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名称 |
上海音乐出版社高中艺术教学设计 走近音乐剧中的人物 |
走近音乐剧中的人物(一) 〔课程〕高中艺术 〔教材〕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艺术》教材(试验本) 〔年级〕高二年级第二学期 〔教学设计思想〕 “让学生具有丰富的审美情感,健康的审美观念,关爱艺术、关爱生命,具 有较敏锐的艺术感觉力和主动的探究精神,增强与人合作、与人和睦相处的意 识,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是艺术课程的总目标之一,“通过艺术课程教学实现 审美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所形成的生命艺术美育”正是我基于课标在本单元中所 渗透的教育理念。即运用艺术教学特定的环境与手段,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生 命审美的意识、美好生命的内涵与形态、美好生命的信仰与追求等生命观念,有 机地融合在艺术教学的审美活动中,让学生在艺术中感悟生命,从而实现生命美 育的功能、提升艺术审美教育的价值。 在我校,以音乐专业为背景的艺术教师执教高二年级艺术课只有半年的机 会。如何把一年的教学内容有效地精简到一学期?在一学期的课时中,要包含舞 剧、音乐剧、歌剧、电影、戏曲等艺术形式的教学,本单元,集中了高二艺术教 材第一学期第一单元第二课“悲惨世界传四海”、第二单元第六课“巴黎圣母院 撼心灵”及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第五课《群舞演员》等教材中所有音乐剧的作品。 如何在一个单元三课时内的教学中容纳原本三个单元的三个音乐剧作品的教学 内容?所以,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尤为重要。这三部经典的音乐剧都是深刻而 生动地表现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中的人性,因此,本单元,整合这三部音乐剧, 以“走近音乐剧中的人物”为单元教学总课题,建立音乐剧主题教学,从中实施 生命艺术美育。 本单元,共分三个课时。本节课,作为本单元第一课时,力求在让学生通过对悲惨世界这部音乐剧中芳婷与泰纳迪妻子、冉.阿让与沙威等赋有鲜明人性对比的人物在人物形象、艺术表现手法作层层比较性感受,引导学生初步体验音乐剧与文学、电影所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与魅力。高二学生对人物形象已具有较强的判断力和分析能力,所以,对作品中人性的关注会更有兴趣,因此,围绕对“自由的信念和人道主义的精神”这一主题的教学成为本节课始终贯穿的线索。而在对同一人物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比较鉴赏中,学生对音乐剧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学习会产生更强的审美意识。同时,课前研究性学习的运用,不仅使学生对人性的思辨有了理性的认知基础,更重要的是对本课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动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了解该音乐剧中器乐、声乐、舞美等艺术表现形式对塑造人 物形象的艺术表现作用。 2、教学难点:音乐、舞美等艺术表现特征的学习引导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欣赏音乐剧“悲惨世界”片断,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关注人性的同 时初步产生对音乐剧的艺术审美兴趣。 2.在唱、听、赏析并结合研究性学习的体验活动过程中,运用比较性分析类 比的的方法,对音乐剧作品建立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艺术审美方式。 3.熟悉片断,学会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去理解音乐剧的表现内容,从声乐、器 乐、舞美等审美视角关注音乐剧的艺术表现形式及表现作用。 〔教学技术的使用与学习资源的组织〕 本节课运用课前研究性学习方法,即以各艺术小组为单位,寻找文学作品 或电影作品“悲惨世界”,研究其中至少一个人物,并作好交流的准备。学生 有了课外的研究基础,就避免了课中只播放片断而可能导致的对人物形象理解 不够全面的问题。正因在课外对文学、电影的人物表现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所以,学生不仅带着自信,更将满怀好奇来学习本课,在比较中探究音乐剧的 艺术表现手法。同时,学生在课外研究性学习的资料无疑成为本节课重要的导 入资源和总结性的比较资源。在音乐剧的主体教学中,教师始终运用比较性的 教学方法,把握艺术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审美视角,引导学生直觉感受与理性 思考。比如,教师选择的人物是具有鲜明人性对比的人物;展现独唱、重唱、 合唱的声乐艺术表现形式所塑造的独立的、两人的、集体性的人物;运用多媒 体的技术让学生通过比较舞美的各种造型手段,初步理解舞美对人物形象塑造 的作用。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设备等;课前学生以艺术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悲惨世界——人物探究”课题研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与意图解析〕 一、 导入: (一)竞猜:教师出示音乐剧悲惨世界的主要人物图片(芳婷与泰纳迪妻子、冉. 阿让与沙威),根据课前研究,猜猜他们是谁? (二)揭示:请各组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用同名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来描绘其人物 形象,或用同名电影作品中的片段来呈现其人物形象 (三)出示课题——走进音乐剧中的悲惨世界,感受这部音乐剧在刻划人物形象 时呈现了与文学、电影怎样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 二、鉴赏与比较: (一)芳婷与泰纳迪妻子的主题音乐 1、听辨前段:两段音乐给你怎样的感觉?判断两段音乐分别塑造的是哪一 位人物形象?说出判断依据。
2、 欣赏后段:除了声音,在演唱中,还运用什么艺术手段加强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