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教育百科课题研究

解读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规范标准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6-04-11 09:29: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解读小学英语学科教学规范标准
一 课前准备
1、目标定位
根据课程标准,明确各年段要求。解读教材,分析教学内容的前后联系,分析它在本单元、本册及整个小学阶段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习惯、年龄特点及实际认知水平,并根据需要对教学内容作合理地增、删、归并、挖掘文本内涵等处理,最后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教学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考虑学生的差异,采用活动的途径,将目标层层分解到一个个活动中,梳理成完整的教学过程,并分配好各环节所需时间,设计好作业、板书,准备好教具。还应对学生的即时学习情况做好估计,对可能出现的偶发事件或突发现象,想好必要的策略化的应对预案,尽可能将其转化为合理的教育教学资源。具体教学时教师要灵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随时准备调整教学计划,防止不顾学生实际反应盲目教教案。
二 情境创设
1、指向明确
情境创设要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体现必要性;为语言学习服务,体现英语语言所表达的文化蕴意。
2、简单适用
情境创设要注重趣味性,要创设有利于激发不同年龄特征、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要遵循简便、有效的原则,创设简单易行的情境,避免过与繁杂的操作流程浪费教学时间。
3、利用媒体
情境创设可采用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手段(板书、图片、头饰等)、教师肢体语言和身边可利用的实物相结合的方式,使情境更加生动真实。
4、入情入境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真实地体验角色,投入地会话、表演,以得到语言运用的真实体验,使情境更具意义。
5、和谐完整
情境运用要注意前后呼应,体现完整性;单个情境要与整体情境相协调,使整个课堂情境体现整体性与和谐性。
三 活动设计
小学英语倡导以“活动课”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有效的活动和任务。
1、基本要求
活动设计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语言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活动要有明确的语言目标,要有层次性和梯度性;活动参与面要广,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活动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言思维,要动静结合,处理好“练”和“思”的关系;活动操作要简便,易管理;活动示范要到位,数量要恰当,开展要充分,避免因活动过多而走过场;活动要有合理的评价。活动还要关注学生言语交际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情感、合作精神和学习交际策略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2、任务布置
教师在布置活动任务时,语言要尽可能简洁明了,准确规范,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借助母语辅助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明确活动的目的、内容、形式和过程步骤,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3、有效合作
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要为教学目标服务,体现必要性,避免形式化;围绕合作目标采用多样的合作形式与方法;合作分组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基础、能力情况和活动主题的需要进行合理分组;引导学生根据活动内容在组内进行合理分工,愉快地合作;注意培养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表述、认真倾听等良好的合作习惯;保护学困生的情感,给予必要的帮助与激励性评价,使每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体验到成功和喜悦。
四 支架建构
1、“支架”诠释
“支架”原意是建筑行业使用的“脚手架”。支架建构指教师在语篇意识的主导下,在教学中以一步步铺设关键词、关键句的方式,搭建语言“脚手架”,帮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语言框架,使学生能够借助这些支架来更好地、完整地完成语篇的表述。
2、“支架” 搭建
支架的建构应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为学生的语言习得服务;建构时应由易到难,层层铺垫,呈现倒金字塔模式(如从词到句到段到语篇等形式);各层次之间应过渡自然、逻辑性严密。教学中应以主要的语言点为主干,积极带动旧知等相关语言的滚动运用,逐步形成丰满的树状形支架,以促进学生良好的英语思维品质的形成。
3、“支架” 呈现
“支架”可以根据内容形式和教师的教学风格,通过板书、幻灯片等以多种形式呈现,如图式呈现、图片呈现、语言主干呈现、提示性问题呈现、提示性引导语呈现等。
五 媒体运用
1、媒体种类
媒体包括多媒体课件、录像光盘、幻灯投影、网络资料、广播影视节目、报刊杂志、教材、录音机、磁带、卡片、挂图、实物、教具、学具、简笔画、板书、教师的肢体语言、师生的生活资源、学校设施等一切可以用来辅助教学的有效资源。
2、媒体开发
教师应加强绘画、手工、书写、课件制作、才艺表演、审美鉴别等基本能力的学习和训练,提高媒体开发的能力。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发挥想象,积极借鉴利用,合理地开发和制作简便实用的教具、学具等媒体资源。
3、媒体运用
根据教学目标,合理选用媒体,注意媒体运用的多样性、适量性、趣味性,并充分考虑运用媒体的时机和预期的效果;充分利用板书,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支架清晰、重难点突出、图文并茂;尽量选用纯正地道、原汁原味的视听材料呈现给学生。
六 评价操作
1、评价种类
评价包括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大类。终结性评价有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形成性评价有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小学英语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提倡行为评价方式。
2、评价运用
对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及时的、合理的、公正的、真心的、易操作的评价,可采用口头评价、体态语评价或制度评价等;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特点采用个性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不同的学生评价的标准应有所不同,避免无效的、形式化的、泛滥的评价。
3、纠错反馈
对学生在信息或想法交流方面的表达,教师也应给予真诚的言语交流式反馈,避免无沟通的正误判断式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给予客观的评价和即时的纠正,首先肯定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后选择恰当的语气给予真诚的策略化的纠正;
4、终结评价
3、4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评价应与平时教学活动相近的方式进行,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与学生交流等方式,考查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5、6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考试可采用口笔试结合的方式。口试要考查学生实际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考查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听和读的技能,形式应尽量生动活泼,使学生对英语有兴趣,建议听力部分占试卷总分的40%,试卷的难度比例控制在10%以内,使90%以上的学生能感受到成功。不提倡全市性、全区性一张试卷的考试评价方式。
七 学法指导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
1、期初导读
开学伊始,教师应给学生上好导读课,通过亲切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明确本学期的学习目的、内容和要求,指导学生制定简单的个人英语学习目标和计划,使用有效的复习和预习策略,介绍学生喜闻乐见的阅读光盘、书籍等,同时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近师生间的情感,使以后的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2、习惯培养
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大胆开口、认真倾听、主动请教、积极用英语(尤其是口语)进行表达与交流、积极与他人合作、参与有感情的表演、注意观察生活或媒体中使用的简单英语、建立词语与相应事物之间的联想、自主预习与复习、自觉听标准地道的录音并模仿,并持之以恒,形成习惯。
3、策略指导
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在英语词典中查阅单词,并从低年级起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字母直呼、单词直拼和音标词拼读教学,以使学生打好自学单词基础。对教材中出现的语法现象进行及时梳理,必要时适当利用母语。对阅读练习不提倡齐读、过关齐答和无指向性的、忽视正确体验的开火车操练,建议运用个人自读、情感朗读、角色朗读和默读等不同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可多加强读写练习,并定期提供让学生展现的机会。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倡导结对互助,减少学生分化,使学困生和优生都有发展的空间。
4、作业布置
每节课教师应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完成《作业本》等相应的巩固性练习,对题目的意图和答题的要求进行说明指导;课后作业应根据各校实际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恰当的方式来布置(如是否在放学时跟语数作业一起布置,让学生记录在家校本上等),尽量体现趣味性、层次性、适量性、实用性和操作性,既有课后巩固拓展性练习,又有常规习惯性作业,可适当布置录音作业,以检查学生的语音模仿效果。作业反馈形式可以多样化、个性化,但要规范、要及时。
八 课外延伸
1、校园文化
和谐的校园英语文化能为学生提供更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和更广泛的展示平台。教师可在校内为学生定期举办英语节;开展英语沙龙、英语角;展示与评比英语墙报、英语小报等;充分利用校园音像资源,为学生定时播放纯正地道、原汁原味的视听内容,如优秀的儿童英文歌曲、故事、动画片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建英语社团,开设演讲、唱英语歌曲、编学英语儿歌、创演英语短剧等选修课。
2、资源利用
教师要积极利用学校宣传窗、校园图书馆、教室墙壁及黑板报等校园设施创设英语氛围;开发其他课程资源,利用其他教师资源辅助英语教学;发挥电视、书报杂志、网络资源(如博客、QQ群等)的作用,拓展学生英语学习时空。
3、家校携手
教师应经常以告家长书、表扬信、手机短信、家校联系本等形式与家长保持联系,帮助家长了解英语学习的目的、要求、方法、进程和孩子的即时学习情况;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让家长亲临活动现场与教师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共话学生的英语发展。
九 课型解析
1、词汇教学
教师首先要明确单词的听说读写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单词的发音示范要清晰,音素分解要到位,必要时配合讲解发音要领、发音规则,引导学生养成看口型模仿、听录音模仿的习惯,并配合单词直拼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拼读、记忆单词的方法;通过出示实物、图片,创设情境,利用体态语等方式呈现单词,让学生理解单词的意思(必要时适当利用母语),并通过开展系列有效活动使学生能够对单词进行音、形、义的结合,从而有效认读单词;教学过程中还要坚持“在用中学”,加强单词在词组、句式和情境中的运用,做到词不离句, 同时加强对同类旧词的滚动复习。
2、对话教学
教师首先利用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新语言知识的功能和意义,加强句子的朗读技巧指导,引导学生模仿地道的语音语调,并由模仿造句过渡到逐句的意义运用。然后根据话题背景创设相应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将新旧语言知识进行融合运用,展开自然对话(自然指内容要自然,情感要适然),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对话过程中适时渗透交际礼仪,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习惯。
3、读写教学
“读”主要指朗读、拼读和阅读,“写”指书写、拼写和写作。首先通过情境创设或演示说明等,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中的较难的生词新句;然后创设情境,导入话题;接着提出问题,进行适当的捕捉关键信息、猜测词义等方面的阅读技巧指导;最后组织学生以个人自读、情感朗读、角色朗读和默读等形式进行自主阅读并理解文本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回答问题,并完成文后练习。读写课还要重视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发音规则,在朗读、拼读单词、短语的基础上拼写词汇,注重书写指导,保证书写时间。高段可在阅读语篇、掌握好词佳句的基础上适当开展仿写、缩写、扩写训练。
4、复习教学
“ 温故而知新”。小学英语课时紧张,教师要努力提高有限的复习课的有效性。复习课可以围绕话题、主题和语言点等,以展开头脑风暴、建构语言支架、创编故事或系列对话等形式展开,注重语言知识的滚动积累和灵活运用,但要注意内容的适量性、难度的适中性和形式的趣味性和多样性,避免因容量过大而“走马观花”,因难度过大而使中下帮学生“如听天书”,因机械单调的读背形式、“题海战术” 形式而另学生“无精打采”。复习课也要防止重听说、轻读写的现象,
要有适量的认读、阅读、单词拼写、句子书写、语段访写等读写练习,并辅以单词发音规则、书写规则、构词法、语法点比较归纳、听力理解技巧、阅读理解技巧、写话技巧等学法指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查漏补缺、巩固所学和拓展提高。
十 教研建设
校本研修是教师学习、实践、反思、提高的主平台,规范的校本研修是教师能否获得持续发展的保障,和谐向上的教研团队是教师成长的摇篮。
1、研修制度
研修活动应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校本研修应规范化、制度化开展。为保证校本研修的有效开展,教研组必须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和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每学期初制定学期发展目标、具体实施计划(应包括教学计划、日常学习与研讨计划、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师徒结队计划、城乡或区域协作计划等)及检查考核制度,使校本研修有时间、地点、人员的保证,有职责的分工,有发展的方向;研修活动要有主题、有设计,防止因随意、盲目而降低效果;每次活动应及时做好反思、记录,整理与归档工作;学期末做好反思与总结工作。教研组还应努力建立教学资源库,以便资源共享。
2、研修组织
教研组除了组织校内常规研修外,还可以个体研修、网络研修、区域协作、城乡结队等多种形式结合开展。
3、研修形式
研修教研活动的形式可以有多种,如集体学习、集体备课、同课异构、一课多磨、专题讲座、观摩反思、网络研讨、教学沙龙、教学论坛、基本功比武等。
4、研修内容
研修内容可包括英语专业知识和理论学习;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学习;英语语音和课堂用语学习;板书设计、教学设计、教具和课件制作、简笔画、口语表达、才艺、试卷命题等教学基本功的练习;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新教师等不同层次教师的培养;教学资源开发;课题或行动研究;团结互助,不断进取的研修氛围的营造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进行校本课程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