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名称 |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5说课稿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
课题: §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第一课时) 各位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北师大版必修5第1章第2.2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作用 数列是刻画离散现象的函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人们往往通过离散现象认识连续现象,因此就有必要研究数列。 高中数列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等差、等比两个基本数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其简单应用。 在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过程中,采用了: 1.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2.等差数列的基本元表示 ; 3.倒序相加求和。不仅得出了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而且对以后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有一定的启发,也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能较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和。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规律,学会观察、归纳、反思。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分析、探索等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会成 功的喜悦,以此激发求知欲。 思想目标: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导学生形成学以致用的意识。弘扬中国文化,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教学难点:知识教学方面:获得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的思路。 情感教育方面:如何营造课堂积极求解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增强学生知难而进的决心。 二、教学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在教学策略上我采用:以问题驱动,层层铺垫,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启发学生获得公式的推导思路,并采用变式题组的形式加强公式的掌握运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探究式教学。力求做到在“以生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注意关注整个过程和全体学生,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和“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构建学生主动的学习活动过程。 三、学法指导 新课标的理念倡导“以人为本”,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因此本节课给学生提供以下4种学习的机会: 1.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用亲切的语言鼓励学生观察并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2.提供操作、尝试、合作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利用资源,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3.提供表达、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敢想敢说,设置问题促使学生愿想愿说. 4.提供成功的机会:赞赏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更多地体验成功的乐趣. 四、教学程序 1、问题情景 高斯上小学时,有一次数学老 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 题:计算从1到100的自然数之和。那个老师认为,这些孩子算这道题目需要很长时间,所以他一写完题目,就坐到一边看书去了。谁知,他刚坐下,马上就有一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做完了。”老师大吃一惊,原来是班上年纪最小的高斯。老师走到他身边,只见他在笔记本上写着5050,老师看了,不由得暗自称赞。为了鼓励他,老师买了一本数学书送给他。 思考: 现在如果要你算,你能否用简便的方法来算出它的值呢? 设计说明 源于历史,富有人文气息. 典故算数,激发学习兴趣. 承上启下,探讨高斯算法. 探究发现 学生叙述高斯首尾配对的方法.学生对高斯的算法是熟悉的,知道采用首尾配对的方法来求和,但是他们对这种方法的认识可能处于模仿、记忆的阶段 。 2、学生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对这种算法的进一步理解,从实际问题中构建数模、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特设计了下面问题。 问题1:图案中,第1层到第21层一共有多少颗宝石? 这是求奇数个项和的问题,不能简单模仿偶数个项求和的办法,需要把中间项11看成首、尾两项1和21的等差中项。 通过前后比较得出认识:高斯“首尾配对” 的算法还得分奇、偶个项的情况求和。 进而提出有无简单的方法? 借助几何图形之直观性,引导学生使用熟悉的几何方法:把“全等三角形”倒置,与原图补成平行四边形。 设计说明 几何直观能启迪思路,帮助理解,因此,借助几何直观学习和理解数学,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方面。只有做到了直观上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借助几何直观进行思考,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从而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问题2:求1到n的正整数之和。 设计说明 从求确定的前21个正整数之和到求一般项数的前n个正整数之和,旨在让学生体验“倒序相加求和”这一算法的合理性,从心理上完成对“首尾配对求和”算法的改进。 3、构建数学 问题3:如何求等差数列 的前n项? 由于前面的铺垫,学生容易得出如下过程: 追问学生:为什么在等差数列中有 等差数列的性质 设计说明 引导学生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再次体验等差数列 “逆序相加求和”。 探究发现 在图与式的启发下,引导学生用项(首项或尾项)、公差两个基本元表示等差数列。 设计说明 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先把等差数列用项(首项、尾项)、公差两个基本元表示,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逆序相加推导公式. 4、数学应用 例1:求前n个正奇数的和. 解 由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得 学生观察右图与本题的关系? 设计说明 通过求前n个正奇数的和,进一步熟悉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同时观察图形,体会数形结合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拓展学生思维。 例2 在等差数列 中,已知 求 及 . 本例是使用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通项公式求未知元。 可以使用公式2,先求出首项,再使用通项公式求尾项。也可以使用公式1和通项公式,联列方程组求解。 事实上,在求和公式、通项公式中共有首项、公差、项数、尾项、前n项和五个元素,如果已知其中三个,联列方程组,就可求其余二个。 变式练习 在等差数列 中, =20, =54, =999,求 . 例3 在我国古代,9是数字之极,代表尊贵之意,所以中国古代皇家建筑中包含许多与9相关的设计。例如,北京天坛圆丘的地面由扇环形的石板铺成(如图所示)最高一层的中心是一块天心石,围绕它的第一圈有9块石板,从第二圈开始,每一圈比前一圈多9块,共有9圈。请问: (1)第9圈共有多少块石板? (2)前9圈一共有多少块石? 设计说明 为了弘扬中国文化,对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赞美,通过计算北京天坛的石板块数,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会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数学建模能力. 5、课堂小结 • 回顾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 体会等差数列的基本元表示方法,倒序相加的算法,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 掌握等差数列的两个求和公式及简单应用。 6、作业布置 A必做题:课本17页,练习2、3;习题1--2 第10题 B选做题:在等差数列中,(1) (2) 必做题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熟练公式的应用。根据我校的特点,为了促进数学成绩优秀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设计了选做题,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7、板书设计 §2.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投 影
屏 幕 一、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例题3 ………… …… 例题1 …………… 练习:…………… 例题2 …………… 小结: …………… (学生板书) ……………… ……………… 8、教学评价 这节课安排了导入新课、归纳总结、探索交流、问题点拨、变式训练等几个教学环节。它是 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求,从而实现教学目的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引导发现法、探索讨论法、题组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注重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的渗透,通过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教育改革的时代精神。 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的手段,画面丰富生动,使学生的多种感官获得外部刺激,有利于完善认知结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