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州之战与溪州铜柱 说课
给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x湘西民俗>第二模块第一讲溪州之战与溪州铜柱,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6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们来分析教材,《湘西民俗》这本教材地方性知识较强,对学生掌握乡土旅游知识和地方特色文化特别重要,由于目前我州还没有统一的学校教材版本,学生学习过程中没有书,需要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学情收集相关知识进行二次加工处理。
二、学情分析
1、起点能力分析
学生深知本课程在所学专业中的重要性,且都是大专二年级学生,起点较高,已掌握教学内容所必须具备的学习技巧,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态度。
2、存在问题分析
学生大部分来自湘西州以外省市,对本地方民俗缺乏直观认识和了解,基础知识较薄弱。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情况,我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了解溪州之战的历史背景、过程、结果;掌握溪州议和的内容和影响,特别是对土家族发展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土家族文化,能够为湘西旅游发展贡献力量,对传承一方文化,宣传一方特色,推动一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溪州议和的内容及影响,特别是对土家族的影响。
2、教学难点。溪州之战中战败的一方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获得了极大权益,而战胜的一方却节节退让,这是为什么?
四、教法与学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集体讨论法
针对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本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分析归纳法
2、情景法
3、练习法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中我是按照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总结——课堂练习——课外延伸等5个步骤进行教学的。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图片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应该学习的内容。
2、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过程中,我使用的是多媒体教学手段。
首先通过图片展示溪州之战爆发前的社会背景,并在这里设立一个问题——溪州之战爆发的原因,要求学生集体进行讨论回答。
溪州之战的结果是发动战争的溪州刺史彭士愁兵败于楚王马希范,双方议和并订立盟约刻于“溪州铜柱”。
在授课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讲授及自己的笔记,着重理解刻于溪州铜柱上的议和内容,并经过讨论用自己的话来解答为什么战败的溪州刺史彭士愁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获得了极大的利益,而获得胜利的一方楚王马希范却节节退让。
紧接着我将通过一系列图片的展示表明溪州议和后溪州土司由此开始的八百年统治给我州所遗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3、巩固总结
本节课的内容是给大家介绍湘西历史上所发生的一场普通的战争,而我所确立的重点和难点,不仅使学生了解到了这段远去的历史,还能引导学生了解到溪州之战后确立的八百年土司王朝的统治及其遗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感受土家族地方民族特色。
4、课堂练习
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我就本章内容设立了个问题。
5、课外延伸
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参观王村民俗风光馆,亲身体验土司文化、宣传地方特色与文化。
六、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好,各位老师,以上是我对溪州之战与溪州铜柱这节教材的教学设计说明。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