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08-12-06 09:22: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风筝》 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的语言,理解“我”复杂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2、学习鲁迅先生反思自省的精神。
3、学会用质疑的方法分析文章的内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小兄弟痴迷风筝的童心,了解“我”对小兄弟施以精神虐杀的残暴以及“我”由此而产生的痛悔和无法把握的悲哀
教学难点:
理解“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
1、概括事件:文章记述了一件怎样的事?
(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而心情沉重,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心里更加悲哀。)
2.文章的线索是什么?(风筝)
3.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悲哀)
三.重点品读
朗读第3、4段,说说哪些描写表现了弟弟非常喜欢风筝?哪些描写表现了“我”嫌恶风筝?
弟弟::外貌。神态,动作描写 瘦弱多病 喜欢风筝 天真活泼 心灵手巧 胆小怕事
我:动作描写 蛮横 粗暴 受封建家长制传统的影响
思考一:“我”为什么这样做,弟为何不反抗?
(提示:文章中是否有暗示?一个认为管得对,一个认为应该管,他们都默认封建礼教下的“长幼有序”的教育方式。)
思考二:做风筝真的有错误吗?作者为何要这么详细地加以描写?
(更能突出“我”对弟弟精神虐杀的残酷,同时也流露出深刻的自责与忏悔。)
教师小结:做风筝是儿童正当的游戏,却遭到兄长肆意的虐杀,这是一场刻骨铭心的精神虐杀,以致二十年后,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这样详写更能突出“我”对弟弟精神虐杀的残酷,同时也流露出深刻的自责与忏悔。作者正是带着这种沉重的心情回忆往事,因此,文中有些词句读来令人质疑。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提出自己的疑问?
默读5到11段
思考一: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
点拨:因为意识到自己错了,很后悔和自责。
思考二: 精神虐杀的这一幕指什么?为什么说是精神虐杀?
思考三:我的心情沉重,想补过说明了什么?
思考四:弟弟为什么不记得了?说明了什么?
思考五:为什么我的心只得沉重?
朗读12段
理解“无可把握的悲哀” “躲到肃杀的严冬的严冬中去吧” “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总结
1.学了这篇文章你得到哪些启示?
2,文章的写作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