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配送管理实务》说课稿
各位同学大家好!
《配送管理实务》是这一学期新开的一门专业课,下面我就对这门课的整体设计做一介绍。通过介绍希望同学们明白这门课将教给大家什么知识、技能,以及这些知识与技能如何运用到相关的配送岗位中,从而也希望同学们能知道怎样更好地去学习,培养自己各方面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我的介绍主要从“课程的性质与作用、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设计、课程教学实施、实践教学、师资条件、课程特色”九个方面来进行: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配送管理实务》是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是一门介绍配送业务流程和配送中心管理技能的课程,对物流专业学生学习配送作业及管理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进行配送业务操作及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学生今后进入物流企业或工商企业从事配送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此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了《商品学基础》、《物流管理基础》、《采购与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实务》、《物流市场营销》等课程,之后还将学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等课程,因此《配送管理实务》这门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并且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特点。
二、课程定位
该课程定位源于我国职业教育、我校及专业的定位:
第一,我国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工作第一线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我校立足甘肃,面向市场,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应用型人才。
第二,专业定位。我校物流管理专业以培养适应物流领域需要,掌握经济、经营管理,现代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采购、仓储、配送、运输、信息处理、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等技术应用能力,能在物流企业、工商企业的物流基层岗位从事物流业务操作及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适合的就业岗位(群)如:物流市场拓展、采购、仓储、运输管理、配送、物流客户服务、货运代理、物流信息处理等工作中的基层岗位。
第三,课程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基层配送岗位操作管理技能与素质,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灵魂和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根本。
课程培养的岗位指向:采购员、验货员、保管员、理货员、拣货员、配货员、信息员、送货员、调度员及相应基层管理者等。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会说明配送、配送中心的基本概念、功能、类型、模式、发展趋势,配送中心的组织机构与岗位设置等基础知识;
学生会说明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流程及流程中各项具体工作任务的特点与所遵循的原则,和各项工作任务相互之间的关系;
学生能说明配送计划制定与实施的控制过程,配送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对作业运作的支持,配送成本核算与绩效评价的重要性与基本内容、方法等;
学生能说明配送中心规划设计考虑的因素、程序、原则、内容及相应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等。
2、技能目标
学生会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订单处理作业、入库验收保管作业、拣货补货作业、盘点作业、流通加工作业、分类配货与包装作业、配装与送货作业;
学生会独立进行《配送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熟练应用条码、RF、电子标签等信息技术与相关设备;
学生会结合具体工作任务要求选择和使用一般的搬运、拣选、分类、包装等物流设备,合理地完成配送工作任务;
学生会应用适当的方法对实际工作效果进行的评价与分析,提出改进策略以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3、职业能力目标
方法能力:通过完成系统的各项配送工作,积累经验,掌握工作方法,并能对工作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对工作效果进行合理评价;通过对实际工作问题的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
社会能力:通过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及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沟通与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职业道德与职业意识:在日常教学与实践活动中,逐步使学生树立成本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课程设计思路
为了实现以上的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整体设计的思路基于两点:
1、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围绕“工作过程”展开,具体包括对配送企业和工商企业配送部的调研——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确定课程培养目标——分解配送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工作任务对应的专项能力——转化及构建学习情境——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等一系列过程。
专项能力包括以下内容:完成这一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及所需工具;完成该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和质量标准要求。对每一专项能力都要确定其在职业岗位工作中出现的频度、学习掌握的难度以及学生毕业时应掌握的程度。
在专项能力转化中,我们设计了十个课程教学模块及相应的实验、实训、实习等教学项目,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整合。从岗位工作任务的能力需要出发(学的就是企业用的),设计针对性很强的内容与方法教你们,避免企业还需要对你们进行二次培养。
2、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教学方法,以“学生为行动主体”,明确“学重于教”,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起着组织者与协调人的作用,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则。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主动学,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体系。
通过“行动导向”,注重学生的专业能力(掌握技能和知识)、方法能力(学会学习和工作)、社会能力(学会共处和做人)相结合培养,最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如图,实现由“职业技能”到“职业资格”再到“职业能力”的跨越。
五、教学内容的设计
1、内容的确定
选取原则: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任务驱动”为目标,通过工学结合,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充分体现职业能力培养的特色。
选取目标:教学内容主要针对为工商企业、消费者提供配送服务的物流配送企业(或工商企业配送部)的基层操作管理人员岗位职责中所应具备的操作技能与管理技能而设定,并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使学习者能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单一或综合的配送任务,并对完成配送任务的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为目标。
内容确定:基于以上原则与目标,从专业课程体系出发,避免与其他课程的重复章节,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如商品学基础中的商品条码、包装;采购与仓储管理中的采购进货、储存、养护、装卸搬运、包装、盘点、库存控制、合同管理等内容。同时为达到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目标,还增加了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中涉及的许多新的知识和技能,如分拣设备、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等一些知识。按照 “职业能力为本位”、“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我们设计了十个课程教学模块(实验、多媒体与现场教学)、企业参观、配送中心角色模拟实训、岗位实习、课程设计及金蝶K3供应链、ERP沙盘对抗综合实训等教学项目,各教学项目学时安排与培养岗位指向如这两个表。
2、内容组织
如图,以十个课程教学模块为中心,展开教学。根据配送中心的工作内容及流程确定其内容的前后顺序,同时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准备和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先专项后综合、循序渐进地将十个模块进行四个层次、横向与纵向的组合。通过垂直方向逻辑顺序的叠加确定职业能力的深度(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操作技能、专业管理技能、专业拓展技能),通过水平横向组合确定职业能力的广度(物流工作岗位的设置采用的不是岗位无缝连接,而是岗位与岗位之间有一定比例重叠的方式,即满足配送企业需要“多面手”完成重叠环节作业的需要)。
第一层次教学组织要求理论教学与案例讨论、专家演讲、企业认知实习等教学方法结合,使学生能说明这些基础内容。
第二层次教学组织要求按照工作过程顺序和任务目标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辅助实验、角色模拟实训与实习、岗位实习等教学方法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即主要解决“怎样做”,使学生获得经验。
第三层次教学组织要求以上两层次为基础,通过相关管理方法、技术的阐述,辅助案例点评、不同企业对比认知、物流市场调研、岗位实习等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动脑思考“怎样做更好”,即获得管理策略。
第四层次教学组织要求理论讲解后,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案例点评、岗位实习、企业实地调研、课程设计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最终解决问题。
如图,通过这样的组织,按照工作过程顺序、任务导向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加快了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的专业能力,学会学习和工作的方法能力,和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感受企业文化和形成职业
道德与意识,增强沟通协作与创新,学会共处和做人的社会能力。整个教学环节组织与安排使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3、教学内容的表现
根据专项能力包括的内容与要求,以学习情境体现教学内容,要明确以下几方面。
⑴教师上课之前要明确每个模块及实践教学都应包括如下内容:
教学目标:学习结束后应该让学生“知道什么”,让学生能够“会做什么”。
教学进程安排:每个教学内容的详细时间安排与进度。
学习者分析:学习者已经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分析;学习者可能发生的学习困难。
教学条件准备:为实现教学目标需要具备的硬件条件。
教学方法:为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设计:结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并考虑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来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目的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效果评价:教师采用合理的方法,通过学习者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⑵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明确的内容:
任务或问题的导入:教师根据企业实际针对每个模块设计学习情境导入,提出具体任务或问题。
学习目标:通过对本模块的行动能力目标进行详细的描述,并且使这一目标尽可能地行为化、可观察、可测量,使学生不但明确学习目标,并可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必备知识: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与概念,在学生学习与操作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指导。
阅读材料与思考题:巩固和补充学生课堂学习内容,自我检验学习效果,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企业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训指导:指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达到实训的目的。
六、课程教学实施
1、为了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思想,更好地把教学内容表现出来,我们的教学实施基于两方面:
第一,以配送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本课程培养能力的四个层次,我们设计出四个学习情境,十二个子学习情境。每个情境的教学设计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力描述)、教学内容(任务描述)、学时分配、教学方法建议、媒介选择、考核与评价方式、学生基础和对教师的能力要求等内容。
第二,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遵循角色分配、实际操作、分析改进、实践验证、归纳总结的过程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体系。教师遵循任务导入、过程指导、结果点评的过程引导学生。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使教学内容符合你们的知识认知规律。
2、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角色扮演教学法、演示教学法 、分组讨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仿真教学法
3、教学手段: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 、聘请企事业专家讲座 、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4、教学环境:如图,很熟悉吧!大家要学会利用学校资源学习,特别是本课程的网络资源。
七、实践教学
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强,实践课程如何开展?下面我介绍一下:
1、校内实践条件
第一,物流管理综合实训室。如图,配置90台电脑和相应的物流软件与实习设备,满足课程实验、实训的要求,已有四届学生300余人使用,效果非常好。
第二,与金蝶公司公司合作,建立ERP供应链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对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供应链业务流程熟悉及运作的锻炼。已有四届800余人使用,反映效果好。
第三,建立用友ERP物理及电子沙盘实训室。已有一届300余人使用,反映效果好。在今年甘肃省赛区本科及高职高专选拔赛中获第一名佳绩。
其次,还建有电子商务实训室、CIS实训室与演讲、模拟多媒体演示室,满足学生多方面才能的培养与发挥。
2、校外实践条件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是对本专业与该课程的重大支持。目前,我们和兰州近十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如表,这七家企业是本课程进行现场教学、参观、岗位实习的单位,其中,这四家已经签订了正式合同。因企业性质不一,每个企业实习的内容有所不同。
下面,我们看一些04、05、06级物流专业的学生参观、现场教学、岗位实习的照片。
八、师资条件
1、主讲教师:郑丽、 卢生康、马军、张显忠、苏雅娜
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4位研究生;
副教授3 人,讲师2人;
双师比60% ;
学缘结构合理(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电子商务)。
2、总体情况:8名专职教师、2名企业兼职教师。如表,从学历、职称、年龄结构等看出,全体教师专业能力全面、知识结构合理、工作经验丰富,能够保证课程目标顺利的实现。
10名教师在省部级以上公开刊物上发表30多篇学术、科研论文,完成科研与教研成果20余项,并积极为社会、企业服务,进行了十多家企业的职工培训。
按照教育部 《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精神,院系两级领导非常重视本课程组教师的培养。
九、课程特色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筑教学体系。
2、创新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丰富的课程资源相结合,促进教学过程的开展。
接下来,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该课程的网上资源:常规资源、特色资源。
最后,我们回顾一下该课程的设计流程:如图,从物流市场岗位需求出发,确定配送能力,再进一步分析能力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根据这些知识与技能设计配送理论与实践课程,从师资队伍,课程教学的教材、内容、方法、手段,和校内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等几方面组织实施课程教学,并根据毕业生就业跟踪反馈情况,对课程设计进行不断调整完善。
我的介绍到此结束,以后有机会,我们再交流,谢谢大家!
相关阅读推荐:
› 配送管理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