理想的同时,以满足个人的某些需要为另一目标,如考取大学是为了找一个好工作,但当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发生矛盾时,强调个人理想,个人理想至上;三是纯粹为了获取名誉和地位,只讲自我奋斗,甚至不择手段,损人利己。究竟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两者的关系呢?
就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而言:一方面,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着个人理想。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人,追求个人理想的实践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正确的个人理想不能按个人主观愿望随意决定,从根本上讲,它是由社会决定的。个人理想的形成要有社会理想作指导,个人理想的实现有待于社会理想的实现,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求和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如果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背离,在短时间内可能有一定动力,但从长远观点看,它逆历史潮流而动,违背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注定是要失败的。另一方面,社会理想又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个人理想体现社会理想,社会理想包含并反映千百万人的个人理想,又依靠千百万人的实践才能实现。社会理想不是虚幻和空洞的,它体现在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现实生活中。要防止出现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只讲社会理想,不讲个人理想,其结果是导致理想空泛,难以落实;只讲个人理想,不讲社会理想,其结果是四处碰壁,无法实现。二是只讲理想职业,不讲社会需要。理想职业不等于职业理想,理想从来不是个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现实生产力水平对理想有制约作用,人们应当也只能在其所提供的条件和机遇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即使生产力水平比较高了,仍有社会需要和分工的问题。选择职业时,要考虑专业特长、兴想与社会理想关系的正确处理,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立志当高远 。
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人生哲学中,非常重视讲“志向”。“志向”这个词具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确立一个目标和方向,二是以顽强的意志去追求它。可见,“志向”就是理想信念。而确立理想信念,就是“立志”。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诸葛亮文集•诫外甥书》)宋代文学家苏轼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文集•晁错论》)毛泽东青年时就胸怀大志.他在学校读书时曾立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远大抱负,并给自己约法三章:不谈金钱,不谈身边琐事,不谈男女恋爱方面的问题,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习和社会工作上,被同学们誉为"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人.
立志做大事。
1923年12月21日,孙中山先生与夫人宋庆龄到岭南大学视察,并在校园合影留念。孙中山先生还在怀士堂作长篇演讲,勉励青年学生"立志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讲,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
立志须躬行。
赵括纸上谈兵,志在安邦定国却从未躬行实践,最终战败身死,徒增笑柄;立志不像吹牛,越大越好,它需要人们用躬行去追寻。在当今社会,我们从小就缅古崇今,数不尽的风流人物让我们心向往之,却鲜有人意识到言之易,行之难矣。
陆游在家书中写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事情都没法不劳而获,成功也是如此。在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是一段兢兢业业的奋斗史,是一段默默奋斗的血泪史。
例:胡春华(现任广东省委书记)
胡春华,1963年4月生于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马岩墩村。1979年夏,以全县文科状元考取了北京大学,成为五峰历史上第一个考入北京大学的学生.1983年8月23日,胡春华告别了父母亲,告别了兄弟姐妹,告别了生他养他的五峰山山水水,踏上了进藏之路。在雪域高原,他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普通干部,走上了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自治区政府常务副主席的领导岗位。在党的十七大会议期间,胡春华在接受中外媒体集体采访时,有台湾记者问胡春华:“有什么经验可以和现在的青少年分享?” 胡春华回答说:“我想,有三条是非常重要:一是要始终坚持理想;二是要始终脚踏实地做事;三是要始终不断地读书,丰富充实自己。”关于他本人的理想,他这么回答:“理想是相对于功利而言的。我觉得我们要务实,但是我们不能太功利,不能太浮躁,总要追求一点崇高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 胡锦涛:《在共青团十四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光明日报》2000年12月21日。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人民出版社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