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教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2、理解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
3、掌握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2、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录像教学、多媒体教学。
学时分配:
3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技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人民”的含义: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属于人民的范畴,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是由我们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
(1)我国是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工人阶级在国家的领导地位。
(2)中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
(3)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1)队伍迅速壮大;
(2)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知识分子的比重增加;进城就业的农民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职工在非公有制中就业的比重增加。
(3)岗位流动加快。
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变化,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
工人阶级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必须保障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全体职工的合法权益,巩固工人阶级的主任翁地位。
2、农民阶级是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广大农民不但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而且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这是由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依靠广大农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关系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
3、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先进的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部分。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力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这一地位,决定了知识分子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特殊重要作用。
依靠知识分子推动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已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社会阶层也是社会主义的一支建设力量。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而且,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关系:劳动在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知识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但它只有通过劳动者、劳动资料,才能形成实际的财富;人才是知识资源的载体,人才本质在于创造性。创造本身就是一种劳动。
在“四个尊重”中,核心是尊重劳动。
意义:
1、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是时代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具体体现;
3、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目的在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党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4、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
四、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充分认识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重要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的团结,平等和共同繁荣,对于边防的巩固和国家的安全,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对于各民族的自身发展和繁荣,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依靠力量。从总体上说,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但是由于各民族经济文化上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情况的长期存在;由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影响和发展的不平衡情况的长期存在;由于民族问题本身既包含民族自身发展,又包含各民族之间的复杂关系等,决定了我国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和重要性。
第二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一、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战线又在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继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统一战线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统一战线历来是为党的总路线、总任务服务的。统一战线工作就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
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随着阶级关系和中心任务的变化而有不同的性质和内容。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
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新时期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
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
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三、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1、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政策。
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正确处理宗教问题。
第三节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我军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加强人民军队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第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第二,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钢铁长城;
第三,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二、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1、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要求加强人民军队建设
第一,革命化始终是第一位的,决定着军队现代化的性质和方向,同时为实现我军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第二,现代化是军队建设的中心。
第三,正规化是现代化和革命化的必然要求。
2、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3、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
三、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
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对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作出了“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科学定位。
三个提供:我军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一个发挥:我军要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第一,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必须按照信息化的要求,积极创新发展军事理论。
第二,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关键在人才建设。
第三,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必须继续对我军的体制编制进行改革,使之更趋合理。
第四,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式发展,走跨越式发展道路。
第五,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强兵之路。
相关阅读推荐: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说课稿 新民主主义...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微课设计 实事求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