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觉醒》反思说课
在历史与社会90学时实践培训中,我执教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这一内容。这节课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的有效性,使得课堂有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初步达到了以下几个突破:
一、突破了单一知识的传承,融合情感、态度、价值观于一体
新课改为我们的教学指明方向,它强调,在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有一种情感体验,一种情感教育,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养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因此,在这节课中本课突出情感目标,不再只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引导学生认识五四新文化运动队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所起的绝大作用,以及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学习历史,要关注现实,从而突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现实意义。
二、突破了传统的课程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科书是我们教学中的基本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我们的教学中还应该利用教材之外的大量的课程资源,包括历史文献、文学作品、照片、音像资料等。作为课程的执行者,我们应该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积极主动地对教材进行人文化的加工,把对知识的讲解转化为师生对课程进展得真切体验、感受和领悟,使教材变成“活”的脚本,更丰满,更有立体感,从而达到拓展学生视野,激活学生思维,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目的。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大量地运用了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如课堂导入运用的鲁迅先生的照片以及对他生平的介绍。这是学生在语文课上了解的内容,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文史相通的道理。在“查探病源”这一环节中,我还引用鲁迅小说《药》的插图和故事简介,使学生意识到当时国人思想的愚昧无知。除了文学作品的引用,本节课我还剪辑了一段视频用于了解五四运动的过程,使历史呈现更加直观,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三、突破传统课堂信息单向传递,创设有效情境,凸显师生互动
在新课改中,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情境,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在本节课中,我采用师生互动,共同创设情境材料,共同质疑,共同分析,共同解决。在“查探病源”环节中,为使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有所了解,创设了“看病”这一情境,由学生分析病因,并为下一环节“治病救人”埋下伏笔,继续由学生扮演如何“治病”这一情境。
反思本课教学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质疑,可以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来解决基础知识部分内容的学习,然后集中精力解决重难点。
2、对学生的回答缺乏及时、有效的激励性评价。新课改强调评价的激励作用,教学中更应充分利用公正、客观的有效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3、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精炼,有重复、口误的现象。
这节课在教学中取得一定突破,但也使我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一些不足,还有值得努力的方向,还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争取有更大的进步。
相关阅读推荐:
›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说课稿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说课稿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4.2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