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说教材 《白桦林的低语》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以“高尚”为主题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文章热情讴歌了守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无名看林工人无限的思念和赞美、敬佩之情。这篇文章构思精巧,脉络清晰,语言优美,作者感情的抒发饱含无限的深情,令人感动,是一篇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素材。 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学生在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时有一定难度,因此宜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鼓励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促进学生情感的自我发展,从而发表个性化见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如下: (1)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崇敬与热爱。 (2)学习看林人胸怀崇高理想,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3)朗读课文,背诵感动自己的段落。 三、说教学重难点: 理解“我”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的原因。 四、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将这三者之间的对话落到实处?对于高年级阅读教学,感悟品味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使用的方式。因此在本课中,我采用启发质疑、以读促悟、层层深入的方法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内涵。 五、说学法 学生走进文本,亲近文本,在直接、整体的触摸语言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有自己的所得,同时,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文本,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妙以及语言蕴含的内在情感,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引导学生从文本读进去,用“心理视线”的方法读书,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智力受到启迪,并受到美的熏陶。以此实现学生与文本深层次的对话。我主要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流程 今天我主要说的是第二课时。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预设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作者来到大兴安岭,认识了淳朴而可爱的看林人,并被他的事迹所感动。那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质?作者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呢?这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 通过对上节课知识的回顾,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了复习,形成了知识上的顺利过渡。 二、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思考:“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这里的“你”指的是谁?我为什么深深怀念着你? 三、自主合作探究,引导感悟、体会。 1、问题导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你是通过那些词句体会到的? 2、自读课文第四——六自然段,划出含义深刻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3、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讨论探究,理解课文。 4、汇报交流学习收获: (1)理解“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通过这句话,你体会到了看林人怎样的品质?“绝没有”写出了什么?看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绝没有烟草和火柴棒?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说明了守林人为了保护森林,强忍烟瘾。) 文章中还有类似的语句吗?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2)理解“不错,你怀里揣着一小瓶酒,但你给自己规定:每两小时喝一口,绝不违章。” 指导学生体会词语“绝不违章”,让学生说从这一句话体会到什么? (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严控酒量,苛求自己。) (3)理解“你不带书报,不是你不爱看,而是你的双眼必须随时注意四周的情况——哪怕是一缕缕淡淡的细烟,也不能忽略轻放!” 体会词语“不是……而是”、“哪怕……也”,这些词语说明什么? (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瞪圆双眼,心系大地。) (4)“你带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但除了收听天气预报,你甚至不去收听最喜爱的歌曲,因为你的双耳必须随时捕捉远近异常的声响——哪怕有人偷伐一棵小树,你也不能将他原谅!” 体会“但……甚至”等词在文章中的含义。 (说明了守林人为了森林,拒绝歌曲,耐住寂寞。) 5、体会感情,思考: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感受到林业工人为了守护森林,在岗位上绝不抽烟、控制酒量,不看书报,不听音乐,不怕寂寞的情景;为了保护森林,守林人只剩下一颗纯洁的心;领悟默默无闻中的平凡中的伟大。) 6、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此时,你想对这些纯朴的林业工人说些什么?——指名说。 7、指导感情朗读第四——六自然段,读出自己对看林人的敬佩、赞美之情。 四、归纳总结,课堂反馈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体会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2、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个微型教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在设计板书时,我紧扣课文人物、主要内容,围绕中心,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服务学生。展示了文章的层次条理,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发展脉络,中心突出,符合板书设计的原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