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结合口语交际“一次性用品的利与弊”,指导写作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口语交际的过程,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或已经搜集整理的知识,进行思维再创造和加工的过程。当学生捕捉信息点进行辩驳时,正是他们的思维和情感体验过程,教师在这时适当指导,并相机渗透表达方法技巧,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都会有所提高。此外,新课标中还曾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内容分析:结合口语交际“一次性用品的利与弊”的内容,写一篇习作,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十二册第七单元的一项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对一次性物品并不陌生。他们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这是这个话题辩论有力的一面。较难的一面是,对于一次性用品的弊端,学生却并不是很了解。因为他们的生活范围是有限的。有的孩子就生活在城市之中。垃圾对他们来说就是每天小区物业开来的垃圾车。至于耗费大量资源生产这些用品,他们也不是很了解的。针对这一难点,讲课之前,我们特意找了一段电视中报道过的有关一次性筷子的生产过程的视频给学生看。并组织学生在网上,在图书馆,进行大量的资料搜集。开阔眼界。丰富认识。以突破这方面的难点。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情,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怎样有理有据地反驳对方,条清缕析地将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最重要的是能够捕捉到对方的漏洞,进行辩驳。这是她们所面临的难点。这一点解决了,学生作文中的难点选材也就迎刃而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辩论开始之前,我就出示了发言要求。使学生明确,我该怎样发言?说些什么?怎样说等。让孩子做到心中有数。其次,高年级的学生,由于青春期的原因。部分学生开始变得羞怯,不愿意当众发言。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里,除了课上要规范教师的语言,使其具有激励性,感召力以外,我们还在辩论开始之前,就明确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要评选出最佳辩手和最佳发言人。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 课前准备: 1、 让学生们搜集有关这个话题的资料。教师搜集一次性用品的图片 2、 为了让学生们真正了解什么是辩论的形式以及辩论中各个角色的任务,课前,我们特意找了大学生辩论会的视频材料让学生观摩,使学生了解一辩、二辩、三辩,以及总结发言人和自由发言人是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