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教育百科课题研究

高中化学课题研究报告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0-07-08 15:46: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
《化学教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内容摘要:
本课题以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等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为理论依据,探讨了探究式学习的本质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中构建新知,发展能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地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的实施策略.通过课题组成员们三年多的实践和探索研究,对课题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够改变学生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大胆质疑的探究精神.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引导 ; 探究式学习 ; 学习方式

引言:
"让科研成为一种习惯,让文化成为一种品牌,让读书成为一种享受."是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一直期待的理想境界.三年来,我们在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指导下,在溧阳市科研部领导的具体关注下,在我校教科室的帮助下,我们课题组五位教师共同努力,不仅形成了教育科研的浓厚氛围,促动了课题组成员的专业化发展,更使教育科研与学校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开发出了具有独特风格气质的科研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学校走上文化成长之路.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 时代发展的要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当为人的一生幸福做好准备,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21世纪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创新人才的特点就是:能迅速收集处理信息;具有坚持个性的意识和勇气,具有设计及试实验的实际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社会负责的道德感.创新人才的这些素质,按现行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是很难培养出来的,它需要在自主学习,探索创新的活动中培养.
2. 课程改革的需要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改革,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得知识,倡导探究式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3.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 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05年秋江苏省正式进入了高中新改革,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多处涉及到探究式学习的教学内容,提倡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如今正是课程的初步实施阶段,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现实课堂教学中仍不能得到很好体现.目前多数课堂暴露出:"重事实与原理的传授, 轻知识产生进程的学习体验".教学就成了"讲话—听话"式的单向传授式教学,缺乏课堂教学的"交际对话"式氛围.课堂教学中,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作主,教师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探究式教学实施中的问题
新课程提倡探究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也可喜地看到多数老师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探究式教学便成了一个教学的亮点展现在课堂上,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公开课上体现的更为突出.笔者也听过多节这种类型的课,在充分肯定其优点的同时发现探究式教学中还存在如下的误区:
(1)探究题目成了空架子,缺乏探究意义
(2)自主探究成了"放任自流",缺乏教师的指导
(3)课堂成了"乐园",忽视了知识的掌握
4. 课题名称的确定及其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肖刚教授认为教学策略之研究对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师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教学成效如何,教师总会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有的对达到教学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的却不然.时至今日,探究式教学在具体实施中之所以出现以上诸多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角色没有准确定位,缺乏教师的真正"引导",缺乏适宜的课堂教学策略.已颁布的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把"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无疑应成为教学策略设计的重点.随着新课改的进展,探究式教学为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所关注,出现了不少有关探究式教学的文章,但其主要内容多半仅限于探究式教学理论及教学案例的分析等方面,而对探究式学习实证性研究做得还很不够.为真正体现教师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角色,笔者提出包含有"引导探究式学习"这一核心词的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也为推进新课改提供行之有效地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 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拟在改变学生被动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不仅如此,还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1.1 构建适合我校学生认知实际的引导探究学习策略;
1.2 提供基于引导探究学习策略的教学设计;
1.3 提出高中化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2. 课题研究内容
2.1 研究问题的界定
引导探究式学习应该等同于探究式学习中的有指导的探究,属于探究式学习的范畴.为什么在本课题中要提出"引导"这一关键词,是基于以下思考:
首先,引导探究式学习强调的不仅仅是一种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针对的是一种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引导下的一种有目标,高效地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探究程度,探究有效性的体现是教师引导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其次,之所以提出"引导—探究式"学习是想强调任何学习方式必然和教的方式相联系,教师总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成员.当学生采用探究式方式学习时,教师必然应该发挥引导的作用.之所以将教师的"引导"放在学生的"探究"之前,是为了强调教师在学生探究前应该"精心策划",在学生探究时则"幕后操纵".当然这都只是"引导"而已,绝对不是"喧宾夺主".
再次,学生的探究不同于科学家或成人的探究,探究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强的创新意识,这些都需要老师在实践中逐步对学生培养,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出"引导探究"更符合学生的认识实际.
另外考虑到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的实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时调控和引导非常关键,否则学生的探究目标就会出现"背道而驰"走弯路现象,会大大影响教学教学任务的完成以至于延误教学进度.
基于以上分析,本人认为引导探究式学习应指:"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确定研究主题,学生在教师组织,引导下,通过独立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引导—探究式"学习方式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这一学习方式的基本模式是: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合作交流,反思评价等环节.它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探究中能明确方向.探究教学的重心或出发点在于学生方面,探究是学生的探究.将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探究知识的过程统一到"引导—探究"的全过程中来."引导"的作用主要在于要对事物原有的发现过程从教学的角度加以编制, 以缩短,减少发现过程的难度,使之沿着最简捷的路线进行.
2.2 研究内容的确定
① 通过前期学生问卷对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展开调查,了解学生对现有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反映情况,分析实验前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②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相关理论学习,建构引导探究式学习策略;
③ 研究苏教版新教材及相关资料,初步确立不同课型的教学探究内容,按照课题制定的学习策略进行教学设计.
④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积累成功的教学案例,并定期通过学生问卷和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修改和完善学习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1. 研究的对象
以戴埠高级中学(江苏省三星级高中)高一,高二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在高一年级(2005级学生)设置实验班(高一7班)和对照班(高一8班),实验班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与实验班进行对比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对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实验效果,其它班级教师根据实验方案尝试教学实践以获得重要参考意见.
2. 研究方法:
2.1 观察法:通过观察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表现(如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况,上课时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睡觉现象等)获得有关实验的资料.
2.2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学生,掌握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式学习的情况,了解实验的效果.
2.3 对比实验法:通过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等进行对比,获得实验效果.
2.4 统计学法:运用统计学法对实验中所得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实验结果.
2.5 行动研究法:教育实验具有动态性,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实验研究做局部的修改与调整,使实验顺利进行.
在三年多的实验研究中,我们通过不同方法的综合运用,使这项课题研究呈现出立体化,多元化的形态,努力使取得的成果也更加深厚严谨.
四,课题研究的依据
1. 理论依据:
1.1 教育心理学理论:
①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T.S.Bruner)提出了发现学习,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发现新问题,并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出新的结论.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信息的加工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皮亚杰(J.Piaget)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和机械的记忆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以先前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不断地学习新知识,通过意义建构将其内化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③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发展学习者的个性与创造性,并要求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气氛.
1.2 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素质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取向.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
五,研究方案:
2004年11月,在上级科研部领导的期待下,我们有幸承担了《化学教学中引导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2005年11月并通过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中期评估后确定为重点课题,为课题的研究注入了动力和希望,如今回顾起来课题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酝酿准备阶段(2004年11月~2005年的1月)是实验研究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人员,拟定实验方案,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举行了课题开题会,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是启动实施阶段(2005年2月~2007年11月),这是实验研究的主要阶段.所做工作主要表现为:
1. 课题组通过问卷和访谈形式了解了学生对课堂现状的反馈情况;
2. 学习科研理论,初步构建了引导探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并在策略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
3. 在2005年11月课题进行了常州市中期评估,被正式确定为常州市重点课题.2005年12月课题进行了网络管理.
4. 在2006年6月末进行了阶段性成果总结,征集并上报论文.张学瑞老师,王云飞老师,潘平波老师撰写的相关论文分别获得了省优秀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九月,我们参加了溧阳市教科室举办的课题研讨会.
5. 实验教学
在2006.9-2006.11 月进行了实验对照研究,以主持人张学瑞老师所教的两个班级高一(8)班为对照班,另一班高一(7)班为实验班,在这期间都采用传统接受式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并对月考(10 月),期中(11 月)考试成绩的对照.在2006.11-2007. 7 月对照班采用传统接受式教学方法和实验班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进行课堂教学,对期中(5 月),期末(7 月)考试成绩与实验前期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6. 在2007.9-2007.12这一段时间内主要是通过开展市级研究课以及校际交流课形式,把课题研究成果进行初步推广,从课后老师的评价来看获得了高度的肯定.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7年11月--2007年12月)本阶段为实验总结阶段.课题组搜集完善各种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及研究报告,进行结题评审.
六,研究过程
(一)引导实验班探究式学习
1,宣传发动
由于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课题组成员及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比较陌生,更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探究式学习,为了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探究式学习的效率,首先得让学生了解探究式学习的意义,过程和方法,这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的前提.课题组成员更应该钻研这方面的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所以,在实验前课题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晚自习)向实验班学生传授一些关于探究式学习的概念,过程和方法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对探究式学习能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为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打下一个铺垫.
2,实验过程中体现的教学原则
为了能使探究式教学达到本实验的研究目标,结合探究式学习的特点,在对实验班进行课堂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立足于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探究式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把在学习的知识原封不动地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当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质疑,鼓励学生去探究,
在探究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2)开放性原则:在课堂探究中,学生对学习材料的理解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在课堂内经过探究就能得到解决,有的问题在课堂探究中不能完全得到解决,需要学生在课外广泛地收集资料或有关信息,来解决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因此课堂探究是具有开放性的课堂教学.
(3)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探究式教学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进行探究式学习,起点不能定得太高,初始阶段可先在教师提供材料,用具,
方法指导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式学习,以"扶"的方式帮助学生走上探究式学习之路,随着学生探究能力和认识能力的逐渐提高,以"引"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然后再以"放"的方式让学生自己选择材料,用具,自己设计实验步骤与方法,尝试自主进行探究.
(4)指导性原则: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坚持自主性是实现探究式学习目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只有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自主地进行探究,才能使学生去主动建构新知识,并促进新知识深化和运用,同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和提高.但这种自主并不是"放羊式",不意味教师是多余的,没有什么作用,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是一种相对自主的探究活动.
(5)过程性原则:探究式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学生的体验和表现比结果更重要.它关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信息的获取与整合,它强调"做中学","学中做",力图通过"做"的主动探索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学会学习.但是,强调探究的过程并不是让探究的过程模式化,固定化,不能强求探究过程的完整性.
3,实验班进行课堂引导探究式教学
化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过程是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或提出问题,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去分析问题得出结论,使问题得到解决.最后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并做出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以促进学生把新知内化,巩固运用.经过课题组成员课堂实践研究,确定了以下教学指导策略,如图所示: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学习者将要发生什么变化,既决定着教学结果将是什么.根据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新课程强调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其教学目标不断朝着三维教学目标的方向进行,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2)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探究计划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从学科或生活的问题(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式活动,以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实践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但就教学内容而言,虽然高中化学新课程有许多探究的素材,但并非所有知识都应该或都适合本校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因此,在实施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时,要注意选择适合的内容.哪些内容让学生探究,开展哪些探究活动,根据学校的设施能否开展,教师事先要心中有数,而不能盲目或随意而为.教师精心设计好探究计划,是有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必要前提.我认为开展探究式学习,教师要做到:一要钻研,熟悉教材,把握教材的内容体系.二要根据教材局部章节的知识点,知识块选定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的项目,形式.因此,我在备课过程中,精心去设计探究计划.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进而产生认识的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心理倾向,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探究式学习是以问题为中心展开的.实施探究式教学,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一些富有趣味和启发性的问题,或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当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带着问题去读,去想,去听,去做,投入到问题解决之中.为了使提出的问题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相适应,能够创设一个适当的真实的问题情境,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而且要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经验,思维状况,态度和价值观,还要了解学生的需要,这是有效地组织探究式学习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问题情境建立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接近多数学生思维上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得到最大发展.
(4)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探究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目的是使学习通过亲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的对某一知识不断深化拓展,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是要使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取得成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施瓦布指出:仅仅向儿童提供刺激并指望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学习是不够的".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离不开教师的促进,指导,帮助,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是保证探究式学习得以顺利实施及其效果的重要条件.那么,如何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我在实验班的探究式教学中具体作法是:
① 激发,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探究
在探究式教学中,时刻注意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效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并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给予学生自主活动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当学生的探究获得成功时,给予表扬;当学生处于困惑,失败时,不轻易责怪学生,帮助他们分析,查找原因,积累经验;当学生的某种强烈愿望未能实现时,给予必要的引导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起信心.
② 指导学生掌握探究方法
实施探究式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收集证据等获取经验的方法和推理,判断,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探究的一般方法,才能使学生从"学"到"学会"再到"会学".因此,我在实验班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探究方法的指导.例如:学生进行观察时,在观察前要让学生弄清"看什么","怎样看",这样就使学生有目标地细致地去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学生进行实验时,首先要求学生弄清实验目的和要求,在实验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探究,在实验结束后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分析和验证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学会探究的方法.不以"讲授探究"代替学生"亲历探究".真正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初步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各种能力都得到发展.
③ 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指导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存在差异,在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认知水平和能力低的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如果不及时地给予个别指导,会影响这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效果,甚至对探究式学习失去信心.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个别指导.我在实验班的教学过程中,对这部分学生给与特别的关注及鼓励,并及时指导,点拨,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并为其提供更多的机会,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式学习中来.使探究式学习能面向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都能得到提高,获得发展.
④ 组织探究小组,指导合作探究
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常会遇到靠自己独立思考难以解决的问题,组织探究小组,发挥合作探究作用,是解决疑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小组的合作探究为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提供了可能性.我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的疑问,不作过早解释,把大家的疑问进行综合,然后指导合作探究.同时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的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
(5)组织交流得出结论,反思内化形成新知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对所获得的信息资料经过归纳,比较,分析,综合,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交流他们的探究结果,通过师与生,生与生讨论与交流,再经过教师的总结,进一步澄清事实得出结论.同时,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释进行反思,使学生把自己获得的问题的答案与教师总结出的结论相比较,以检查自己提出的结论是否正确.通过反思,不仅使学生能够认真地审视自己的探究过程,特别是对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反思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原认识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使学生获得的新的信息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内化形成新知识,使思维能力获得进一步发展.
(6)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以往的课堂教学的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多少,以考试分数的高低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由于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对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评价,应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有利于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和自我的反思,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探究热情.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我在实验班的教学中,对学生评价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多角度地去评价学生,改变过去重结论,重分数的评价,注意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的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同时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在评价时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探究热情.
(二)课堂探究式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实例:
理论课的引导探究式学习:
就是教师根据新授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问题的情境或提出问题,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并进行探究,寻找出问题的答案得出结论,从而解决问题,获得化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为例见附件一,来介绍理论课教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实施过程."事实性知识课"的引导探究式学习:
"事实性知识"主要指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各类有机物及其代表物,由于种类繁多,内容相对零散庞杂,往往导致学生记忆的困难,这也是学生感到化学好学难记的原因.这类知识的教学笔者认为主要是要充分体现化学实验的特有功能,给学生创设动手实验,动脑思考,用眼观察的机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老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在强烈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性质,制法,用途以及反应原理等的全面掌握.以"卤代烃的性质"研究课为例见附件二,来介绍"事实性知识"教学中引导探究式学习的实施过程.
七,成果分析:
(一) 实验效果与分析
通过高一两个学期的实验,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