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教育百科课题研究

综合实践教学设计要遵循哪些规律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5-06-06 15:36: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原则
摘要:现行的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每册中都安排了“综合与实践”内容,考虑了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懂得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但是就目前的小学数学实践课的现状来说,形式主义大行其道。广大教师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中,往往只注重知识内容上的综合性,将设计的重点放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上,却忽视对教学方式或手段的考虑。由于受分科教学的影响,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较为单一,通常采用传统课的教学模式,将一堂生动活泼的活动课上成死气沉沉的知识课。而且在方式、手段的选择上,也缺乏灵活性。如果教师在进行“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的时候能够多注意一下综合性原则、现实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那么“综合与实践”课堂的有效性将大幅提高。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 综合性原则 现实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顺应国际数学课程改革趋势,并结合我国自身国情,提出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课程目标、基本理念、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等。
现行的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每册中都安排了“综合与实践”内容,考虑了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懂得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但是就目前的小学数学实践课的现状来说,形式主义大行其道,造成这样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实践活动的条件不足。说到实践活动,大部分老师就想到动手操作,这就必将联系到教具和学具,而对于大部分的小学来说,根本没有与之配套的教学具;二、考试试题不涉及。考试内容都是以数学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我们在教学评价中也不去以卷面形式考查“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上不上都不会影响教学质量;三、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认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和生活相关,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知识领域的延伸,再在活动中进行拓展的,大部分内容都适合城市学生;四、教学方式无所适从。由于本部分的内容上级指导甚少,以至于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对它的体验少,感觉少,所以很多老师都是一语带过,甚至不教。由此种种都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随着学业负担加重,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逐渐萎缩,极大的妨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所以,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有效性教学必须要受到重视。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教学设计这个主要环节如何进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原则,才能更好的发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认为在设计的时候要遵循四个原则。
一、综合性原则
“综合与实践”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习领域,这一领域内容的学习的重点不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或熟练技能,而是要学生在所提供具有一定情境的问题指引下,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提出或解决问题。根据《标准》所阐述的各学段“综合与实践”教学的阶段目标中可以看出,综合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学习空间上要求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二、学习内容上要体现自然、美术、品德与生活等学科同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三、活动方式上需要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竞争,需要运用各类知识,各种方法去实践去探索。例如:四年级下册的“我们去春游”的案例设计。不仅涉及数学内部的两位数乘法及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而且涉及到语文、美术、地理等学科,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同时,学生通过对旅游有关信息,包括景点之间路线图及乘车时间、车型选择、租车等问题的讨论,了解了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各种方式与手段,体现了学习方式的综合性。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数学知识才能获得有效的结果。所以教师在活动主题的选择上,以及具体活动阶段的设计上要注重综合性原则。
二、现实性原则
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内容都是生活的数学问题,所以我们在设计时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性正是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学习领域的性质决定的,这一领域的学习内容不同于其他三个领域之处就在于,它基本上不是以知识的学习为主线,而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如果这些活动都是学生不熟悉的,从未接触过的,或许他们会有好奇心想去探索,但他们怎么能自主下手探索,所以应当更多地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现实性原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在设计之前,应先了解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使学习内容的设计能更贴合学生的实际和社会的问题,使学习活动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再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另一方面,在活动中让学生灵活运用的自己方法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问题中去,并从中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到应用于生活的乐趣。作为设计者,我们要善于观察、收集具体素材,选择在学生身边发生的,或学生需要了解的、熟悉的事物作为实践活动的主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如一年级下册的“小小商店”、三年级下册的“生日快乐”、五年级上册“校园的绿化面积”等,活动的素材取自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趣味性原则
小学生正处于童年和少年期,思维带有明显的单纯性。而学生是“综合与实践”活动的不二主角,因此对于案例的设计者而言,设计的教案能否适应小学生的天真率直,能否激发起他们的参与欲望,能否调动起他们活动的积极性,是检验“综合与实践”案例设计成败的一块试金石。因此,设计上的趣味性应尽情呈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形式上的活泼。这应从活动的组织方面多级考虑,不应都仅仅在教室中看一看,读一读来学习,可根据课题的内容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四年级下册“美妙的‘杯琴’”可以设计为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究,五年级上册的“了解我们周围的家庭”可设计为一次校外的调查活动;二、场所的生动。小学生们都特别喜欢体育课,而常态下的数学课都是在教室内进行的,对于“综合与实践”来说它本身就有很多内容就应该放置于课堂外,甚至校外进行,在一个生机勃勃的天地里,自然会激起孩子强烈的参与欲望,如一年级上册的“丰收的果园”果园是最佳活动地、三年级上册的“农村新貌”走进新农村是最佳选择等。三、激励的作用,这是一个激励机制的问题,小学生天生有一种争强好胜的品行,所以在活动中应从精神或物质上适当给孩子激励,必会刺激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引进竞赛机制,让他们在小组的合作和竞争中不断进步。
四、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主要是因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性质而来,首先它的内容来源是开放的,学生有较大的自主选择余地,可以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所以设计者在选题时应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和社会生活,帮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帮助学生感受和体验生活,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主动与他人交往,获得最新信息,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扩大了数学教育的空间,充分感受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其次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学习形式也是开放的,活动可以打破班级授课制的局限,不仅可以在室内进行,而且可以在室外、校外进行,广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把社会、家庭作为活动的空间。这就是设计者该给学生提供的学习环境。最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的结果也是开放的,所以作为设计者来说不是设定好每个环节怎样进行,而应该给予学生活动的建议,并在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在整个活动中始终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并且在活动过程随时关注学生所得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肯定得到的结果并及时解决问题,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去探究,真正做到让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完善自主选择意识上,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
由于老师和学生对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内容体验少、感受少, 因此解决问题时缺乏方法; 加上师生的互动面窄, 很多教师面对实践活动课一筹莫展, 于是就上成某单元的小结课、练习课或复习课。广大教师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中,往往只注重知识内容上的综合性,将设计的重点放在活动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上,却忽视对教学方式或手段的考虑。由于受分科教学的影响,在教学模式的设计上,较为单一,通常采用传统课的教学模式,将一堂生动活泼的活动课上成死气沉沉的知识课。而且在方式、手段的选择上,也缺乏灵活性。如果教师在进行“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的时候能够多注意一下以上四个原则,那么“综合与实践”课堂上就不只是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
参考文献:
[1]刘玉和,周瑞君. 不是考试的内容上不上都没关系吗?—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与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07,6:59-60.
[2]赵艳辉.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的设计与实施[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0:12-14.
[3]程愚.论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程的“八性”[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7:146-147.
[4]慈艳.数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思考[J].小学教学(数学版),2008,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