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音乐高中音乐

交响曲教案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4-12-01 09:03: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璀璨的乐器 交响曲
  •   公告:

    

第四单元 璀璨的乐器
《交响曲》教案
课题
交 响 曲
参考资料
教材(高教版)
教学环境
音乐教室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授课节数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交响曲的含义。
2.学会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更多的了解外国音乐家的作品以及贡献。
3.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不断通过对音乐材料的呈示产生愉悦的审 美,获 得 积 极 、愉 悦 的 情 感 体 验 。积 极 主 动 参 与 音 乐 实 践,体 会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
相关知识
秧歌
教学流程
导入——研讨——范例——实践——总结——复习
学习重难点
教师如何把握不同栏目的教学意图,以及如何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灵活取舍教学材料。通过欣赏,不断培养学生对外国音乐的热爱。
实施建议
1.通过本节课的教材介绍,让同学们对交响乐有一定的理性和感性的认识。
2.充分感受交响乐的艺术魅力。
课后评价(或后面的课后总结)
让学生自己去听辨、分析,体验音乐片断,通过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音乐鉴赏、分析能力。

【组织教学 课题导入】
教师:同学们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动一动、
蝎—唱吧?(播放s-H_E的《不想长大》,带领学生起立跟着音乐拍手歌唱)。从你们的歌声中我听出来今天同学们的心情不错,都很开心。你们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吗?
学生:《不想长大》。
教师:对了.正是《不想长大》。看来同学们都喜欢听流行歌曲是吧?
我也经常听,但平时我还听一些古典音乐,推荐一首给大家,听听看?
(播放曲目)
一、《第四十交响曲》第一乐章
名人堂: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德语: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35岁便英年早逝的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在钢琴和小提琴相关的创作,他无疑是一个天份极高的艺术家,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等等成为后来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他同时也是歌剧方面的专家,他的成就至今不朽于时代的变迁。此外其作曲风格同时兼具旋律及艺术性,悦耳开朗,令其作品地位足以与巴赫及贝多芬相提并论,亦能让人感受到音乐由巴洛克时期转向古典主义时期。
作品背景
第四十交响曲就是莫扎特的“命运交响曲”。听听第一乐章那不断重复的动机,也象贝多芬的命运动机一样突出。在不断重复的结构下面 ,怨愤不平的主题似乎有了自己的动力,难以平伏,无从结束。尽管没有标题,没有加上文字来突出它的象征——这是后来的浪漫主义者 最喜欢做的——但是这首作品其实比贝多芬更接近于浪漫主义。
莫扎特似乎是以优美的旋律闻名的。但正是他说过:节奏才是音乐的最本质的要素。听了这部交响曲,你就会觉得,那些人们后来看做贝 多芬的特色的动力和节奏的运用,并非什么新东西。
莫扎特的第四十和四十一交响曲是莫扎特交响曲中大家最熟悉的两首。但是我觉得又名朱比特的第四十一太堂皇,不若四十轻松。此曲非常华美,日本江本胜所著的《水知道答案》中就提到,让水听着莫扎特的四十交响曲结晶出来的图案极力表现出华丽的形态。但是这首曲子虽然繁复,却轮廓明晰,就像那听这曲子的水结晶一样。此曲也是莫扎特流传最广的曲子之一,前一段时间网络上流行的《大学生自习曲》中那个“手机四十和弦”的妹子,她手机铃声用的便是这首曲子。

音乐表现
第一乐章开头的部分有一种潜行的感觉,略带忧伤,以弦乐为主,但是管乐清晰的浮现在弦乐之上,尤其是其中单簧管的几个转折很精彩,平添不少韵味。之后的一段弦乐与管乐交替出现,衔接处过度圆滑,不着痕迹。这段主题非常出名,后来经常被改编成为轻音乐曲单独演奏。有的人就认为这段主题并不是忧伤而是轻盈欢快,大概就是听改编之后的轻音乐听的。演奏的乐器不同、速度不同,感情也会有变化的。
第二乐章开头的音节断断续续,似乎是战战兢兢的不知如何是好。停顿过后一把小心翼翼的小提琴怯怯的响起,应和的乐队慢慢跟上,优美的结束了这一奏鸣曲形式的乐章。
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我听过这段的两个相差甚远的版本,一个演奏下来是4分多钟,另一个竟然有8分钟之多。总体觉得还是把节奏放缓慢一点更有感觉。那种一层层的铺上、描绘、堆积直至无尽的层层叠叠的感觉只有放慢了速度才可以深切体会。就像分形论中著名的柯曲雪花一样,不断分化、发展...
第四乐章和第三乐章一样也是层层叠叠的,但是规模要小的多。激昂,但是变奏怪异,有巴洛克的痕迹。

音乐小辞典:
交响曲的结构:经典交响曲结构如下: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快板
第二乐章: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慢板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者谐谑曲,中、快板
第四乐章:奏鸣曲或回旋曲式,快板



二、《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 )第二乐章
名人堂: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出生于奥地利南方靠近匈牙利边境的风景秀丽的罗劳村。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


作品背景 《第九十四交响曲》交响曲作于1791年,初演于1792年。作品之所以命名为“惊愕”,是得名于作品的第二乐章。据说海顿写此曲的目的是为了嘲笑那些坐在包厢中的对音乐不懂装懂,而又附庸风雅的贵妇人们。他故意在第二乐章中安祥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实际演出中,当乐队演奏到那段旋律时,那些贵妇人们果然从睡梦中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剧场,这部交响曲因此而成名,于是后人也就给此曲冠以“惊愕”的标题。

音乐表现  这部交响曲是海顿最为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与海顿的其他几部交响曲被认为是古典交响乐的丰碑,乐曲中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民间歌舞气息和明快欢乐的情绪。作品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G大调,序奏为如歌的慢板,3/4拍子,奏鸣曲式。乐章始终以第一主题贯穿整体,其清澈的动机连接与围绕同一主题发展的结构,可以说是成熟时期海顿的代表性作曲手法。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2/4拍子。即著名的“惊愕”的乐章。平缓的旋律之后突然出现一个乐队的强音,之后又进入平缓的旋律。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甚快板,G大调,3/4拍子。曲调诙谐,音乐富有活力。第四节章,终曲,急板,G大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主题具有鲜明的歌谣风味,略带有感伤的情调。

交响乐队的配置:
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色彩乐器组,如下图


三、《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 第一章
名人堂:

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作品背景: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op.67)《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交响曲中最富于哲理性和戏剧性的作品之一,早在1804年《第三交响曲》脱稿之际,贝多芬就已构思创作了,只是他改变计划先完成了《第四交响曲》。1807年《第五交响曲》总谱出版。1808年12月22日在维也纳皇家剧院由贝多芬指挥首次演出了第五、第六交响曲。
《第五交响曲》是《第三交响曲》之后又一部英雄性、史诗性的作品。贝多芬称第一乐章主题是“命运在敲门”,因此后人称之为《命运交响曲》。“命运”这个主题是指当时令人窒息的德国封建社会,贝多芬揭示的“通过斗争,达到胜利”,是指从黑暗到光明,从与苦难“命运”抗争和与封建势力博斗,上升为欢乐和胜利。

《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品,它的结构严谨、完整,手法简练、明快,发展紧凑、均衡,主题形象鲜明、生动。作为一部英雄性交响曲来说,它的矛盾冲突、情绪对置及紧张的戏剧性,比以前的作品更集中;更统一;更尖锐。各乐章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使全曲情绪激昂,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浑然一体的雄伟气魄,代表着贝多芬的艺术风格。有人曾经说过:“贝多芬就是在这部交响曲中成为巨人的。”

音乐表现

《第五交响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热情的快板,2/4拍子、奏鸣曲式。这一乐章展示了一幅斗争的场面,音乐象征着人民的力量如洪流般以排山倒海之势,向黑暗势力发起猛烈的冲击。

第二乐章:稍快的行板,3/8拍子,双主题变奏曲式。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宏伟而又辉煌,同第一乐章形成了对比。它体现了人们的感情世界,战斗后的静思同对美好理想的憧憬互相交错,最后转化为坚定的决心。

第三乐章:C小调,快板,3/4拍子,谐谑曲。这个乐章用复三部曲式写成,在调性上,回到了动荡不安的情绪,像是艰苦的斗争还在继续,它是通向第四乐章的过渡和转换。

第四乐章:快板4/4拍子,奏鸣曲式。规模宏大的第四乐章充满光明和无比欢乐的情绪,是欢呼胜利的热烈场面。在接近高潮时,“命运”音型又插了进来,但它已不再刚毅强劲,倒像是对过去斗争的回忆,与第一乐章遥相呼应。再现部基本上重复了呈示部的音乐,这个新主题,像一股巨浪从英雄心底流出,自信、豪迈而勇往直前。庞大的尾声,响起了C大调光辉灿烂的凯旋进行曲,它具有排山倒海的气势,表现出人民经过斗争终于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

《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曲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恩格斯说过:“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作品也没听过。”


四、《第四交响曲》 第四乐章
名人堂:
柴可夫斯基: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eter·Ilyich·Tchaikovsky)又译为柴科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他的音乐是俄罗斯文化在艺术领域内的最高成就之一;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者;主要音乐作品有六部交响曲、三部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会序曲《1812》、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芭蕾舞剧《天鹅湖》 、《胡桃夹子》、《睡美人》等。

作品背景:
f小调第4号交响曲,作品36,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乐曲是题献给他的财政资助人-俄国铁路大亨富孀梅克夫人(Nadezhda von Meck)。本曲创作于1877至78年间,柴可夫斯基正身处意大利,12月时到访威尼斯,乐曲的绝大部份亦是在这段期间创作的。该曲首演于俄历1878年2月10日(西历2月22日)在圣彼得堡举行,由尼古莱·鲁宾斯坦指挥。然而首演当日,听众的反应颇为冷淡,差不多十年后的美国首演也不太成功,直至作曲家离世后,才慢慢被听众所接受。

音乐表现:

本乐曲共分为四个乐章。全曲演奏时间约为45分钟。

第1乐章:持续的行板-富生气的中板-稍快的中板-颇似行板-活泼的快板

第2乐章:如歌曲般的小行板

第3乐章:谐谑曲:反复拨弦,快板

第4乐章:热情的快板


回顾:四首交响曲的大概的旋律和确切的作者

课后练习:
1、再次仔细聆听附书CD中的交响曲片段,熟悉其中的音乐旋律,找出你最喜爱的几段推荐给他人。
2、从课文介绍中的四首中任选一首,完整聆听其中的一个乐章或一首交响曲,体会作品带给你的内心感受。

教师:好了,今天的课就到此结束了,如果同学们还有一些感悟或者疑惑,请在校园网音乐论坛里,和同学,老师们共同研讨。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