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历史说课稿八年级历史说课稿> 正文

人教版初二历史上册说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说课

本站微信

《社会生活的变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同仁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社会生活的变化》。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课,主要讲述了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和先进中国人不懈的努力与探索下,中国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乃至社会习俗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同时本课内容又与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变化紧密相关。所以本课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本课内容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很容易直观感受。
但学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此,我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感性认识,引导他们透过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分析变化的原因和对变化的认识。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近代交通通讯,文化生活,社会习俗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并 正确认识这些变化;
2、过程与方法:
大胆的对本课内容进行重新整合,通过对19世纪末的宜宾婚礼与20世纪初的上海婚礼进行对比描写,反映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和老师补充资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过程中,始终融入宜宾乡土历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引导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的不懈探索对近代社会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以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并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文化生活的变迁、社会习俗的变化。
难点: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及正确认识这些变化。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采纳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合作探究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学法
教法是前提,学法是关键,本课将主要采纳自主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以培养学生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和拓展学生的思维。
六、说教学设计
(一)、导课设计:吴老太爷之死。
把矛盾《子夜》中描写吴老太爷到上海的精彩片段作为导入,并提出问题:
吴老太爷所见到的东西,在我们今天看来非常平常,为什么他会深受刺激,学生畅所欲言后,我将点出是因为上海的变化与他自己生活的世界相差太大,以至于他受不了这种刺激最后脑溢血而亡。从而引出新课。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拉近师生距离。
(二)、新课教学
1、那一场传统婚礼
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向学生讲述一场19世纪末,我的曾祖父的的婚礼。通过三个镜头引导学生去感知19世纪末的社会生活。
镜头一:宾朋
通过镜头一宾朋,引导学生了解19世纪末中国老百姓的交通、发型、服饰,礼仪、称呼等,为学生描写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后发生的社会习俗的变化做好铺垫。
镜头二:迎亲
通过镜头二在宜宾潼关码头迎亲,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后,西方文明成果的传入,引发了我国交通工具的改变,但宜宾由于地处内地所受影响较小,交通工具变化大不,加深学生对乡土历史的了解。
镜头三:拜堂
通过镜头三拜堂,引导学生感知新娘的心理和旧的拜堂仪式,使学生了解旧的社会婚俗及旧的封建礼教给青年男女带来的伤害。为学生理解辛亥革命冲击旧的封建制度、改变封建习俗打下基础。
在引导学生感知了这场婚礼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三组镜头主要从交通,文化生活,社会习俗等方面体现了19世纪末宜宾的社会生活状态。宜宾仅仅是19世纪末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从而以点到面映射出当时中国社会风貌。
设计目的: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通过轻松愉悦地方式感知19世纪末中国社会风貌。
过渡:随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历史进入到1919年的黄家大院:留着短发、读着电报的曾祖父将带着曾祖母赴上海参加女儿的婚礼。
设计目的:由于本课重点是体现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且这些变化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为了给后面分析变化的原因做铺垫。
提问:曾祖父、曾祖母去上海可能使用的交通工具有哪些?他们可能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去上海?并说出这样选择的理由。由于课本没有涉及到宜宾乡土历史,因此,我将给学生补充有关宜宾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情况。
设计目的:为引导学生了解乡土历史,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还原历史的能力。
2、那一场西式婚礼
小组合作:把学生分成两个小组,让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和教师补充材料,想象我的曾祖父、曾祖母赴上海后将会发生的有趣故事来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分组如下:
第一小组:请合理想象我的曾祖父、曾祖母赴上海后在街上的所见所感;
第二小组:请合理想象我的曾祖父、曾祖母在婚礼上的所见所感。
要求:想象的形式不限(漫画、即兴表演、微型小说等都可),准备时间6分钟,展示时间8分钟。每个小组展示后,其他小组可随意提问,由展示小组解决问题,如学生不能解决可求助老师。
为了使学生的设计更完整的体现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特别是针对学生普遍容易遗漏的关于商务印书馆、照相等文化生活变化的内容,我将在学生准备过程中,走到学生中间,对学生的准备进行指导。
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展示,我将给予积极地评价,对展示精彩的学生及时鼓励,对出现错误的学生,也在充分肯定后,给予纠正。
设计目的:为达到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突破本课重点,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表达、方案策划、思维创新能力,也为引导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总结过渡: 19世纪末的中国,人们穿着中式服装,住在中式建筑里,敬爱天地君亲师,生老嫁娶都履行祖宗礼仪……这些,曾经是中国人的标识。但自100多年前开始“师夷长技”以来,中国的社会生活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引导学生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进行归纳:
设计目的:为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使学生对本课重点知识有系统的了解。
提问过渡: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引出:
合作探究一:促使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在学生充分讨论并回答后,我将主要总结为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原因:1、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
2、先进中国人坚持不懈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尤其是辛亥革命以武力的方式直接打击封建制度,直接改变了一些社会的习俗)
预设:如果学生不能直接归纳,我将出示已准备的材料,让学生从材料中得出以上两结论。
设计目的:为突破本课难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合作探究二:
提问:请结合书本知识和以下材料,谈谈你对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认识?
在学生讨论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这种变化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应该肯定,同时也应让学生明白,中国与世界,城市与农村,内陆城市与沿海发达城市如宜宾与上海相比差距很远,说明变化有限。
过渡:今天,宜宾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已经找不出一百年前那些落后的影子,但我们无法忽视的是,宜宾在变化,时代在前进,宜宾与沿海先进地区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在530万宜宾儿女昂首挺进十二五开局之年的今天,作为学生的你们,可以为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做点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后,我将展示我校09级学生葛依伦的作文:《我人生的梦想》,在这篇文章里,他深情地写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我渴望……有一天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回到这片生我养我的热土,用我自己的双手与智慧,把宜宾建设得更美好!
最后我将这样总结,同学们,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责任,有努力学习的冲动和热情,我们就一定能放飞自己的梦想!
设计目的:为引导学生认知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积极性和进步性,也为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以上是我对《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十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的粗浅设想,谢谢各位耐心的倾听,感谢各位对我的帮助和关怀,谢谢!
 

相关阅读推荐: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微教案 传染病常见题微课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微课设计

人教版初二下册中国历史 民族团结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说课设计 美国南北战争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秦王扫六合说课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说课 鸦片战争说课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说课 二氧化碳性质及用途说课稿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说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说课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 光的反射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 常见的碱说课稿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附讲学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说课稿 氧气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