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名称 |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欣赏与设计》 |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欣赏与设计》。 本节课是“认识图形”这个单元中的最后一课时,在本单元前面的课节中,学生们通过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等多种认识图形的方法,初步认识了角、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但是,每节课都是以孤立地学习某个图形为主,在本节课内容中学生要在欣赏丰富多彩的图形的基础上,对学过的图形起到知识的梳理、复习的作用;与此同时,前面的课节是以对图形理性认识为主,本节课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应用的过程。知识梳理、复习巩固、设计应用三大作用确定了本节课在本单元的核心地位。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鼓励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寻找美的源泉;复习巩固,挖掘美的根基;合作交流,探究美的方法;尝试运用,体验美的创造。 二年级的学生对平面图形已经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绘制平面图形的能力,掌握了简单的电脑操作的方法,通过观察能够感受到图形的美,并且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形象力和创造力。但是,不能独立发现图形排列的规律,找到绘制比较复杂图案的方法。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思考,和对学生现状的分析,我从三维角度,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在复杂的图案中辨认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且掌握角、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相关知识; 2、发现复杂图案的绘制方法,并独立运用学件绘制图案。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观察、分析绘制图案的方法。 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绘制、复制、粘贴等简单的电脑操作技巧,操作学件绘制图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图案的欣赏与设计,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图形的美。 通过我对教材的深度挖掘和思考,发现教材上呈现的都是二方连续的图案。二方连续是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的内容,这一艺术形式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二方连续是由一个单位纹样(一个纹样或两三个纹样相组合为一个单位纹样),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反复连续而形成的纹样。二方连续的骨法有以下三种:垂直式、散点式、波纹式。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们因为手绘二方连续图案费时费力,于是,只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平面图形设计出简单图案即可,大大降低了学生设计图形的难度,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本节课我设计学件,让学生们仅通过拖拽、复制、粘贴等简单的操作,完成图案的设计是我对教学的独特思考。 那么,在这堂课上,我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数学教学,并以此为支撑,来解决这些重难点呢? 教学重点:发现复杂图案的绘制方法。 教学难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操作学件绘制图案。 下面,我将具体阐述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本节课分为四大板块: 1, 欣赏图案,复习巩固。 2, 观察图案,寻找规律。 3, 利用学件,设计图案。 4, 评价作品,美在创造。 进入第一板块:欣赏图案,复习巩固。 打开自行设计的flash学件,呈现出各类基本图形。此时,与学生开始互动: 当鼠标滑过相应图形时,让学生说出相应图形的特征。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接着进入第二板块:观察图案,寻找规律。 呈现出的这样两张图片,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进行分析、讨论。最后,通过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不同的图形,组成了一个单元,多个单元,构成了图案。掌握了图案构成规律。 顺势进入第三板块:利用学件,设计图案。通过对图形的拖拽、复制、粘贴、组合,依照规律,设计新的图案。 最后,进入作品评价环节。评价的目的,在学生理解了本节课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现美、捕捉美、创造美。 这样,本节课就结束了。纵观整个设计,虽然是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课程,但融入了美术学内容,使得数学课堂上不仅仅是理性思维的发散,也锻炼了学生观察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使得数学课堂更加丰满。这样的设计,既最大限度的做到了学科整合,也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