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3-01-05 21:02: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小小旅行社
- 公告:
小小旅行社(大班)
——大班角色游戏中教师的介入
背景:
这短时间,很多小朋友们都去参观了世博会,还有小朋友在六一期间外出去旅游了,因此在自由活动时,常常听到孩子们在一起讨论“我去了丹麦馆,里面有小美人鱼呢,”“我六一节爸爸带我去了常州恐龙园,可好玩了!”等相关话题。于是,“小小旅行社”的游戏主题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起来了。
实录:
1、游戏开始了,冯黄亦来到“小小旅行社”,大声地说:“我要当导游”,可是“小小旅行社”刚开张,很多人都想当这一角色,谁也不让谁。最后王珺祎提议用面试的方法来决定这一角色,“你知道上海最高的建筑是什么吗?”“上海的黄浦江上有几座著名的大桥?”在经过“经理”的一番面试后,冯黄亦最后如愿赢得了“导游”的角色。
旅游团组建好了,“导游”用响亮的声音向“游客”招呼着,可是没有一个人过来,冯黄亦想了想,到美工区找了一根小棒,上面贴了一张红色手工纸当成了导游旗,这回,还真招来了不少“游客”,大家七嘴八舌的围住他说:“导游,我要去北京,导游,我要去世博馆!我要……”导游把小旗一挥说:“车子在那里,大家先上车吧!”只见不远处整齐的排着两排椅子做成的“车子”,于是大家都向旅行车涌去,很快车上便坐满了游客,司机问:你们去哪里?大家都争抢着说着自己要去的地方,导游一脸的无奈,这时,我也以乘客的身份上了车,我问身边的游客:“你去哪里玩啊?”扮演游客的倪志阳说:“我去北京”前排的陆婧轶回头对我说:“我要去世博会!”坐在右边的王佳逸说“我今天要到台湾去玩!”“诶呀,我对导游说“你这辆车要去那么多地方吗?”导游挠挠脑袋说:“恩,不是不是,我们今天去世博会!”说完,他把导游旗又一挥,说,“去世博会的上车,其他地方我们不去!”我又说:“那我还没买票呢,要买票吗?”这句话提醒了冯黄亦,他连连说,“要买的,要买的,你们等一等”说完,马上跑到材料区,找了各种颜色的纸条,对游客说:“这是车票!”这时许雨欣说,“那我要做售票员,行吗”“恩,那你卖票吧”冯黄亦把票都给了许雨欣。许雨欣对游客说:“粉色的票就是去世博会的好哇?”游客们都表示同意,旅游巴士终于“开动”了。
2、有一个乘客提出:“我肚子饿了”“导游”说我带你们去吃饭,于是旅游团的游客一快下车来到了海宝餐厅,你一言我一语地叫着服务员,“给我水饺”、“给我炒面”、“给我小笼”……餐厅里热闹极了,可是等了很久菜还没来,见此情景,我以“游客”的身份介入游戏,问他们:“请问豆腐怎么卖呀?”季心怡立即说:“我们的臭豆腐很好吃的,一块钱四块。”我掏了钱,买了他的臭豆腐并问他:“我喜欢吃辣的臭豆腐,你们这儿有辣酱吗?”旁边的“老板”听见了赶紧说:“有的,有的!”说完,他就去百宝箱里找来了红色皱纸和剪刀,忙活起来了。这时,旁边有人也来吃臭豆腐。“服务员”们又
反思:
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始终是一个引导者,教师的引导有助于幼儿准确的表现出游戏内容,发展游戏构思。在本案例中,老师的引导表现在对解决问题的引导,老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游戏,从间接介入幼儿游戏引导幼儿行为。
当幼儿的游戏遇到了困难而他们又无法解决时,可能会导致游戏情节的停滞不前。如果老师的介入能促使游戏继续开展、游戏的情节获得拓展那就是必要的和适宜的。如上例中“导游”对于游客要去各种地方而不知所措,这时老师的间接介入就是及时的捕捉到了幼儿的需要,以好心“乘客”的身份参与游戏,运用了间接的语言提示才促使幼儿游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老师并没有直接的提议,而是进行间接的引导:“你这辆车要去那么多地方吗”“能不能想想办法呢?”孩子在得到老师的语言提示后,马上找来“车票”,还想办法把车票进行了分类。老师的介入满足了需要帮助的孩子进一步拓展游戏情节的需要,是适时的、也是适宜的,更是一种支持性的介入,而并非是干预性的。
当然,在游戏中,教师只有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才能让孩子选择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教师只需适时介入、引导和退出,这样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交往能力也得到提高。在上述第二则游戏案例中,当老师发现幼儿在餐厅无意识地摆弄“豆腐”,逐渐脱离游戏角色,游戏进程停滞不前时,老师的适当介入丰富游戏内容,引发幼儿重新回到游戏角色中来,有效地推动了游戏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