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语文七年级语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08-04-11 10:19: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济南、镶边、水藻、敞、澄清、贮蓄、伦敦
2.能根据课文的内容,解释词语:响晴、设若、水墨画、贮蓄、空灵
3.能掌握本文的文学常识。4.学习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和修辞手法对景物描写的作用。
5.能背诵第三自然段。
6.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
二、教学方法设计
1.这是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先朗读课文,或者听朗读录
音,自学生字新词。摘录自己认为精彩的语句,课堂交流。
2.教学本文,可以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首先归纳一下作者笔下的济南冬天的主要
特点,概括出每小节的具体内容,弄清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其中蕴含了作者
怎样的感情。在理清贯穿全文的线索的基础上,可结合练习二,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精心
选词造句,用精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最鲜明的感受的。
3 ,学习本文选取独特角度描绘济南冬天特有魅力的方法,学习本文比喻、拟人、对比等
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所表达的作用,可以采用替换法,将使用了修辞方法的语句改为一般的
表达,比较一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4.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本文与前面学到的《春》,都做到了景与情的紧密结合、写出
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要通过比较分析加以理解和体会。
三、重点、难点
1.重点、难点:抓住景物的特征,对自然景物倾注着真情实感,情景交融,生动细致的描
写景物。
2.疑点:对结尾的理解。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
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
般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
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3.解决办法:讨论、点评
四、课时安排
1 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录音机放朗读磁带或配乐教师范读。
2.学生做成的关于冬天景象的或精彩语句的卡片投影映出。
六、教与学互动活动设计
1.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如齐读、散读等,体会作者准确的用词,形象的描写。
2.在反复讨论、互评探讨中领会修辞手法的应用对景物描写的作用。
3.讨论解决对文末的理解。七、教学步骤
导入课题
我国的“泉城”是指哪里呢?你能说一些关于赞美“泉城”的诗句或句子吗?清人刘凤诰
赞曰“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前人还说: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等,那么冬天的济
南又如何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板书)。阅读自读提示,说出本文
的文学常识。
(一)明确目标
(二)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学生正音释词
注音 济(j ǐ)南、伦敦(d ūn)、敞(ch ǎng)、水藻(z ǎo)、贮(zh ù)蓄、
镶(xi āng)边、澄(ch éng)清
解词 设若———假若
水墨画———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
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2)文章的最后一段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然后说说文中的
“这”指代哪些内容?
3)学生讨论指代内容,学生发言,互评纠正。
课文的第一段写济南是个温晴的宝地;第二段写济南周围有小山环抱,因而是个暖和的
理想境界;第三、四两段写济南的小雪宜人;第五段写济南的暖水澄清,这些都是“这”所指代
的内容。解决疑点。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是怎样得出这一特点的?
三组对比,得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下济南冬天的特有景色,都是在此基础上的
描绘,它奠定全文写景的基础。
2.学习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在前文《春》中,作者通过对景物的仔细
观察,对自然景物倾注着真情实感,才能情景交融,景物描写才细致形象而又动人。在本文
中作者又是怎样体现的?
3.叫一学生读第二自然段。作者写济南的小山是怎样的?抓住了小山什么特征来写
的?
1)作者先从虚处幻想出一个理想的境界,说出这个幻想的境界是怎样的?(学生读出)
济南就是作者幻想的理想境界,为什么?(学生回答)从而烘托出一个舒适自然温暖的环境。
2)作者是怎样写小山的?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温晴”的自然条件。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
初中语文·第一册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小摇篮”的比喻,“看护者”的比拟,透出了“小山”的温
存体贴的抚慰,济南正如摇篮中的宝宝甜甜地睡了,照应了作者的设想“暖和安适地睡着”。
3)为什么说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从侧面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
4.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济南的小雪有何特征?作者是如何描写的?(学生讨论解
决)
1)济南小雪的特征是———妙。本段围绕“妙”字描绘了雪后的山景,自上而下,依据空
间顺序进行细致的描写。作者笔下的“小山”如同“欲展娇姿却又含羞的少女般”,这样娇美
的景色,作者“妙却能言”,足见作者观察景物的细致,语言功底的深厚,感情的投入。
2)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来写“小雪”的“妙”?(从文中找出来,展开讨论)
①用词的准确生动、传神具体。如“镶、穿、露”,即形象地写出了当时“小山”的状态,又
留给读者丰富的想像的余地。
②形象的比喻、动情的拟人,似乎使人们看到了小山的“欲露又羞”的形态,达到“妙却能
言”的地步。再如“雪后矮松像日本的看护妇”,写出小山下雪后矮松的柔美;“山坡上,有的
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
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全句运用
了拟人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小山像穿着一件好看的花衣,给读
者以真实动人的生活感。“更美的山的肌肤”,可理解为“不久春天来临后满山的花草。“等
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真
实地反映了大自然的美景,又写出了“雪后小山的娇气”,为什么说“露出点粉色”?(阳光斜
射雪面上的余辉。)
本段写雪后的小山,用一个“妙”字,突出了小山雪后秀美的景色和娇美的情态,整段比
喻生动,是写景的美文。要求学生用3 -5 分钟背诵此段。(背诵比赛,按写作顺序来背。)
3)找一学生读第四自然段,文中写到“这是张水墨画”,什么是水墨画?为什么这样说?
(学生说出即可)作者连用两个“卧”字有何妙处?(作者连用两个“卧”字写雪后山村,形象而
又传神,同时,又照应了作者想像中的“暖和安适地睡着”。)
5.济南冬天水的特征是什么?(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作者怎样写水的?水的“多情”,“为了绿,为了垂柳的倒影,它不忍得冻上”,写水突出了
济南的“温晴”的特征。文末写自上而下,整个济南是一块晶莹绚烂、玲珑剔透的水晶,赞美
济南是个人间瑰宝,正是因为有了以上描写才如是赞美,与“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相照应。
(以上各段的分析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可详可略,目的是让学生多分析多评论,老师适
当点拨即可,不求完美,只要学生互相评补以后接近答案,理解正确即可。)
(四)总结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形象的描写,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展示了人间瑰宝的济南,通过对
济南冬天的赞美,寄寓着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挚爱。我们应该向作者学习热爱祖国山河的精
神。另外,如今泉城更加秀美,你应该亲自去领略一下她的风光,也许你会写出更妙的济南。
(五)作业
整理课后练习,做书面作业。(六)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 舍
一、作者简介
济南的冬天———温晴
山雪水
(七)随堂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奇迹()晒太阳()着落()发髻()看护妇()
镶边()宽敞()水藻()贮蓄()澄清()
二、给多音字“济”注音。
济南()救济()人才济济()同舟共济()
三、按课文原文填空。
1.树尖上()着一髻儿白花。
2.山尖全白了,给蓝天()上一道银边。
3.山坡上()着些小村庄。
4.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个影儿呢!
四、填空。
1.《济南的冬天》选自长篇散文,作者,原名,
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话剧、等。
2.《济南的冬天》开头运用了三组,突出济南冬天的特点。北平就是
现在的。
五、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2.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3.微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自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4.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上,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六、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大家的帮助,使他胜利过关。
B.他很顽强,不肯接受同学们的意见。
C.蚊子战争了狮子,凯旋胜利归来。
D.这样的好学生,怎能不使人赞不绝口呢?
2.下列四条标语,你认为最好的一条是()
A.(公路旁):出车在外亲人盼归。
B.(候车室,电影院):严禁吸烟,违者罚款!
C.(农田旁):侵占耕地,法律不饶!
3 7 —
初中语文·第一册D.(家属区楼下):乱倒垃圾可耻。
八、知识拓展
1.作者简介
老舍(1899 -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
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7 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
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 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
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30 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 年,
他的代表作《骆驼样子》问世,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的影响。抗战爆发后,他从事抗
战文学活动。1946 年赴美讲学。1949 年应邀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人大代表、
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新社会给了
他新的艺术生命。他为人民创作,热情地歌颂共产党,歌颂新社会。老舍是一位多产的现实
主义作家,解放后写了23 个剧本,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文革中因不堪迫害,投水自尽。
2.关于本文的“来历”与写作年代问题
老舍于1930 年夏天应邀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后不久,即开始参加筹备和编辑出版该校
学术刊物《齐大月刊》。该刊共出两卷,每卷八期。后来改为季刊。从第一卷第一期开始
1930 年10 月10 日),老舍就在该刊上连载他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此后在二、四、五、六、
七、八期继续连载,依次描写了济南的马车、洋车、大葱、秋天、冬天以及齐大的校园,最后是
结束语。《济南的冬天》乃是《一些印象》的第五节中的一部分,登在第一卷的第六期上,出版
日期是1931 年4 月10 日。“约写在1934 年前”的说法是不准确的。这个问题已在《山东教
育》及江西的《语文教学》上予以订正了。
3.难句疏通
1)“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是奇迹”———这句意思是,对
于像我这样一个在北平住惯了的人来说,冬天要是……作者为了突出“我”字,表明后面所述
的是“我”的鲜明感受,所以将“像我”这修辞成分移后独立成句。下一句相似。
2)“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样毒,响晴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
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在“可是”前省略了以下的意
思。
4.《〈济南的冬天〉的绘画美》摘录
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的头脑中产生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
象,这就是语言的启示性。《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正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种语言的启示
性,在读者头脑中唤起对光、色、态的丰富联想和想像,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
老舍先生是如何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济南的冬天》具有绘画艺术的特色呢?
第一,运用色调的对比烘托形象。
老舍先生以“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是奇迹”引发读者的
想像,让读者脑海中泛现出一幅朔风怒吼、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用这幅画面中的“寒”色衬
托济南冬天的“暖”色;又以“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
得是怪事”调动读者的想像,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伦敦灰雾惨淡的阴郁图画。用这幅画面中的“暗”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明”色。这还不够,作者还让我们看了一幅热带地区毒辣辣的
烈日高照的可怕画面,再用这幅画的“热”色衬托济南冬天的“温”色。正是用了色调和对照,
用了绘画艺术的“以色赋形”的烘托方法,作者将济南冬天阳光温煦、天朗地秀的总体画面勾
勒了出来。
第二,从纷繁景物中,略去次要的部分,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加以突出的表现。
这是山水画法。描绘济南的大地,老舍先生所用的正是“以大观小”的中国山水画的构
图取景方法。作者展开想像的翅膀飞上济南的云天俯瞰大地,然后对济南大地作了简笔的
写意描绘。画城,不画它的东西南北,“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山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
地睡着,只等春风把它们唤醒。”(注:此句中的山是济南城中的山)一些琐碎的细部都被略去
了,画的只是冬天济南城秀美的睡态,留下充分的余地让读者去联想、想像,进行艺术的再创
造。画山,不画它的上下左右,“山整把济南围了一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一起笔就
抓住了景物的主要特征画,紧接着就引导读者展开艺术的联想和想像:“这一圈小山在冬天
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
保暖和。’”借这种联想、想像,使画面活灵飞动起来。画人,不画人的男女老少,不但如国画
一样略去耳鼻眉目,连形体也完全略去,而只画了济南冬天人物情态的最主要的特征:“济南
的人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和城与山,浑然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三,精心设计景物和构图,层层展现景物形象。
绘画是“空间艺术”,须将空间并列的景物按照美的原则加以巧妙的布置。这种绘画的
技巧,老舍也用到他的散文中去了。如果说第二段画的浑然一体的济南大地是一幅写意画,
那么第三段画的美态纷呈的济南雪景则更接近于工笔画。
作者依山写景,通过对美的小山各个细部的雪光、雪色、雪态,画出了小山的秀美。在艺
术结构上取了两层布置。先进行工笔的分笔描绘,从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到山腰,一步步地
细看,一笔笔地轻描,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它是
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
一件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是它的态,在色和态的描绘里写出了静中的动;它更有世上最动人的容色,艳艳夕阳的斜照
下,它像少女一样“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画了形中的情。真
是一笔一景,一景一态。这一段分笔描绘,从方法看是用的细腻的工笔,从意境看依然着力
于写意。中国绘画研究“气韵生动”,分笔描画的雪景,不是呆板的,而是生动的。一连串的
动词,将读者带入联想、想像的意境,读者所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光、色、态的外在美,而且是
雪的情韵,雪的内在的美。作者所创造的,正是“气韵生动”这一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
正是为了让这种画境更完美,第四段作了雪景的第二层描绘。在分笔勾写后总绘雪景,
将古老的城,城内,城外,山坡,村庄,整个大地放入雪景之中。结句直接点明,“它是张小水
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第四,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唤起读者类似的体验,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济南称泉城,水是有名的;济南的水来自大地的深处,浩浩荡荡,一年四季奔涌不息,这
样美的形象如何画出?作者舍弃了济南冬水的种种表象,借自己的印象和感受去概括水的
鲜明形象,在鲜明的形象中溶入自己独特的感受。先是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的“绿”,一连串五个“绿”字,作者描写的是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托出的却是水的绿。读着这
些绿萍、绿藻、绿柳,我们会自然联想到滋养出它们的水,感受到蕴蓄在济南冬水里的绿的精
神、绿的生命。接着着力渲染了济南冬水的“活”。水流的一切细节乃至具体形态都淡化了、
消失了,留在笔端的,只有水的那股蓬勃的生机:“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
亮,那么蓝汪汪的。”自然中的水是不可能流到天上去的,这已是感情化的水,艺术化的水,是
老舍先生以画家的眼睛观察景物所得到的独特的印象。在平面的绘画艺术中,为了表现出
水的特有的态、特有的势,流水就完全可以流向空中,流到天上去,这不是出色的绘画艺术又
是什么?结尾处,作者又在水色、水光、水影之中,用了全篇最鲜亮明丽的色彩给泉城留下了
一个美丽的倩影:“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
是冬天的济南。”
最后要说的是,无论从立意看还是从构图、笔势看,本篇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阳光、山
川、人物、白雪、绿水,各物各景所表现的都是“暖”这一个字。绘天绘地,绘出了这幅山水图
的大布局;写雪写水,写的是这幅图的特定细部,而且由天上的暖阳画到暖阳照耀下的暖城
暖山,就山而描出山上的雪,由雪而引出雪中的水,笔势顺畅,一气呵成;老舍真是一位丹青高手。

上一篇文章:《热爱生命》

下一篇文章:《春的消息》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