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思品高中思想政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案例

发布者微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案例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鉴定崇高信念
1-1 从小确立目标
法国著名物理学家纪尧姆,在他11岁时,母亲带他到国际度量衡局去参观。讲解员在讲解标准器如何精确、如何稳定以后,小纪尧姆却严肃地说:“在任何情况下,这公尺总是这么长吗?千百年来,这标准米尺连一丝一毫的变化也没有吗?”这些问题连讲解员也回答不出来。从此,小纪尧姆就确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一直到大学毕业之后,纪尧姆如痴如醉地整天忙碌在仪器旁。为了找到一种在外界温度下变化极小的物质,他甚至把心爱的结婚戒指也投进炉中融化了。经过几年的辛勤努力,他终于成功地研究出两种可作为标准量器材料的宝贵合金,为国际度量衡局解决了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从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可见,人生目标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人生价值有重大影响。
1-2 放弃繁华的都市生活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毕业生徐本禹放弃繁华的都市生活和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志愿到偏僻荒凉的贵州山区支教。有人认为,徐本禹志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可以充分体现他的人生价值;也有人认为,徐本禹如果继续读研深造,可以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此举得不偿失。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情?
1-3 平民总理温家宝
  2003年3月16日,如人们所意料的那样,温家宝在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务院总理。有人说温家宝的使命是在平衡各种政治经济目标的过程当中谋求国家的发展长和进步。2003年3月18日,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外记者。“大家普遍认为我是一个温和的人。但同时我又是一个有信念、有主见、敢负责的人。”“全国2500多个县(区),我跑遍了1800多个。这使我更深地理解国情和人民的状况,深知人民的期待。我决不辜负人民的期待……”
  在整个记者招待会上,这位一向为人谦和的总理始终是脸带微笑,并不时伸出右手食指或手掌,以强化他的语气,在镁光灯不断闪烁中,在其微笑背后,温家宝展现给全国人民的是其近40年在中国大地上的奔走。
  可以说温总理所展示给我们的是他一贯的作风。1998年那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既考验着中国 ,也考验着温家宝。他时任全国抗旱防汛小组组长,不仅陪同江泽民、朱镕基在各地考察,而且自己单独视察九江有7次之多。单单1998年抗洪,他在短短3个月内5次赴九江一线,与九江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8年约31日,温家宝在九江召开三省领导座谈部署防洪工作。一位官员还清晰地记得温家宝讲话时语气平和,不紧不慢,但逻辑分析能力强,句句入情入理,深沉凝重,令人难忘。在谈及这些年围垦、滥伐之风时,温家宝借用了《黑格尔辩证法》里一句名言:“当人们欢呼对自然的胜利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意味深长的话还出现在后来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上,温家宝引用恩格斯一段名言警醒参加开工典礼的诸多官员:“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盟进行报复……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我梦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应用自然规律。”
  1998年7月4日,温家宝陪同朱镕基到九江视察灾情。当时鄱阳赋税开始超过历史最高水位,一抵九江,两人即驱车前往重灾区得安县乌石门村和石桥村,探望灾民。5日,两人又马不停蹄,乘船巡查市区防洪堤,冒雨探望防堤的武警官兵,为众人大气。7月29日,温家宝代表朱镕基,第三次到九江,冒雨视察永修县郭东大堤和九江县永安大堤。为家宝自己打雨伞,踏着泥泞路面,步行近10公里,察看大堤险情,慰问守堤军民,还不时停下来与水利专家和地方干部研究抢险抗洪方案。8月4日,九江县江洲镇溃堤。事后,温家宝来到江洲镇最基层视察,和灾民话冷乱、唠家常,和大伙一起默画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规划。8月7日,长江干堤决,九江危在旦夕。正在湖北指导防洪的国家防汛抗旱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截获消息后,立即致电九江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询问灾情,直奔大堤决口处,亲自指挥堵口大战。
  1998年夏天的长江抗洪,让人充分看到了温家宝的风采。当时湖北武汉汛情告急,而且荆江已超过国务院“钦定”的分洪争取水位,舆论继续要求炸毁荆江大堤,分洪以保武汉三针。当时的难以抉择,是因为如果决定炸堤分洪争取水位,意味着广大900平方公里的公安县将转演化为泽国,40万人无家可归,将造成150亿人民币的损失。但是,如果不炸堤分洪,万一决口,武汉三镇将被淹没,损失非千亿元所计算。温家宝在快书听取水利专家所掌握的数据以及分析与讨论意见后,立派行政官员的主张,决定不炸大堤,并固守大堤。
  2000年山东大旱,国务院原本打算拍出水利部官员视察,淡随着山东旱情的不断加重,最终温家宝亲自赴鲁。
  山东民政厅就基建在初刘其顺处长对温家宝印象尤其深刻,他清楚地记得,温家宝到受灾最严重的聊城等地考察了两天,于9月26日召集山东有关领导进行研究,并当场表示:3000万元用于水利工程建设,3000万元用以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从黄河中上游龙羊峡、刘家峡等水库陆续向山东调拨15亿立方米黄河水。最终在温家宝的正确指挥下圆满地解决了所有的问题。
  2003年,温家宝刚刚当选国务院总理既遭遇了防止“非典”这张硬仗。一下施温家宝在这段时间的“时间表”:4月6日,温家宝率吴仪等国务院领导来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他指出:政府要保护民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将防止“非典”作为各级政府的一件大事,并要求每天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疫情。4月1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会议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对经济形势和“非典”防治工作的意见建议。4月12日,温家宝总理和吴仪、刘淇等领导专程到救治“非典”病人最多的北京佑安医院看完医务人员,高度赞扬白衣战士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4月13日,温家宝总理朱治召开全国“非典”防治工作会议,各省市区的领导、各部部长以及黄菊、吴仪、回良玉副总理和多位国务委员与会。会议部署了下一步不防治“非典”的六大措施。尤为引人注目的事,温家宝总理坦言:“非典”对中国旅游、交通、商贸和对外交往等活动造成的影响是难以避免的。但温家宝又说,我们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必计较一时的得失,只要我们做好工作,局面很快就会改观。在主席、总理的高度重视下,中国的防治“非典”之役,取得了胜利。

思考讨论
1. 如何理解“……我绝不辜负人民的期望……”这句话?为什么温家宝总理能够“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2. 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包括哪些内容?
3. 作为青年大学生该如何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2-1边陲优秀儿女
案例 :独臂英雄丁晓兵,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某部政委, 1983 年入伍, 1984 年所在侦察大队赴边作战,为了争取到艰巨的任务,用匕首扎破手指,用鲜血写下对党的誓言:“我坚决要求参加战斗打头阵、当尖兵,请党在战斗中考验我!”作为“第一捕俘手”先后出色完成了 20 多次侦察和作战任务,一次他在敌人阵地生擒了一名俘虏,撤退时,为掩护战友,他一把抓起敌人投来的手雷向外扔去,手雷在出手的瞬间爆炸了,他的一条右臂被炸得只连着一点皮肉,血流如注,但为了完成任务拔出匕首,割下断臂,以惊人的毅力和战友们扛着俘虏,冒着敌人的炮火翻山越岭四个多小时才撤了回来,两个月治疗后,失去右臂的丁晓兵又义无反顾地回到了一线阵地。战后荣立一等功、“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有人提醒他为自己找后路。后来领导找他谈话,他郑重表示:“一要学习,二要工作,三不离开部队”。后来,他到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学习,毕业后他有机会留校任教,或进机关工作,但他要求到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去。后来他来到太湖边、凤凰山窝里的一个连队当指导员。在他的带领下,四年间,该连队荣获 : 集体一等功 1 次、集体二等功 1 次、三等功 2 次,被集团军树为 “基层建设样板连”、“基层建设标兵连”,被南京军区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其党支部也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他当团政治处主任 5 年,年年被评为“先进政治处”。2006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铁流纵横、军威浩荡,他乃真的英雄,可以说他作到了,面对荣誉——宠辱不惊;面对伤残——自强不息;面对诱惑——心无旁骛;面对挑战——信仰坚定。作为曾享誉全国的战斗英雄,不以功臣而自居,不因伤残而自弃,不为诱惑而自迷,在平凡的人生道路上,顽强地书写着一位英模人物的本色人生。
2-2 昭君出塞:使汉族和匈奴和睦相处了半个世纪。
文成公主远嫁西藏:不仅使汉藏和睦相处,而且文成公主把汉族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带到西藏,促进了西藏经济、技术、商业及佛教的发展,现在西藏还广泛流传着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爱情故事,故事中充满着各族人民渴望民族交融、和睦相处的良好愿望。
2-3写实风情画家陈亚莲( 29 岁)从 96 年开始,十年中十多次进藏,不仅画下了优秀的作品,也与藏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写生的时候,看到一些贫困现象,她都力所能及地去捐助,建“雪域莲花”小学,助养了 88 名藏族孩子,策划“一带一”手拉手工程,自己亲自授课,一对一认领贫困兄弟姐妹。
她于 98 年办个人画展时,一位来自拉萨到北京学习的研究生也来到展厅,情不自禁地在大厅里对前来参观的人唱起了一首歌:《太阳和月亮之歌》——“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妈妈的名字叫天空,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母亲叫中国。”她用藏语唱,又用汉语唱,感动了所有在场的人,也体现了民族间的团结。

2- 4一个人决不可以与国家违约

尊敬的《中国青年报》社领导:
  你们好!我是中南大学2004届毕业的国防生邓拓,现在广州军区服役。看了你们主旨的刘开奉事迹报道和“地方大学生在基层不能有所作为”的讨论后,对我感触很大,刘开奉在军营的成长经历如声声远钟敲打着我,使我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回想自己成为一名国防生,以及他入军营后的岁月和走过的历程,历历在目,其中的体会和感触很深。说实话,也曾彷徨、动摇过。如在毕业时,看到我大学里不如自己的同学找到了薪水优厚的工作,而且工作低于大多在远海发达城市,想象自己踏入军营后微薄的收入,艰苦的工作环境等信中曾怀疑当时的选择石佛正确。
  然而,回想起自己当时申请加入国防省时的豪情和义气,为国防强大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时,心中又不免生起万丈豪情。人生的道路既然选择了,就应坚定地走下去,如果此时退出,那不是男子汉所为,对不起当时热情洋溢的申请书;对不起父母和自己在合同上按下的手印;对不起老师和领导的教育与培养。一个人绝不可以与国家违约。国家和军队需要人才,而且也是自愿加入的,为何要后悔自己的选择,为何不能坚持自己对国家和军队的承诺呢?违约的欣慰是一种不负责任,没有诚信的行为。没有责任感和诚信的人在社会上也同样难以立足。
  再说,部队是一个锻炼人的地方,而自己有这个进部队锻炼的机会,放弃了,岂不可惜?常说“当兵后悔三年,当兵后悔一辈子”,我可不像日后留下人生的遗憾。
  在我一年多的军旅生活中,收获也是蛮大的。思想更加成熟,环境适应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都增强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进一步强化,军事素质尤其是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些都为我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听说我的一个同学从军校退出了,真的难以想象在学校里曾是那么优秀、那么坚定的学生也退出了。毕业后的这一年多来,虽然我也面临失落,彷徨,但在艰辛、苦累和汗水背后,我看到了希望,品尝了收获,更体会到了意想不到的改变——一种让我脱胎换骨的力量。我想这一切应该都来源于我的无悔选择。从军路上,我会更加坚定地走下去。
此致
敬礼
邓拓
2005年11月8日

思考讨论
1.邓拓为什么认为“一个人绝不可以与国家违约”?
2.国防生是大学生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对他们的选择你有什么看法?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3-1故事:"我哪去了?"
从前有个和尚犯了法,被判去远方充军,官府派了个士兵押解和尚,这士兵有个特点,记忆力很差,为了不出差错,士兵编了首口诀:"文书钥匙枷,雨伞和尚我",一路都在念。和尚看出了门道,就在晚上吃饭时,设法将士兵灌醉。然后从他身上取出钥匙,打开了自己脖子上的枷,将它戴在士兵的脖子上,并将他剃了光头,自己就逃跑了。第二天,士兵醒来,按口诀逐一查对,发现文书、钥匙、枷、雨伞都还在,但和尚呢?他一不小心摸到了自己的光头,松了一口气说:"幸好和尚还在。"可是最后一项呢?"我到哪去了?"
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人与人、人与社会是如何联系的,怎样才能正确地把握这些关系,在人生坐标上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怎样的人生更有意义,这些都是我们刚入校的大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

3-2 迷失的天才

  那时1887年的一个夏天。
  在美国休斯敦的一个很小的蔬菜店里,一位60岁左右、相貌不凡的绅士买了一些香菜后,递给店员20美元并等着找回零头。店员接过钱放入钱匣,接着开始找零钱。突然,她发现拿过菜而弄湿了的手上有钞票的墨水痕迹。她惊讶地听了下来,想想该怎么办。经过几秒钟的激烈思考,她认为作为她的老朋友、老邻居、老顾客——伊曼纽尔?尼戈先生一定不会给她一张假钞。于是,她如数找回零钱,伊曼纽尔?尼戈先生便离开了蔬菜店。
  事后,店员还是有些怀疑,便把那张假钞票送到了警察局,毕竟,在那时,20美元不是一个小数目。一名警察确认钞票是真的,另一名则对擦掉了的墨迹大为怀疑。怀着好奇心与责任心,他们持证搜查了尼戈先生的家。果然,在他的阁楼上他们最后找到一家伪造20美元的机器。他们还发现了一张正在伪造的20美元钞票。同时,他们也看到了尼戈先生绘制的3幅肖像画。尼戈先生是一名很杰出的艺术家。她熟练地运用名家的手笔,细致地一笔一笔描绘了那些20美元假钞。她骗过了几乎每一个人,但最后命运安排他不幸暴露在一双手上。
  尼戈被捕后,他的肖像画被拍卖了1.6万多美元,每幅画均超过了5000美元。饶有讽刺意味的事,尼戈几乎用了同样的时间来画一张20美元假钞和一幅价值5000美元的肖像画。无论从什么样的角度看,这个卓越的天才人物都是一个窃贼。不过,可悲的是他从自己身上偷走的东西最多。如果它合法地发挥自己的才华,他不仅会成为一个富有的人,而且能在施展才华的过程中,为他的朋友和家人带来无穷的欢乐和利益,然而,才华使错了地方,他不但与成功无缘,反而自毁前程。

思考讨论
1.尼戈,一个卓越的天才人物,却将“才华用错了地方”,最后自毁前程。你认为尼戈迷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人生观是人生航船的罗盘导航器。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怎样的人生观?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4-1 23岁大学生洪战辉携妹求学12年

  洪战辉,湖南怀化学院的一名在读大学生,在11岁那年家庭突发重大变故:父亲疯了,亲妹妹死了,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母亲和弟弟后来也相继离家出走。洪战辉稚嫩的肩膀过早的压上了生活的重担。
  从读高中时,洪战辉就把这个和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并把妹妹带到自己上大学的异地他乡上学,如今已经照顾妹妹整整12年!
  13岁小男孩成了洪家的顶梁柱
  1982年,洪战辉(小名洪全会)出生在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东夏镇洪庄村一个农民家庭。在12岁之前,洪战辉和众多农村的男孩一样,有着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父亲、母亲、弟弟、妹妹和他共同组成的家庭,尽管生活很艰苦,但也很幸福。
  1994年8月底的一天,生活跟洪战辉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他的人生之路从此转弯。
  那天中午,洪家发生了一件震惊全村的事儿——洪战辉的父亲洪心清突然发疯,不但把家里的东西都砸坏了,还殴打自己的妻子。洪战辉的妈妈看到这种情况,赶紧去叫人帮忙把洪心清送到医院。但是慌忙之中,却把只有1岁的小女儿留在了屋内。等大家赶到时,1岁的妹妹已经被爸爸摔在了地上,送到医院时已经没气了。洪心清得了间歇性精神病,妹妹也永远离去了。
  而此时的洪战辉,正在小学五年级,还不满12岁。这年的腊月二十三,洪心清临近中午还没回家吃饭,洪战辉就和妈妈一起去找,就在离村5里地的一棵树下,父亲不知从哪儿捡回一个被遗弃的女婴,眼光里透出一种父爱。
  无奈之下,天快黑的时候,一家人把孩子抱回了家。洪战辉一抱上女孩,小女孩就直往他怀里钻,他想起了妹妹。洪战辉给女婴起名叫洪趁趁。
  1995年8月20日,吃过午饭后,母亲不停地忙着蒸馒头,直到馒头足以让一家人吃一周之后,她才停了下来。第二天,母亲不见了。她不堪家庭重担和疯丈夫的毒打,选择了逃离。
  “娘,你去了哪里?回来吧……”弟兄俩的哭声在暮色中飘了很久。他们不想这样失去母亲,不想失去生活的依靠,洪战辉哭喊着和弟弟四处寻找妈妈,也已经深了,娘那天没有回家。
  似乎一夜之间,13岁的洪战辉便突然长大了。他稚嫩的肩膀开始接过全家生活的重担:抚养幼小的洪趁趁,伺候病情不稳定的父亲,照顾年幼的弟弟,寻找出走的母亲。
  此时,洪战辉以到西华县东夏镇中学读初中,学校离家有两三公里。每天上学的时候,怕患病的父亲伤害小妹妹,他就把小趁趁交给自己的大娘照看,放学回到家里,再忙着准备全家人的饭……
  在读初中的3年中,洪战辉无论是在早上、中午还是下午、晚上,都要步行在学校和家之间,及时照顾全家人吃饭。
  1997年7月,洪战辉初中毕业,成为东夏镇中学考上河南省重点高中西华一中的3个学生之一。
  “我要挣钱读书,我要养家”
  “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我正收拾行李准备出去打工”。洪战辉对记者说,“我要挣钱读书,我要养家”。
  当时清醒的父亲用家里的一袋小麦口粮换了50元钱,颤抖着递给洪战辉说:“娃儿呀!爸对不起你!考上了学却没钱上……”
  16岁的洪战辉怀揣50元钱,只身一人冒着炎炎烈日跑到周口、漯河等地,因为又瘦又小,3天3夜连刷盘子洗碗的活也找不到,只得返回西华县城,此时,洪战辉已身无分文。
  洪战辉的执著精神引起了一个中年人的同情。在软磨硬泡了两三天后,那位中年人在自己承建的装雨棚的工地上,给了洪战辉一份传递钉枪的工作。洪战辉拼命地干,一个暑假,他挣了700多元。这年9月1日,洪战辉终于按时到西华一中报到了。而且,通过竞选,他当上了293班的班长。
  在学校逐渐安定下来后,洪战辉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从家里把小趁趁接到了身边。他又开始像上初中时一样,每天奔波在学校与住处之间。一早,他要让小妹妹吃早点,再叮嘱她不要外出,然后上学。中午和晚上,他从学校打了饭,带回住处和小趁趁一起吃。
  来到县城读书后,一切开支都打了起来,而且高中的学习压力也是初中所无法比的。但是洪战辉知道,如果失去了经济来源,父亲的病情好转、弟弟和妹妹的生活以及自己美好的理想都是空谈,打工挣钱成了洪战辉繁重学业之外最大的任务。
  “没办法,我要读书,我要杨家。就必须想办法挣钱!”从此,洪战辉在校园里,利用课余时间卖起了圆珠笔芯、书籍资料、英语磁带等,“鞋垫、袜子,只要能挣钱我都卖”,用微薄的收入维持着全家的生活。
  洪战辉边挣钱边学习和照顾小趁趁,还得定时给父亲送药。这种日子持续了一年多,在洪战辉上高二的时候,父亲的精神病突然又犯了。
  父亲住院需要照顾、花钱,为了借钱,洪战辉跑了周围的几个村子,求了几乎所有的亲朋好友,但跑了两天才借来40多元钱。后来,西华县南关的一个油漆店老板邓阿姨知情后,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把看病所需的2000元钱送到了洪战辉家中。
  生活的压力、家庭的现状逼迫洪战辉不得不辍学。高二时,洪战辉挥泪告别了难舍的校园。回到农村老家后,他收拾农田,照顾父亲,闲暇的时候教妹妹识字,并在农闲的时候做点小生意,挣钱补贴家用,一年挣了六七千元。
  到了2000年的时候,小趁趁已经6岁了,父亲的病情也控制了下来。“不读书不学习没有知识是不行的!”洪战辉渴望再次回到校园读书。
  刚好,洪战辉在西华一中的老师李永贵和秦鸿礼调到了西华二中。两位老师一直关心着洪战辉,他们让人给洪战辉捎信:希望洪战辉能重回高中学习。由于二中的高中部是新建的,洪战辉成了西华二中的一名高一新生。
  洪战辉又把小趁趁带在身边,他也到了上学年龄了,秦老师帮助在附近找了所小学,小趁趁也开始上学了。
  “我不能倒下,我要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
  新的高中生活又开始了。和以往不同的事,在边挣钱边学习边照顾小趁趁的同时,洪战辉还多了一个工作——辅导小妹妹学习。
  生活在平淡中继续。2002年10月,父亲的精神病第三次犯了。他把父亲送到了一家精神病医院,可是交不起住院费。不久,正上初一且成绩全班第一的弟弟洪锦辉不辞而别,外出打工了。
  10月底的一天,扶沟县一家乡镇精神病院被洪战辉的孝心所感动,答应免去住院费只收治疗费。洪战辉赶紧回家去住院用的东西,到家后又连夜骑上自行车赶往医院。家到医院有近50公里路,也已经很深了,连续奔波3天的洪战辉极度疲惫,骑着骑着,眼睛就挣不开了,结果连人带车栽倒在路旁的沟里,等他醒来时,自行车压在身上,开水平的碎片散落一地。
  也不知在沟中躺了多久,洪战辉想起了妹妹和父亲。他咬着牙对自己说:“我不能倒下,我倒下了,父亲的病就没人管了,妹妹就没人管了,我一定要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终于顽强地站了起来。
  由于洪战辉的情况同学们都了解,再加上诚信经营,他的生意很红火,甚至外校的学生也来他这里购买图书。就是在那段时间里,洪战辉仅卖一本文言文翻译的资料,就卖了5000多册,赚了2万多元。
  2003年6月,断断续续读了5年高中的洪战辉,终于迈进了高考考场。
  “也许,那是每人理解为何我能断断续续读5年高中而不放弃学业。5年中,停学挣钱一年,5年中我晕倒过16次,但每一次都站了起来!”洪战辉说:“5年中我从没接受过一次捐款,但当我做小生意卖书需要进货时,班里的同学几乎把所有的生活费都借给了我!”洪战辉很是自豪和感动。
  “我会牢牢记住帮助过我的人,我要帮助更多的人”
  高考成绩公布后,洪战辉以490分的成绩被湖南怀化学院录取,可5200元的学费和要照顾妹妹让他很是为难!利用暑假,他打工挣了2000元,决定先到湖南看看,把妹妹托付给了大娘。
  大学新生报到当天,他交了1500元学费后,就干起了老本行做了“小商贩”。当他看到许多报到的新生纷纷向家里打电话时,就四处打听,寻找电话卡的销售渠道。他找到一位电话卡销售商那里,把身上仅有500元全部购买了电话卡,当天晚上就卖了100多张,两三天就赚了六七百元。
  为了挣钱,洪战辉可谓想方设法,后来他还逐渐代理了步步高复读机、电子词典和丁家宜化妆品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总经销,他还垄断过学校19栋学生宿舍楼的纯净水供应、电话机的安装等。
  2004年春节,洪战辉回到河南老家,看到失学在家的小妹,非常愧疚。“无论如何,不能再让妹妹辍学,我要带着妹妹上大学!”洪战辉暗下决心。
  回到怀化后,洪战辉开始为小趁趁联系学校。终于有一天,当他到鹤城区石门小学找校长提出妹妹插读时,校长同意了。
  2004年6月底,洪战辉打电话给正在河南工业大学上学的高中同学张永光等人,让他们帮忙把妹妹带到怀化。他要利用暑假挣钱。
  6月27日,小趁趁终于在怀化火车站见到了哥哥,他一下子抱住洪战辉的腿,久久不愿松开。
  2004年暑假,洪战辉一位高中女同学从河南来看望他时,一见小趁趁就非常喜欢,亲切地叫她“小不点”。从此,大家都纷纷叫她“小不点”。
  暑假过后,“小不点”又重新回到了学校。一早,她背着书包去上学。中午,在校吃中餐。回到学院寝室后,洪战辉还给她补习功课,教她普通话。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不点”学会了做饭,如果哥哥出去推销东西回不来,他就一个人做饭等哥哥回来吃。路上看到空瓶子,她会捡回来。遇到哥哥从市里进了学生用品回来,她也会帮着搬运。妹妹的懂事让洪战辉很是欣慰。
  当社会各界知道洪战辉的情况后,不少人提供财力、物力的帮助,但被他谢绝了:“不接受捐款,是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自立、自强才是最重要的。我现在已经具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处于艰难中而又无力挣扎出来的人们,他们才是我们现在需要帮助的”。
  学校的老师也被洪战辉的事迹所感动,一些老师纷纷捐款。有一次老师捐了3190元,当老师把这些钱交给洪战辉时,他不接:“比我困难的同学有的是,更重要的是我现在已经知道了怎么去养活自己了。”洪战辉态度很坚决,无奈之下,学校只好冲抵了洪战辉的部分费用。大概一年后,系里师生又为洪战辉捐了一部分款,但这次洪战辉坚决拒绝了。学生处专门给他每月拨的200元补贴,反复催促他也不去领。
  “我想告诉那些处于贫困中、挣扎中的人们,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要怨天尤人,最主要的是你怎么去改变你自己,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改变你自己。”轰炸会高兴地说,“考入大学后,每年春节回家,都能欣慰地看到久病的父亲病情大有好转;2004年年底,母亲也搞到了愧疚,回到了久别的家中;在外漂流了多年的弟弟现在也有了消息。我作为普通人,还会一如既往地去做我该做的事情,去尽我该尽的义务和责任,平和、静心、无悔、无愧地做完这一生。”

思考讨论
1.12年困境的风吹雨打,12年如一日的责任担当,12年从未懈怠的自立自强,使洪战辉的故事永远定格在了2005年,国人用集体的感动,向一位朴素的青年英雄致敬。洪战辉的事迹为何如此让人感动?在他身上到底蕴含着怎样的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品质?
2.洪战辉说:“感动不能泛滥,行动才能改善。”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4-1 一个民族需要传统

  云南有个地方叫文山,文山很穷,有很多个国家级贫穷县。但是文山有一个村子却找到了一种特殊的“致富”门路——拐卖婴儿。曾经一度,全村百分之七十几的年轻人都加入了这个新行业,人称“拐卖村”。
  2005年年初在《南方周末》上看到相关报道,久久不能释怀。在传统社会中,一个人偷偷摸摸地做违法犯罪的事情,会让全家人抬不起头来;一家人做无本钱的生意,会让全村人瞧不起,连他们的孩子都找不到伙伴玩;而整个村子从事不光彩的职业,这实在让我难以想象。要知道,从传统农民的角度看,拐卖儿童属于最损阴德的恶行之一,怎么可能成为整个村子的生存和生财之道呢?这个村子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样的?他们的价值观、成就感从何而来?是什么原因使他们选择了这样一种生存方式?难道仅仅是因为穷吗?我想不是。
  首先是因为他们失去了传统。人追求的首先是有意义、有尊严的生活,而不是富裕的、奢侈的生活。金钱,只有在崇尚金钱的社会里,才会是拥有它的人感受到某种意义。所以,归根到底,人的意义不是来自于金钱,而是来自于崇尚金钱的社会理念。而这样的社会理念,必定是在传统丧失之后形成的。只要传统还在,金钱就不会成为压倒一切的目标。
  活得有尊严、有意义,这是么一个社会人的本能。而“拐卖村”则整体失去了火的意义的可能。
  热个人偷东西,我们可以说这个人有问题;一家人偷东西,我们可以说这家人有问题;但是如果整个村子、很多村子都偷东西,“光明正大”地偷东西,那一定是社会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而偷窃的对象竟然是婴儿,这个问题就严重得无以复加了!
  官员的腐败会对一个国家造成难以挽回的危害,知识分子市区操守会是一个民族看不清道路,找不到方向,丧失活力和动力。但是,如果草根阶层整体失去了对自己生活意义的肯定,失去了自尊,失去了内在的道德感,将是一个民族的灭顶之灾。
  官员的弄权让我痛恨,而当农民集体地失去了质朴和良善,吃的菜不卖,卖的菜不吃的时候,乃至于有整体贩卖婴儿的事情,则让我们脊背发寒。
  诡异的是,我现在所奢望守护的传统,它最大的破坏者,正是我曾经向新的那种超越文化、超越民族、超越地域的标尺。传统有大有小,但真正流淌在每一个个人血液中的是本乡本土的小传统,这些各不相同的小传统才是我们的草根得以生存的土壤。
  礼失求诸野,当我在大山深处,依然能够见到乐于放羊的人群,依然能够见到日日歌舞的人们,我感到欣慰。我相信那时我们未来文明的草根。只是,在日甚一日的全球化和现代化的飓风之下,不知这些草根还能存活多久呢?
  一个民族要有传统。传统使我们获得了有别于他人的特殊品性,构成了我们的文化记忆,使我们成为我们而不是旁人。它把我们和本民族久远的历史连接起来,使我们感受到自己是一颗有根的大树上长出来的叶子,而不是现代化潮流之上的浮萍,全球化列车上的齿轮。
  只有民族共同延续和遵奉的传统,才能使我们获得生存的意义,获得尊严。拥有自己的传统,并为自己的传统而自豪,这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得以生长的根。
  保护我们的传统,就是保护我们的未来,保护我们作为自己而不是作为别人的未来。

思考讨论
1.什么是传统?为什么说一个民族需要传统?
2.大学生应如何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充分发挥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4-2 23岁大学生洪战辉携妹求学12年

  洪战辉,湖南怀化学院的一名在读大学生,在11岁那年家庭突发重大变故:父亲疯了,亲妹妹死了,父亲又捡回一个遗弃女婴,母亲和弟弟后来也相继离家出走。洪战辉稚嫩的肩膀过早的压上了生活的重担。
  从读高中时,洪战辉就把这个和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并把妹妹带到自己上大学的异地他乡上学,如今已经照顾妹妹整整12年!
  13岁小男孩成了洪家的顶梁柱
  1982年,洪战辉(小名洪全会)出生在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东夏镇洪庄村一个农民家庭。在12岁之前,洪战辉和众多农村的男孩一样,有着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父亲、母亲、弟弟、妹妹和他共同组成的家庭,尽管生活很艰苦,但也很幸福。
  1994年8月底的一天,生活跟洪战辉开了个天大的玩笑,他的人生之路从此转弯。
  那天中午,洪家发生了一件震惊全村的事儿——洪战辉的父亲洪心清突然发疯,不但把家里的东西都砸坏了,还殴打自己的妻子。洪战辉的妈妈看到这种情况,赶紧去叫人帮忙把洪心清送到医院。但是慌忙之中,却把只有1岁的小女儿留在了屋内。等大家赶到时,1岁的妹妹已经被爸爸摔在了地上,送到医院时已经没气了。洪心清得了间歇性精神病,妹妹也永远离去了。
  而此时的洪战辉,正在小学五年级,还不满12岁。这年的腊月二十三,洪心清临近中午还没回家吃饭,洪战辉就和妈妈一起去找,就在离村5里地的一棵树下,父亲不知从哪儿捡回一个被遗弃的女婴,眼光里透出一种父爱。
  无奈之下,天快黑的时候,一家人把孩子抱回了家。洪战辉一抱上女孩,小女孩就直往他怀里钻,他想起了妹妹。洪战辉给女婴起名叫洪趁趁。
  1995年8月20日,吃过午饭后,母亲不停地忙着蒸馒头,直到馒头足以让一家人吃一周之后,她才停了下来。第二天,母亲不见了。她不堪家庭重担和疯丈夫的毒打,选择了逃离。
  “娘,你去了哪里?回来吧……”弟兄俩的哭声在暮色中飘了很久。他们不想这样失去母亲,不想失去生活的依靠,洪战辉哭喊着和弟弟四处寻找妈妈,也已经深了,娘那天没有回家。
  似乎一夜之间,13岁的洪战辉便突然长大了。他稚嫩的肩膀开始接过全家生活的重担:抚养幼小的洪趁趁,伺候病情不稳定的父亲,照顾年幼的弟弟,寻找出走的母亲。
  此时,洪战辉以到西华县东夏镇中学读初中,学校离家有两三公里。每天上学的时候,怕患病的父亲伤害小妹妹,他就把小趁趁交给自己的大娘照看,放学回到家里,再忙着准备全家人的饭……
  在读初中的3年中,洪战辉无论是在早上、中午还是下午、晚上,都要步行在学校和家之间,及时照顾全家人吃饭。
  1997年7月,洪战辉初中毕业,成为东夏镇中学考上河南省重点高中西华一中的3个学生之一。
  “我要挣钱读书,我要养家”
  “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我正收拾行李准备出去打工”。洪战辉对记者说,“我要挣钱读书,我要养家”。
  当时清醒的父亲用家里的一袋小麦口粮换了50元钱,颤抖着递给洪战辉说:“娃儿呀!爸对不起你!考上了学却没钱上……”
  16岁的洪战辉怀揣50元钱,只身一人冒着炎炎烈日跑到周口、漯河等地,因为又瘦又小,3天3夜连刷盘子洗碗的活也找不到,只得返回西华县城,此时,洪战辉已身无分文。
  洪战辉的执著精神引起了一个中年人的同情。在软磨硬泡了两三天后,那位中年人在自己承建的装雨棚的工地上,给了洪战辉一份传递钉枪的工作。洪战辉拼命地干,一个暑假,他挣了700多元。这年9月1日,洪战辉终于按时到西华一中报到了。而且,通过竞选,他当上了293班的班长。
  在学校逐渐安定下来后,洪战辉就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从家里把小趁趁接到了身边。他又开始像上初中时一样,每天奔波在学校与住处之间。一早,他要让小妹妹吃早点,再叮嘱她不要外出,然后上学。中午和晚上,他从学校打了饭,带回住处和小趁趁一起吃。
  来到县城读书后,一切开支都打了起来,而且高中的学习压力也是初中所无法比的。但是洪战辉知道,如果失去了经济来源,父亲的病情好转、弟弟和妹妹的生活以及自己美好的理想都是空谈,打工挣钱成了洪战辉繁重学业之外最大的任务。
  “没办法,我要读书,我要杨家。就必须想办法挣钱!”从此,洪战辉在校园里,利用课余时间卖起了圆珠笔芯、书籍资料、英语磁带等,“鞋垫、袜子,只要能挣钱我都卖”,用微薄的收入维持着全家的生活。
  洪战辉边挣钱边学习和照顾小趁趁,还得定时给父亲送药。这种日子持续了一年多,在洪战辉上高二的时候,父亲的精神病突然又犯了。
  父亲住院需要照顾、花钱,为了借钱,洪战辉跑了周围的几个村子,求了几乎所有的亲朋好友,但跑了两天才借来40多元钱。后来,西华县南关的一个油漆店老板邓阿姨知情后,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把看病所需的2000元钱送到了洪战辉家中。
  生活的压力、家庭的现状逼迫洪战辉不得不辍学。高二时,洪战辉挥泪告别了难舍的校园。回到农村老家后,他收拾农田,照顾父亲,闲暇的时候教妹妹识字,并在农闲的时候做点小生意,挣钱补贴家用,一年挣了六七千元。
  到了2000年的时候,小趁趁已经6岁了,父亲的病情也控制了下来。“不读书不学习没有知识是不行的!”洪战辉渴望再次回到校园读书。
  刚好,洪战辉在西华一中的老师李永贵和秦鸿礼调到了西华二中。两位老师一直关心着洪战辉,他们让人给洪战辉捎信:希望洪战辉能重回高中学习。由于二中的高中部是新建的,洪战辉成了西华二中的一名高一新生。
  洪战辉又把小趁趁带在身边,他也到了上学年龄了,秦老师帮助在附近找了所小学,小趁趁也开始上学了。
  “我不能倒下,我要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
  新的高中生活又开始了。和以往不同的事,在边挣钱边学习边照顾小趁趁的同时,洪战辉还多了一个工作——辅导小妹妹学习。
  生活在平淡中继续。2002年10月,父亲的精神病第三次犯了。他把父亲送到了一家精神病医院,可是交不起住院费。不久,正上初一且成绩全班第一的弟弟洪锦辉不辞而别,外出打工了。
  10月底的一天,扶沟县一家乡镇精神病院被洪战辉的孝心所感动,答应免去住院费只收治疗费。洪战辉赶紧回家去住院用的东西,到家后又连夜骑上自行车赶往医院。家到医院有近50公里路,也已经很深了,连续奔波3天的洪战辉极度疲惫,骑着骑着,眼睛就挣不开了,结果连人带车栽倒在路旁的沟里,等他醒来时,自行车压在身上,开水平的碎片散落一地。
  也不知在沟中躺了多久,洪战辉想起了妹妹和父亲。他咬着牙对自己说:“我不能倒下,我倒下了,父亲的病就没人管了,妹妹就没人管了,我一定要考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他终于顽强地站了起来。
  由于洪战辉的情况同学们都了解,再加上诚信经营,他的生意很红火,甚至外校的学生也来他这里购买图书。就是在那段时间里,洪战辉仅卖一本文言文翻译的资料,就卖了5000多册,赚了2万多元。
  2003年6月,断断续续读了5年高中的洪战辉,终于迈进了高考考场。
  “也许,那是每人理解为何我能断断续续读5年高中而不放弃学业。5年中,停学挣钱一年,5年中我晕倒过16次,但每一次都站了起来!”洪战辉说:“5年中我从没接受过一次捐款,但当我做小生意卖书需要进货时,班里的同学几乎把所有的生活费都借给了我!”洪战辉很是自豪和感动。
  “我会牢牢记住帮助过我的人,我要帮助更多的人”
  高考成绩公布后,洪战辉以490分的成绩被湖南怀化学院录取,可5200元的学费和要照顾妹妹让他很是为难!利用暑假,他打工挣了2000元,决定先到湖南看看,把妹妹托付给了大娘。
  大学新生报到当天,他交了1500元学费后,就干起了老本行做了“小商贩”。当他看到许多报到的新生纷纷向家里打电话时,就四处打听,寻找电话卡的销售渠道。他找到一位电话卡销售商那里,把身上仅有500元全部购买了电话卡,当天晚上就卖了100多张,两三天就赚了六七百元。
  为了挣钱,洪战辉可谓想方设法,后来他还逐渐代理了步步高复读机、电子词典和丁家宜化妆品在湖南怀化学院的总经销,他还垄断过学校19栋学生宿舍楼的纯净水供应、电话机的安装等。
  2004年春节,洪战辉回到河南老家,看到失学在家的小妹,非常愧疚。“无论如何,不能再让妹妹辍学,我要带着妹妹上大学!”洪战辉暗下决心。
  回到怀化后,洪战辉开始为小趁趁联系学校。终于有一天,当他到鹤城区石门小学找校长提出妹妹插读时,校长同意了。
  2004年6月底,洪战辉打电话给正在河南工业大学上学的高中同学张永光等人,让他们帮忙把妹妹带到怀化。他要利用暑假挣钱。
  6月27日,小趁趁终于在怀化火车站见到了哥哥,他一下子抱住洪战辉的腿,久久不愿松开。
  2004年暑假,洪战辉一位高中女同学从河南来看望他时,一见小趁趁就非常喜欢,亲切地叫她“小不点”。从此,大家都纷纷叫她“小不点”。
  暑假过后,“小不点”又重新回到了学校。一早,她背着书包去上学。中午,在校吃中餐。回到学院寝室后,洪战辉还给她补习功课,教她普通话。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不点”学会了做饭,如果哥哥出去推销东西回不来,他就一个人做饭等哥哥回来吃。路上看到空瓶子,她会捡回来。遇到哥哥从市里进了学生用品回来,她也会帮着搬运。妹妹的懂事让洪战辉很是欣慰。
  当社会各界知道洪战辉的情况后,不少人提供财力、物力的帮助,但被他谢绝了:“不接受捐款,是因为我觉得一个人自立、自强才是最重要的。我现在已经具备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处于艰难中而又无力挣扎出来的人们,他们才是我们现在需要帮助的”。
  学校的老师也被洪战辉的事迹所感动,一些老师纷纷捐款。有一次老师捐了3190元,当老师把这些钱交给洪战辉时,他不接:“比我困难的同学有的是,更重要的是我现在已经知道了怎么去养活自己了。”洪战辉态度很坚决,无奈之下,学校只好冲抵了洪战辉的部分费用。大概一年后,系里师生又为洪战辉捐了一部分款,但这次洪战辉坚决拒绝了。学生处专门给他每月拨的200元补贴,反复催促他也不去领。
  “我想告诉那些处于贫困中、挣扎中的人们,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不要怨天尤人,最主要的是你怎么去改变你自己,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改变你自己。”轰炸会高兴地说,“考入大学后,每年春节回家,都能欣慰地看到久病的父亲病情大有好转;2004年年底,母亲也搞到了愧疚,回到了久别的家中;在外漂流了多年的弟弟现在也有了消息。我作为普通人,还会一如既往地去做我该做的事情,去尽我该尽的义务和责任,平和、静心、无悔、无愧地做完这一生。”

思考讨论
1.12年困境的风吹雨打,12年如一日的责任担当,12年从未懈怠的自立自强,使洪战辉的故事永远定格在了2005年,国人用集体的感动,向一位朴素的青年英雄致敬。洪战辉的事迹为何如此让人感动?在他身上到底蕴含着怎样的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品质?
2.洪战辉说:“感动不能泛滥,行动才能改善。”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第五章 尊重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5-1“中国游客不受欢迎”尴尬了谁
作者:许朝军
记者采访广州多位出国游资深领队了解到,相对于中国刚刚开放出国旅游的1999年,针对中国游客的歧视实际上正在逐步减少。但中国游客在出国游中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不排队、不良的卫生习惯等三大陋习,正使国外一些高端酒店把中国团队列入不受欢迎的游客。(8月2日《广州日报》)
我们一直把自己的国家称为文明古国,但我们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度里走出去旅游的人士,却因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守秩序不排队、不良的卫生习惯等三大陋习而受到外国人的“歧视”,并被列入不受欢迎的游客。这种情形让我们每一个国人感到震惊,也让我们尴尬万分。
据统计,2004年全国出境总人数达到2885万人次,与前几年相比,出境旅游的人数不断在增加,这除了给国人长见识、阔视野、活跃生活、享受生活情趣等带来了机会之外,更大程度上他们也让外国人更进一步地认识和了解中国。从此意义上讲,这些人也是中国人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形象的代表。因此,中国团队不受欢迎,就不仅仅是游客自身在境外的待遇问题,更是一个关涉国家形象的大问题。
首先,我们应该查找一下组团的旅行社的教育、管理缺位问题。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习俗,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行为准则,作为组织国人外出旅游的管理组织,除了代为管理旅游费用、计划旅游线路、安排游客旅游行为、保证游客安全等职责之外,组织出国人员学习到国外应该注意的事项。对出境游客进行必要的文明教育,也是旅行社的一个重要职责。中国游客之所以被列入不受欢迎的游客,其中旅行社教育管理的缺位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因此,要解决这些让我们尴尬的现象,旅行社应该自觉对自己的组织、教育、管理行为进行完善和规范。
同时,我们应该认真考虑一下国人的共同的生活陋习问题。其实不仅仅是在去国外,在国内生活中,随地吐痰、高声喧哗、游戏秩序等不文明行为也是大量存在的。我们不能过分苛责出境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因为长期的生活习性使然,他们又怎么能一下子重新“做人”呢?如果我们不从根本上解决生活文明问题,什么时候、什么样的人出境旅游都会或多或少地给我们的脸上磨黑。所以,出境游客在国外不受欢迎,更应该引起我们对国人生活习性改善的关注。从此意义上看,每个人都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营造良好的社会文明氛围,塑造良性的社会文明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文明道德习惯,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责编:麦子。来源:【红网】 2005-08-03)
思考讨论:
1、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何今天我们的国民出国旅游反而被一些国家的高级酒店列入“不受欢迎的游客”?
2、随地吐痰、乱丢垃圾、高声喧哗等行为只是个人行为吗?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世界的形象是通过什么途径表现出来的?
3、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群体,当大学在公共场合也有我们国民习以为常的“随地吐痰、乱丢垃圾、高声喧哗”行为时,说明了什么?

5-2
博客也要“知荣明耻”
作者:郭立场
博客已成为一个迅速窜红的网络符号,2005年公认为博客的大众化元年。全球博客数量突破1亿,而在中国,该数字已达1600万。越来越多的“博客一族”参与到网络的内容制作上来,博客用户已完全渗透到全体大众。博客也正式从精英走向大众,网络时代的“博客效应”也日益凸显。
与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博客在吸引眼球、赢得美誉的同时,也带来了口水、谩骂甚至是攻击,因博客引发的一些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网络本身无所谓好坏,关键在于是什么人在办、什么人在用。”作为互联网知识分子的园地,博客的明天何去何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博客文化?博客一族作为博客的主体,其能否“知荣明耻”,决定着博客的文明走向。现在博客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在博客世界中逐渐发现了很多不文明的现象与举止,既阻碍着博客的持续发展,更阻滞着互联网络的健康发展。
博客要持续健康发展,就不能不对目前的网络风气进行整顿,营造一个文明的网络氛围。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眼下,网络上的一些违法和不良现象正在蔓延滋长,并且从网上扩散到网下,波及广电和平面媒体,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针对互联网上的一些消极现象,今年3月14日“两会”结束之际,温家宝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在肯定“每一个公民都有利用互联网的权利和自由”的同时,又指出“每一个公民又要自觉地遵守法律和秩序,维护国家的、社会的和集体的利益”。4月11日,人民网等中央主要新闻网站联合发出《文明办网响应书》。此前,千龙网等14家网站已发出《文明办网倡议书》,北京网络媒体协会及其所属28家网站也于4月10日共同发出了文明办网响应书。可以说,由网站开始兴起的一股扬荣弃耻、文明办网的网络新风正在逐渐形成。
博客是我们的网络虚拟空间之一,在国民言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净化网络环境,营造健康有益的互联网,除了有关管理部门加大管理力度,加强监管,网站经营者文明经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之外,博客一族作为一种日益强大的因素越来越不可忽视,也大有可为的空间。博客是最适宜抒发情怀、交流思想及展示特色的个人空间,其活动具有极强的匿名性和辐射性。博客是开放的私人房间,其开放程度“是世界级的”,这也就预示着使用者应当承担必要的责任。而要在全社会营造文明上网的风气,也必须能够确保网民们的自尊、自爱和自我约束,还有互相监督、相互提醒和彼此规劝。
博客能否成为文明的阵地,关键在于博客一族是否全面发展,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鲜明的价值导向,足以维持网络社会的秩序和谐。博客,要成为一种博客文化,既要符合时代精神、民族传统和基本国情,也应该是“一种由基本文化、扩展文化和时代文化构成的综合性的文化体系”。
这就必然要求,博客一族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提升自己的网络道德修养,坚定荣辱观,明晰是非、善恶和美丑的界限,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以传播网络先进文化为荣,以维护互联网的秩序为荣,以致力于网络创新为荣,以文明网络交流为荣,自觉抵制网络低俗之风,努力净化网络环境,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网上舆论氛围,在坚持自我约束、接受社会监督方面赢得主动,做一个“知荣明耻”的博客。
来源:东方网 2006-04-14
思考讨论:
1、博客是我们的网络虚拟空间之一。你如何看待“网络虚拟空间”中的形形色色网民行为?是否在这“虚拟空间”中因为无人知道“我是谁”就可以“为所欲为,畅所欲言”?
2、你认为大学生应如何从自身做起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尊重社会公共道德,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5-3 文化盛宴中的“不文明”

  2006年春节将至,著名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音乐会如期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让海口市民享受到了高雅艺术的魅力。然而,在欣赏音乐狐疑的时候,观众席中却传来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表演者台上致意,迟到观众无动于衷
  演奏会将要开始,场内还有约1/8的座位空着,人们仍然陆续地进场,找座位的也显得着急起来。其中,有两队借搬迁俩看演出的观众,因为座位号没连在一起,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开始和已经找到座位坐下来的人大声商量调换座位的事情,经过一番商议,又是一帧忙乱交换座位,搅得周围不得安宁。
  音乐会准时开始。入口处的门帘频繁被掀开,观众仍然鱼贯而入,两旁的侧门也不断有人进进出出。当身穿蓝色西装,一身绅士打扮得理查德?克莱德曼走上舞台,向观众挥手致意,热情和大家招呼的时候,许多观众无动于衷。尽管演出开始前,广播里播出观看演出的纪律:“在观看演出时,不要四处走动,不要吸烟,将手机关闭。”但此时在中间和后面的走道上,依然有观众来回走动,有的人低着头找座位,有的人在走来走去大声地打着手机,有的人和熟人大声打着招呼……一点都没有欣赏音乐会的氛围。
  小孩子哭闹声伴奏音乐会
  在检票入场期间,有很多小孩在场内和两侧的楼梯上跑来跑去;演出期间有不少走来走去,还有小孩子到处乱跑嬉戏。尽管音乐会门票上已经清清楚楚地注明不能带婴幼儿入场,但是一些人却根本不当回事。其中,一位女观众就坚持要带孩子入场并与保安发生争执。强行进场后,小孩的哭闹声两次打断了观众的音乐欣赏。当小孩的啼哭声再一次响起的时候,在满场观众的注视下,这名女观众最后不得不抱着孩子离开现场,留下一路孩子的哭声。
  当理查德?克莱德曼深情演奏其演绎改编的中国音乐《爱如潮水》时,全场观众多沉浸在这位世界钢琴王子带来的美妙音乐之中。此时,坐在后排的一个小男孩突然开始不断地在过道上跳来跳去,年轻的母亲大声训斥着,周围的人都能清楚听到母亲的训斥声和孩子嘴里发出的“哇噢”叫声,严重影响了他人欣赏音乐的心情。
  一名小伙儿跑进演奏家的队伍
  音乐会中场休息后,大约是在演奏第二场第三首曲子时,一个小伙子突然拿着相机跑到了演出者的队伍里,结果被乐团指挥用指挥棒敲了一下,同时用脚踢了他以作警示之后,才灰溜溜地跑下台,现场秩序乱糟糟的。音乐会快要结束的时候,这个人又跑上了舞台,样子很得意地逗弄乐团指挥,结果被舞台工作人员赶了下来。此人的举动引起了全场观众的公愤,认为这个青年的举动简直是“瞎胡闹”。对于一些站在过道的观众,场内维持秩序的警察也无可奈何将他们“情”了出去。

思考讨论
1.在欣赏高雅艺术的殿堂里,却欣赏到了人们的“不文明”行为。你是如何看待这些不文明行为的?你有过类似的行为吗?
2.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你认为大学生应如何在公共生活中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6-1 艰难的抉择:要饭碗还是要正义

  毕业生小舟不愿做假账,不愿在管理混乱的单位工作。但他离职受阻,还被原单位指为“小偷”。
  “我问心无愧,身正不怕影子斜!”西南林学院2004级毕业生小舟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只干了两个月,离职后被原单位称为“偷盗者”。他随即以名誉侵权起诉了这家单位。不久,小舟拿到了昆明市五华法院判他胜诉的一审判决书。该单位已向小舟赔礼道歉。
  小舟说,他工作过的这家单位名义上是“科技有限公司”,而实际上还开展民办教育业务,对外以云南某财经院校的名义招收中专和大专学生。
  2004年7月,小舟到该公司应聘。“面试时他们只问了我两个问题:能教哪门课程?愿不愿帮他们去找声?”虽然小舟与该公司签订过“招一个学生给多少劳务费”这样的协议,后来也招来了好几个学生,但“公司以各种借口没付给我1分钱劳务费”,小舟说,“我进入公司后发现,那段时间他们每周都会找很多人来面试,叫大家去帮他们招生,但最后能进来工作的没几个。”
  直到2004年9月,该公司才与小舟签订了试用合同。“我担任招来的两个班中一个班的班主任,教语文和哲学两门课程,同时兼任会计和团委书记,月薪1400元。”小舟说,“这等于是拿一个人的工资干两个人的活。但我愿意,年轻人嘛,刚从学校毕业,能多做点就多做点。”国庆节学生多放假了,小舟还被安排值班,还要做帐。公司承诺的每周至少一天的休息保证不了,就连生病请假也不批准。这段时间,小舟瘦了近30斤。
  “最终促使我离开的事,很多事情我理解不了。”小舟说,比如,他上大学的时候是学会计专业的,但还没有会计资格证,该公司挂另一个人的名义要他做帐,而且是“两本帐”,“我认为这是违法的”。
  “除了我。班上有的学生原来中考时分数很低,大专班很多学生可以先上课再参加成人高考,他们管这叫‘先上车后买票’。当初招生时承诺开设3个专业,因招生人数不够,兑现不了。教室是租来的,学生上课再一个地方,吃饭在一个地方,住宿又在另一个地方,学生怨言很大。这些,他们都要求我去向学生作解释工作。”小舟说,“要饭碗还是要正义,我确实很难抉择。我一直认为大学生没有工作是耻辱的,但这样的工作我不能再干下去了。”
  2004年10月初,小舟向该公司提出辞职,但未被批准。“他们承诺将另找一个人来顶替我的会计工作,但迟迟未兑现。后来,又说我丢失了公司营业执照副本、机构代码副本、银行印鉴卡原件。我提出办理挂失并愿意承担相关费用,他们也不肯,就是不让我走。我便在办理了移交账本等会计手续后,自行离开公司回广西老家去了。”小舟说。
  回到老家广西忻城县,小舟去一家银行做勤杂工。2004年10月21日,原来的那家公司发了一式五份公函给小舟家乡的县人事局、银行、乡政府、派出所和村委会5个单位,另外还送了一分给小舟的母校西南林学院,称他盗走公司营业执照副本、机构代码副本、银行印鉴卡原件各一份,还曾到总经理办公室行窃,拿走了学生交的班费、学生证工本费。
  “农村人对红色的公章特别相信,当村委会拿着这份公函到我们家时,家人都信以为真。”小舟拿着相关资料说,“特别是当派出所打来电话要我去说明情况时,家人更是为我担忧。”2004年11月,小舟离开家乡回到昆明,起诉了这家公司。昆明市五华法院判决认为,该公司称小舟偷盗是“凭主观推断”行事。客观上造成了小舟的名誉受损。
  现在,小舟在昆明仍没有固定的工作。他打电话给家乡的那家银行,被告知他原来的位置已经有人顶替了。“大学生毕业找工作很难,但一定要擦亮眼睛,单位选择你,你也可以选择单位。”小舟说,“如果要总结这件事的话,给我最大的教训就是当初求职心切,不够慎重。”

思考讨论
1.“要饭碗还是要正义,我确实很难抉择。我一直认为大学生没有工作是耻辱的,但这样的工作我不能再干下去了。”这句话蕴涵着小舟怎样的人生观和职业道德标准?
2.结合案例主人公小李的职业操守,谈谈你对“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荣辱观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