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说课稿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 教材分析(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是《微生物检测技术》教材中第二模块项目七任务7-2-2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这为过渡到本次任务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次任务内容在微生物检测技术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细菌涂片标本的制备方法、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和关键点、识别细
菌的革兰氏染色结果并画图,同时学习无菌操作技术。
(2) 能力目标:通过通过对实验流程的完整讲解,使学生明确操作的思路。以及通过对
操作细节的思考,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让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其独立的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和学生独立操作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的工作态度,细致谨慎的工作作风。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革兰氏染色法的操作步骤和结果的判断 , 通过拍摄演示录像和图片展示突出重点。
难点:涂片的厚薄和脱色时间的控制,通过 解析、演示和反复操作练习 突破难点。
关键:在演示清晰到位的前提下让学生反复操作练习。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 教学策略(说教法)
1.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演示和操作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实验教学法。在学生观察、操作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演示引导下,运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在课前将教师演示操作拍摄成录像,在课上适时播放,并进行同步解说,革兰氏染色的过程通过边说边写的方式呈现在黑板上,通过学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实验操作及课后巩固复习的教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其学习热情,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操作和课后作业,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三、 学情分析:(说学法)
(1)学生特点分析:《微生物检测技术》是高检班本学期新开设的课程,授课时长为三个学期,本学期重点教授微生物基础知识。革兰氏染色法是本学科重要的基本技能之一,学生第一次学习,讲解要细致、演示要清晰、指导要到位。
(2)知识障碍上:知识掌握上,学生原有的知识,许多学生出现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学生学习本次任务的知识障碍,涂片的厚薄和脱色技巧,学生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老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最后我来具体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 教学程序及设想:
(1)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
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认真付诸操作和期待证明的过程。在实际情况下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2) 演示并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及要领。在讲解时,不仅在于怎样做,更在于为什么这
样做,如果操作不当会出现哪些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3)实验操作:使学生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同时通过实践来验证理论。
(4)课后完成学案,使学生能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知识性的内容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
生的素质,操作方法和问题的分析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在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关键点,逐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作风。
(6)重视操作技能的稳步推进,将整个过程合理进行分段演示和训练,有利于学生对
技能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7)板书设计:
在教学中我把黑板分为两个部分,操作要点写在左侧,右边写染色操作过程
(8)布置作业
完成学案,课余时间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又
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
五、 说教学反思:
“课前录制演示录像、课上适时播放与解说、与学生操作同步循环播放录像”的实验教学模式,比在课堂上进行操作演示的效果好很多,能确保每位学生都看清楚。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只要内容需要,将尽可能运用这种模式。
从操作结果来看,涂片的厚薄掌握得不好,多数学生都涂厚了,导致观察染色结果的时候细菌堆积在一起,无法辨认形态和排列特征。经过指导,学生进行了重复操作,最终顺利完成了。有些学生染色的结果不理想,还有待于在今后的实验操作中多练习。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