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4-05-17 10:13: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我们永远是朋友
- 公告:
我们永远是朋友
——解析大班幼儿游戏中的交往行为和教师的指导策略
人要在社会上生存,就必须学会交往。现在由于社会的诸多因素,令孩子们失去了许多交往的机会。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又是社会化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而交往正是发展社会化的最佳途径。当孩子们升入大班后,他们喜欢与自己的伙伴组成的“小社会”,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学会正确对待不同的观点,从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并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为自己进入以后的社会活动打下基础。
但在和孩子们的相处中,我发现由于班级中男孩多、个性强等原因,往往一个需要合作完成的游戏,几个孩子都你争我夺,谁也不肯放弃,结果游戏进行不下去了;有的孩子在班级中各方面能力都一般,但游戏中却很受欢迎;而有的孩子虽然很优秀,却很孤立┅┅因此,针对幼儿在游戏中的一些交往行为,我进行了观察、分析和指导。
案例一:
午餐后,孩子们在教室外自由活动。两个男孩突然吵了起来,原来李承洋要看泓锋的迷宫书,却让泓锋帮他写作业,泓锋当然不愿意,结果两人发生了争执。
分析原因:个性因素
由于受遗传、个性和家庭因素的影响,有些孩子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在游戏过程中不愿意把自己喜欢的玩具给同伴,却要玩别人好玩的玩具,总希望大家都听他的,好拔尖,占据“好事”,久而久之成为了不受大家欢迎的人。
案例二:
区角活动中,我请李文杰去“豆豆变变变”里玩。李文杰开始很高兴,可没一会儿工夫,孩子就出来了,理由是“他们不给我玩,要打我的”。我再想带着他去,孩子说什么也不愿意了。
分析原因:缺乏安全感
李文杰是个有轻度自闭症的孩子,和同伴交往有一定困难,因此他常常遭到同伴的拒绝。我们知道:有过失败交往经验的孩子必须在他们熟悉的环境里获得充分的安全感,才能把这种安全感转移到陌生的人或事物上面去。而他在被同伴欺负的时候,往往不敢反抗也不会反抗,采取回避的方法,目的在于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反而更加强化了其他孩子欺负他的行为,常此以往更让他缺乏安全感。
案例三:
近来,常听见徐旸向我告状,说小朋友打他,还不理他。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原来是同伴在游戏或活动中不小心碰到他时,他马上就和别人斤斤计较起来,还到老师这里来告状,引来了同伴强烈的反感。
分析原因:策略问题
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处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他们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技能,更不善于用身体语言来表现自信、友好和平和,缺乏正确的交往经验。徐旸的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指导大班幼儿在游戏中进行交往呢?
1、利用多种形式,让幼儿学习交往的技能。
首先,我通过各种形式和教学活动,教幼儿学说礼貌用语,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正确的运用。
其次,我注意教给孩子一些主动交往的方法。如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图书、玩具和同伴一起分享;跟小朋友和老师说一说自己喜欢看的动画片,和小朋友协商游戏的玩法等。必要时,鼓励幼儿对欺负人的同伴说“我不喜欢你这样做”,“你再这样我就不客气了”等,懂得一定自我保护的方法。
最后,要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处理矛盾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我利用各种方法,帮助幼儿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让幼儿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朋友,懂得真正的朋友应该互相谦让、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只有心里想着朋友,别人才愿意和你交朋友。在交往中,我针对一些突发的事件和问题请幼儿现场讨论,例如:两个好朋友都想看一本迷宫书时怎么办?当你和好朋友吵架了怎么办?引导幼儿归纳总结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另外,我们对幼儿活动的介入,也是教给幼儿交往技能的良好途径。例如:在区域活动“破译密电码”中,我在游戏的中故意做不出题目、做错题目,并向周围的幼儿提问、请教,孩子们在与老师的共同游戏中,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和快乐的情绪,同时也锻炼了与人交往的能力。
2、创设游戏情景,为幼儿的交往提供榜样。
爱模仿是幼儿的共同特点,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孩子,同样可以达到促进幼儿交往的目的。作为教师,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幼儿,及时给孩子指导,引导他们主动去交往,对文明正确的交往行为,适当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不当的交往行为,找出原由,进行随机教育,把他们引向交往的正确方向。
在游戏时,幼儿也会不自觉地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同伴的交往行为。我经常引导那些能力强的幼儿带动能力弱幼儿一同游戏,性格开朗的幼儿带动性格内向的幼儿,让他们在交往中取长补短,相互影响,也不失为一种树立榜样的好方法。
例如:在区角活动时,戴维和李文杰一起玩“撒花片”的游戏。一个教得非常耐心、仔细,另一个也学得很认真。在这样的交往中,戴维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而李文杰却体验到了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3、提供情景问题,让幼儿探讨交往的方法。
游戏是幼儿交往的一个重要渠道,但在游戏中幼儿往往不知如何选择恰当的交往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组织幼儿共同探讨,指导幼儿怎样进行交往。由此,我设计了参加游戏的三个情境:
情境一:当别人在游戏,你也想参加时应该怎么办?通过讨论让幼儿明白,应该大胆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愿望,但要有礼貌,这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尊重别人,别人心理愉快,就愿意和你做游戏了,自己要求参加游戏的愿望才能实现。
情境二:假如别人要求参加你正在进行的游戏时你怎么办?利用心理换位法让幼儿想想自己一个人在一边不能参加到别人游戏时的心情,教会孩子要接纳别人。
情境三:假如别人拒绝了你想参加游戏的要求,你又该怎么办?通过讨论让幼儿学会体谅别人,想到别人会有原因,不是对自己的不喜爱,下次有机会再和他们一起游戏。这样做自己的心情愉快,别人也能玩得愉快,这是教会幼儿理解别人。
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幼儿多次实践,逐渐掌握了许多恰当的交往方法,学会了礼貌用语,游戏中争吵的现象也减少了。
幼儿之间正确的交往给他们带来愉快的情感体验,彼此建立了纯真的友谊。转眼间,孩子们要毕业了,他们都在和好朋友互留电话号码和地址,相约以后的欢聚。因为儿时的伙伴,会成为他们永远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