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高职中职精品课公共课程> 正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10章教案

本站微信

第十章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教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深刻认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指导思想和目标,明确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提高贯彻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针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和基本方针;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师生双向交流的启发式教学方式,把课堂讲授、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结合起来,使学生积极参与,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自制教学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将讲授内容通过文字、图片、表格、动画、声音、影视片段等生动、直观、易被接受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视觉、听觉上以生动的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时分配:
4学时。
教学内容: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复杂局面,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何建设和谐文化?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这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必须认真研究和回答的问题。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文化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内容。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中国共产党在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及文化的重要作用。如今,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 重要力量。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把培养“四有”公民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主体,是一切历史活动的主体。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也是文化的创造者。邓小平指出:“任何事情都是人干的,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能成功。”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他再次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人的素质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又给历史发展以巨大的影响。在社会主义社会,努力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必将使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使整个社会的面貌发生深刻的变化。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获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而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的素质,是文化建设的特有功能。如果说,物质文明建设是以物为对象,对自然进行改造,从而获得日益丰硕的物质生活资料,那么,精神文明建设则主要是以人为对象,引导人们自觉地改造和丰富自己的主观世界,从而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在新的世纪,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完成这一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就必须动员、激励和教育全国各族人民尤其是广大青年不怕牺牲,艰苦创业,团结奋斗,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我党在领导文化建设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指导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方针和原则。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必然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而且对于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施加着深刻的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方面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要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自觉做到“两个坚定不移、决不含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根本。理想是一种巨大的精神文明力量,是人的一种崇高的精神文明境界。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只有祟高的理想,才能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走向胜利。邓小平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党的最高理想,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2l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党和我国各族人民在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在现阶段为实现这个共同理想而奋斗,对共产党人来说,也就是为实现党的最高理想而奋斗。有共同理想,才能有效地把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上来。当前,要坚持不懈地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要认真贯彻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在全社会形成祟尚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伟大的创业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所共同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品质,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中具有维系、协调和推动作用的一种精神力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开发建设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都有赖于伟大民族精神的有力支撑。这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新时期“六十四字创业精神”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现在我们正在从事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伟大事业,正在并将进一步使民族精神更加发扬光大,增添新的时代内容,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个根本看法和态度。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
2006年3月,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职责,是要为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他们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中去。因此,我们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切切实实,长期不懈地抓紧抓好。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任何一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需要有法律规范提供制度保证,有道德规范提供精神动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必须根据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抓紧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就是使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着力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观念,逐步构建起日益完善的、反映社会不同层次和不同职业要求的、具有很强引导力和规范力的道德体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就是使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依法治国,是通过执行国家法律,以他律的方式,以强制的力量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民权利。以德治国,则是通过道德教育和道德感化,使人们从内心深处形成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因,以自律的方式,自觉地建设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风尚。我们要始终要注意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发挥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与中华民族美德相承接,就是要把中华民族具有悠久而深厚的道德传统,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道德,发扬光大。优秀的传统美德和革命精神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是我们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的精神资源。面向新世纪的道德建设,必须在吸取世界优秀思想道德的基础,结合新的实践,将中华民族的美德弘扬光大。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保证。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正确的思想与错误的思想相互交织,进步的观念与落后的观念相互影响。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导人们分清正确与错误、文明与愚昧、真善美与假恶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扬好的传统,同时要不断加以改进,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把做群众思想工作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讲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做到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切忌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切忌简单生硬。
二、发展教育和科学
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是增强我国综合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觉悟水平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教育和科学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江泽民指出:“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当前,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要制订科学和技术长远发展规划,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要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推动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研究回答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国家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鼓励它们增强自身发展活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文化产业在社会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在迅速提升,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既具有一般行业的特点,又具有意识形态属性,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文化体制改革必须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要把深化文化改革同调整结构和促进发展结合起来,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加强宏观管理,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相关阅读推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说课稿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说课稿 新民主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微课设计 实事求是思...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1章教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2章教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3章教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4章教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5章教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6章教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7章教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8章教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9章教案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