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小学《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爷爷、奶奶好》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品德教育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课程教育核心思想。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展示自我,在合作中学习,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家长与学生互动中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与价值观。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伊始,出示学生小时候的相片,让同学猜猜相中人是谁?照片
中的同学有些是几个月大的,有些是一、两岁的、有些是五、六岁的,有些是现在读三年级的照片。学生一下子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因为这都是自己所熟悉的同学。在体验爱环节中,播放爷爷、奶奶日常生活中关爱自己的录像。这录像中的事,都是学生经常经历的,但往往由于学生觉得已经是习以为常,这些事往往会被他们忽略,通过此环节,唤起学生的记忆,不但激起他们的兴趣还引起了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二、 活动体验,情感共鸣
课中创设了几个模拟活动,1、坐轮椅取物。老人家因为患病导致行动不方便是常有的事。班上小刘的爷爷就是因年老病导致坐轮椅的。我要求这组同学坐在凳子上,举高手想办法取我上课前在课室前后门上挂好的回形针,体验行动不方便。2、体验咀嚼困难。我分给同学一个杏仁饼,让他们一点点的舔。体验年老牙齿变坏,吃东西难。3、弯腰走路,体验因年老导致腰骨变形,驼背走路的困难。要求同学弯腰走路5分钟。4、体验眼睛老化。让同学试戴老花镜,感受视力减退的困难。
模拟体验后,我还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开始模拟活动时,同学们兴致勃勃,兴奋不已,好像是一个很好玩的游戏。随着体验活动的进展,同学们逐渐感受到老年人生活的困难。尤其是小刘,我有意安排他坐轮椅取物,他才真真正正地感受到自己爷爷的困难。在他谈感受时,他深情地说:“我平时还对爷爷呼呼喝喝真不应该,我回家要马上给爷爷道个歉。我很后悔以前的所为。”这个模拟活动在他心灵上产生震憾。新的课程理念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这种学习获得的知识最直接,最有效。这种参与活动也在潜移默化、层层递进中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有效地突破了难点,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三、巧用资源,发挥作用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同时也指出“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美奠定基础。”在课堂上巧用资源,特意邀请了几位同学的爷爷、奶奶参与到课堂上来。教学以活动为中心,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串中,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把家长邀请到品德课堂上来,这是一种课程资源创新形式的开发与利用,教学活动中,多次设计家长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让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切切实实的感受到爱,体验到爱。这种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也正是在这样有效的活动串中,充分给予学生探索的空间,学生才会产生如此深刻的爱的感受。在这样的活动教学中爱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润物无声般发芽了。相信只要我们给它适当的养分,充足的阳光,丰裕的滋润,幼苗一定会破土而出,爱的鲜花一定会美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