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二单元课题二《氧气》第一课时的教学。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示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二单元课题2的内容,是本单元以至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和典型代表,也是通过实验验证气体性质的开始,是从化学学科特征出发,运用实验方法研究物质的开始,符合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日常生活和自然界的现象,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通过氧气的性质实验,知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氧气性质实验的探究,学会描述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反应现象。
(2)、通过对氧气的认识,学会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试验习惯。
(三)、重点、难点
1.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化合反应的概念。
2.难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总结。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在知识上,学生已经知道了氧气的存在和氧气能供给呼吸等性质,针对于氧气的具体作用即氧气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只停留在粗浅的认识上。从学生的学习能力上看,已具备了理性判断分析能力,并且对于氧气这种在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但又显得神秘的物质,充满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说教法
1、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采用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的方法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四、说学法
1、 自主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采用自主学习教学方法。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对实验现象和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给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图片里和我们熟悉的一种物质是不可分的,他会是谁呢?通过学生猜想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二)、演示实验,归纳总结
1、氧气的物理性质
[设问]: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研究物理性质通常从哪几个方面出发?然后我通过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进行观察,让一名学生闻气味,学生便会很容易总结出无色、无味的气体。学生自主学习课本33页内容来进一步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最后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出示课件)
指导学生描述某一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都是从色、、味、状态、密度、溶解性等几方面进行研究的。
2、氧气的化学性质
这部分内容既是本节重点又是难点,是学生达标的关键。因此我主要采用探究性实验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由于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学习物质的性质,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所以,授课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想到(或观察到),这些物质在空气(或纯氧)中预热(或点燃)前并不跟氧气发生反应;点燃后再观察它在空气中能否持续燃烧,以及燃烧时的现象;继而观察它们在纯氧中燃烧现象,最后才是对生成物的检验。以上这一系列有目的的思维性观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有效之路。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并有程序地教给学生操作实验的技巧、注意事项、燃烧现象的语言描述及文字表达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我对教材顺序进行了调整,将[实验2-2] 采用学生演示实验的方法进行:
①、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会逐渐熄灭,将它放在氧气中会怎么样呢?学生上前做实验,同学们观察,相互讨论 。
设计意图:通过此实验让学生掌握检验氧气的方法与操作。
②、让学生分别观察木炭、硫、铁在空气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通过讨论探索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演示木炭燃烧实验之前让学生观察思考
a.再把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先观察它在空气中燃烧的情况,然后连同燃烧匙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现象。
b.待燃烧停止后,立即向瓶内倒进一些澄清的石灰水,并加以振荡,再观察石灰水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问题讨论
1.木炭在氧气里燃烧和在空气里燃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有什么物质产生?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板书]: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点燃
结论: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点燃
C + O2 CO2
学生讨论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实验2-3][实验2-4]采用师生合作的方法完成,
(三)[实验2-3]:硫在氧气中燃烧
我采用教师先演示学生观察,然后提出问题
活动与探索:
a、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有什么不同?
b、刚才做硫燃烧实验的同学是否闻到刺鼻的气味?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c、集气瓶放少量水的目的是什么?
硫燃烧产生有害气体,会污染空气,要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 ①发出蓝紫色火焰 ②放出热量③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点燃
结论:
硫 + 氧气 二氧化硫
点燃
S + O2 S O2
(四)、[实验2-4]:铁在氧气中燃烧
活动与探索:
a、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吗?如果给它提供足够的氧气能燃烧吗?怎么样才能让它燃烧起来?
b、在日常生活中,火柴和煤球是如何点燃的?
c、下面的图示对你有没有帮助,猜想一下瓶中火柴棍和水有什么作用?
共同讨论后,教师演示,通过观察学生可以得出现象和结论。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①火星四射 ②放出热量 ③有黑色固体生成
结论:
点燃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点燃
Fe + O2 Fe3 O4
总结:
1、为什么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放在纯氧气中也不能燃烧?
使学生懂得:反应条件(点燃)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2、为什么点燃后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却能燃烧?(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1/5),使学生懂得:物质浓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
讨论:木炭、硫和铁丝在空气里燃烧和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说明了什么?
在空气中燃烧现象
在O2中燃烧现象
分析
硫
淡蓝色火焰
蓝紫色火焰
木炭
发红
发出白光
铁丝
不能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为了总结氧气的化学性质,我设计了学生讨论的教学环节,物质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比较,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各组推选一人发言。如果有两种以上不同意见,要求各组再讨论,再发言,经过反复讨论,得出这样的结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通过以上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又体现性质的辨证关系。
(三)、课堂小结
先由学生自己总结。为了让学生便于记忆我采用口诀的形式小结出所学的内容。
我是无色又无味, 生来活泼又好动;
能与木炭来化合, 发出白光多迷人;
铁丝与我来点燃, 火星四射多美丽;
硫粉与咱共燃烧, 蓝紫火焰好神气;
我的用途多又广, 支持燃烧供呼吸;
我是人类的好朋友,造福人类见功绩。
(四)、知识竞赛:
对于这节课教学效果的检测我采用知识竞赛的方式进行,将学生划分为四个学习小组,对检测题进行抢答,答对加分,答错扣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各组同学又紧密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团体精神。还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在氧气里燃烧,能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 ( )
A.硫 B.铁丝 C.木炭 D.红磷
2.下列物质分别与氧气作用,生成物为固体的是 ( )
A.木炭 B.硫黄 C.铁丝 D.蜡烛
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黑色固体物质的是 ( )
A.红磷 B.镁带 C.铁丝 D.木炭
(二)、填空题
1.一种暗红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浓厚白烟。这种暗红色固体的名称是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示式 。
2.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______火焰,在氧气里燃烧发出______火焰,生成一种叫______的有______气味的气体。
3.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实验时,盛放氧气的集气瓶里预先放入______或______,原因是______。
(五)、布置作业
1.列表对比记忆演示实验的反应物、反应条件、反应现象(在空气中、在氧气中)、生成物、文字表达式。
2.在三个集气瓶里分别盛满空气、氧气、氮气,用什么简便的方法能鉴别它们?
六、板书设计
七、反思与体会
以上是我关于“认识氧气的性质”一课的教学设想。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使每个学生不仅能达到课标规定的基本要求,而且充分挖掘他们的知识潜能,感受到发现的愉快,成功的快乐。
相关阅读推荐:
›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说课稿附讲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