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语文七年级语文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案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1-04-15 09:39: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两弹元勋 邓稼先
  •   公告:

    

“两弹”元勋邓稼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背景资料,注悟课文,感受邓稼先献身祖国的精神。
2.培养学生提炼信息、批注感悟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紧扣课题,走近人物
1.导入:在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全国开展了“双百”人物评选活动,其中评出了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在这些先进人物中,有一位便是这篇通讯的主人公——邓稼先。
2.学生齐读课题,明确题目中“两弹”指的是原子弹、氢弹,前者成功爆炸于1964年,后者成功爆炸于1967年。PPT显示文中的两段相关介绍。
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蓦地一声巨响,浩瀚的戈壁滩上腾空升起了烈焰
翻滚的蘑菇状烟云。这震撼世界的惊雷向人们宣告:中国人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
1967年6月17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又一次震撼了世界。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力求读正确,读清楚。
3.教师提问:文中写到“中国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联系你课外阅读的相关材料,想一想:从1840年到1945年,在这一百年间,发生过哪些使我们民族倍受屈辱的历史事件?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两段话。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参考: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95年,日本占领台湾;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三省;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悲惨的时代;这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这是中华民族饱受屈辱的时代。如今两弹的爆炸意味着这个时代的结束。)
4.再读课题。结合注释①,解释什么叫“元勋”?默读课文第1段到第10段,找一找哪些文句说明邓稼先为“两弹”事业立下的首功?用横线画出。
(参考:元勋:首功。也指对国家开创或建设有极大功绩的人。)
5.这篇通讯通过大量的事实、形象的描写,展现了一位为共和国核武器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人民科学家——邓稼先。PPT显示课文摘录和课外资料。默读从课文中摘录的这一组事实,并结合课外资料,谈自己的感受。
课文摘录:
1958年,邓稼先走进了筹建中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
1959年,邓稼先带领科研人员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课外资料:
研制原子弹,美国用了7年,前苏联用了6年。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前苏联用了4年。
(参考:从两弹研制到成功爆炸的时间间距上看,中国比其它国家快了很多。这篇通讯正是通过真实的事例,展现了整个核武器的研究历程,又用准确的数字说话,从时间的间距上突出了中国成功制造“两弹”是个奇迹。作者在选材与叙述上有一定的匠心。然而,这还不够,通讯的作者又对邓稼先进行具体形象的描写,以进一步揭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
二、读注全文,感悟精神
1.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思考:在研制两弹的过程中,邓稼先面对的是怎样的条件?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从中你感受到什么?边默读边思考,把感悟批注在书上。
2.学生读注悟,教师巡视。
3.四人小组交流。
4.大组反馈。
5.教师小结:纵观全文,这篇通讯以大量的真实事例展现了我国核武器的研制过程,又辅之以背景资料,介绍了邓稼先面对的一个又一个艰难条件,突出这项事业的艰巨性、特殊性及重大意义,更是通过一些看似反常的事例与看似平淡的语言触及到邓稼先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彰显出一位科学家,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为国奉献、为国尽责的爱国情怀。他创造出震惊世界的奇迹,无愧于“两弹元勋”的称号。齐读课题。
三、以情冶情,朗读收束
1.邓稼先的好友、科学家杨振宁曾说过:“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当我们再回望浩瀚的戈壁滩上腾空升起的蘑菇云,我们会为我们的民族有这样一个伟大的儿子而骄傲。
2. 齐读第6节与第8节最后一句,感受其精神。

上一篇文章:邓稼先读取后感

下一篇文章:红岩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