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语文六年级语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0-03-16 13:52: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十六年前的回忆
  •   公告: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表现,深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 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及其好处。
3、 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回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采用自由交流的方式,交流上节学习的收获。
(时间顺序)
二、引发研讨,深读悟情。
1. 李大钊是个( )的人,因为(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自由读文,边读边画(难懂的句子、感动的地方),并在有感触的地方做批注。
三、汇报交流,升华情感。
1.我们就按照时间顺序来说一说吧。学习“被捕前”。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精神。
  (1)“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2)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2.学习“被捕时”。从人物的神态中体味人物的品格。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2)面对凶恶的敌人,“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
3.体会对比描写手法的反衬作用。
  在前面两个部分中,除写了李大钊外,还写了哪些人?为什么要写这些人呢? “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均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要让学生体会这样写的作用。①前后态度的对比。(把父亲烧文件“我”提出问题时的态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的态度作比较,使学生了解到父亲前后态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③面对敌人,“我”与父亲的态度对比。(“我”是瞪着眼、恐怖……父亲是“不慌不忙”、“严峻的态度”)
4.学法迁移,自学“在法庭上”。
   放手让学生按以上的方法,讨论、自学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学生会很快找出直接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和神态的语句,找出描写敌人和家人的神态和语言的语句,小组合作讨论,分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并让学生分角色上台表演。
  三、畅谈收获,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1.自由读最后三段,写了什么?
2.再读第一段,写了什么?
3.弄清“前后呼应”。  
4.试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说说有什么好处。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
 (2)我蹲在旁边,看到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四、交流其他革命先驱的事迹资料。


板书:
1、被捕前:忠于职守
2、被捕时:临危不惧
十六年前的回忆 3、法庭上:视死如归

对比衬托 前后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