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思品三年级品德与社会

北师版三年级上册品德《我懂事了》教学设计

发布者微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主题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上册主题一

课题3:我懂事了
教材分析:
《我懂事了》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三课,通过对“温暖的家”这一主题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自己的成长过程有所了解了,并且对于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抚育也有了感情触动。但学生对于父母对自己的爱的认识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父母抚育自己、给了自己一个温暖的家的认识层面上,而应该是对父母的工作、辛劳也应有所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懂得尊重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学会关心家庭,增强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进而激发学生乐于分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情感。
教科书首先出示了乐乐随父亲到单位一天的经历,并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然后通过一组对比的图画和照片,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自理,并应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最后,介绍了母亲节的由来,并请学生探究父亲节的由来,是为了让学生记住这两个日子,并以自己的方式向母亲和父亲表达爱意。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把对“懂事”的认识落实到行动上。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完全是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都是耳濡目染能在身边发性的事情,所以学生接受起来难度不大,主要是通过层层层深入,步步引导让学生去感受体会,进而去指导自己的行动。
作为三年级的学生,走过了低年级步入了中年级,在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学习习惯,行为能力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也有所增强。但是由于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平时比较娇惯,不懂得去关心他人,常常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是理所应当的。在父母和亲人们的宠爱下,他们的个性也变得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但由于学生的模仿能力还是很强,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正面的素材来引导他们从关心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父母开始,引导他们感悟父母对自己的爱,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从而帮助他们树立关心他人的意识,懂得为自己的父母分忧,乐于承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学生喜欢小组交流讨论共同学习的学习方式,对于调查研究也比较感兴趣,但老师对调查研究的任务要求要具体、明确。
 
学习目标:
1. 尊重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
2. 学会关心家庭,增强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3. 乐于分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重点
尊重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做个懂事的孩子。
 
教学难点
学会关心家庭,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
 
设计理念:
本着从学情出发,引导学生自由地交流讨论,充分体现自主探究、自由感悟的理念。力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亲身体验、调查研究等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策略,营造和谐、平等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学生调查父母一天工作情况的调查纪录单和通过各种方式(如翻阅书籍、网上查找等)查找古今中外父母关爱子女的小故事。
 
课前谈话:
    同学们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老师了解到了你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你们也知道了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精心呵护、耐心抚育,那么你们打算怎样来回报父母的爱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讨论怎样成为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课件导入。播放歌曲《人人叫我好儿童》激发兴趣。
 
 
 
 
 
 
 
二、交流汇报,谈感想。
 
 
 
 
 
 
 
 
 
 
 
 
 
 
 
 
 
 
 
 
 

三、学做懂事的好孩子。
 
 
 
 
 
 
 
 
 
 
 
四、            讨论与行动。
 
 
 
 
 
 
 
 
 
 
 
 
 
 
 
 
 
 
 

五、信息反馈,情感交流。
 
 
 
 
 
 
 

六、总结拓展。
 
 
 
 
 
 
 
 
 
 

七布置作业。
 
 
 
一、导入
1、大家喜欢听歌吗?让我们一起听一首好听的歌曲《人人叫我好儿童》。
2、 边听边想:
歌中小女孩做了什么事?你觉得她个怎样的小女孩?
二、小结:
小女孩能体贴爸爸妈妈的辛苦,帮妈妈打水,帮爸爸捉虫,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我们愿意和她交朋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懂事了》一课,板书。
过渡语:怎样做才是懂事的孩子呢?
1、 播放课件录音《乐乐的感想》。
老师知道一位叫乐乐的小朋友,利用假期的几天,去了爸爸的工作单位,回来后,写一篇感想,你们想听吗?
 
2、交流感悟,谈自己的感想。
听了乐乐的话,你有什么感想吗?能说说吗?
 
3、 调查反馈,小组交流汇报。
1)你们不也和乐乐一样吗?对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请以四人为一小组,交流爸爸、妈妈的工作情况。
2)展示自己的汇报:“爸爸妈妈的一天”介绍父母的工作情况。
 
4、 谈了解父母情况后的感受?
当你了解了爸爸妈妈一天的辛苦工作后有什么感受呢?
 
 
1、回忆往事:是啊,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而辛勤地工作着,他们多么辛苦啊!你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已经长大了,想一想你们平时都帮助家里人做过哪些事情呢?(对比课本画面内容进行比较)
2、自我评价:在家,能关心体贴父母就是懂事的表现,我们懂事了就是对爸爸妈妈最好的报答。(学生自我评价)让我们也来夸夸自己,和以前比,在哪些方面表现的更懂事了?
3、 知节日,知典故,知传统。
1)了解母亲节的由来,由已及人,交流古今中外父母关爱子女的小故事,让学生知道所有的父母都是值得尊重的,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播放课件《感恩的心》。
 
1、学生讨论与行动。
作为三年级的学生,应该怎样回报自己的父母呢?
2、 学生议一议。
1) 当我们这样做时父母有什么表现?(引导学生知道做这些事就是懂事的表现)
2)还有哪些事情可以不让父母为我们操心?(引导学生知道勤奋学习和克服坏习惯也是懂事的表现)
3)哪些事情已经做了?哪些事情还没做好?
3、设计一周计划行动表
要求:
1)一定是自己力所能及、经常需要做的日常家务劳动,而且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三分钟热血”。
2)直到现在为止还是爸爸妈妈在做的日常简单家务劳动。
3)内容不要过多,两三项最好。
 
1学生展示行动计划。
2学生讨论评价。
 
 
 
 
 
 
 
1、课堂延伸:查找资料,了解父亲节的由来。
2、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对父母工作的调查,了解了父母工作的艰辛,从而更加体谅父母,关爱父母,表示要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说明你们都懂事了,长大了。我相信:通过你们对爸爸妈妈的付出一定会得到父母的肯定,你们的父母一定会更爱你们,你们的生活会更幸福。
3、播放课件结束课程:让我们用歌声来表达对父母的感谢之情吧:会唱的学生齐唱《小乌鸦爱妈妈》。
 
1、落实自己的计划、并了解家长的反应。
2、落实计划一周后,完成教科书13页“我的感受”。
 
 
学生听歌曲,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
 
汇报交流,说感受。
 
 
 
 
 
听课件录音。
 
 
 
 
 
谈感受。
 
 
 
 
四人小组互相交流父母的工作情况。
 
小组派代表汇报。
 
 
 
再谈感受。
 
 
 
回忆往事。
 
 
 
 
夸夸自己。
 
 
看课件《母亲节的由来》。
小组交流小故事。
看课件《感恩的心》。
同桌讨论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自愿汇报。
 
 
 
 
 
 
完成计划行动表。
 
 
 
 
 
 
 
 
学生展示行动计划,其它学生讨论评价。
 
 
 
 
 
 
歌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通过听儿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为下面的环节垫定感情基础。
 
 
 
 
 
通过列举和自己的年龄相仿的小朋友亲身经历来实现迁移,激发自主探索和发现的兴趣。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而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自觉地去尊重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学会关心家庭,增强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用典型事例感染学生,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进行迁移,更好地体验如何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讨论,自己为自己出谋划策,更有利于学生切实落实自己的行动。
 
 
 
 
 
 
 
 
 
 
 
 
 
 
通过展示、讨论、评价进一步促使学生落实自己的行动,真正实现让学生乐于分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的目标。
 
感情升华,回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