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课程说课
——高职高专中药专业说课
一、课程分析
(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在高职中药学专业中,《有机化学》应该发挥什么样作用?如何发挥作用?应该确定哪些课程目标?需要我们首先深刻认识中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研究、领会其内涵,从中找准自身的位置。
高职中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
培养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中药品种与质量鉴定、中药材的炮制与加工、中药有效成分的检测、提取和分离、中药制药和中药新药的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中药配方、中药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课程分析
根据高职中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课程体系中,有机化学是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任务,开设于一年级第二学期。其前期课程和后续课程是:
部分专业课:中药化学 中药鉴定学 中药分析 中药药理学
专业基础课:仪器分析 分析化学 有机化学 无机化学
我们对《有机化学》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的定位是:
① 提供专业工具
② 增强能力支撑
③ 提高人文素养
我们认为《有机化学》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不仅在于具体知识的应用,还有她蕴含的科学思想、人文精神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要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实现三个目标:
(二)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一、课程分析
1.知识目标:
总:使学生获得必需、够用的有机化学知识
1.掌握:
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
有机化学基本理论;
基本操作技能。
包括各类与药学相关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官能团、命名、主要理化性质,以及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反应类型、性能及与中药学相关的应用、分析鉴别、分离提纯的一般方法
2.熟悉:
重要的有机合成方法;
常见的与医药相关的各类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现代化学键理论
综合性实验
包括立体化学(对映异构、顺反异构)、典型反应的机制(亲电反应、亲核反应及游离基反应);
包括基本操作训练(蒸馏、重结晶等)、有机化学的经典实验(熔点和沸点测定、验证性实验)
原子轨道、杂化、d键、π键及大π键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制备和鉴定
3.了解:
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
2.能力目标
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观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工作及生活中与有机化学有关的问题的能力
自学能力
3. 素质教育目标:奋发有为 树诚立信
热爱学习的态度
自主学习的习惯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团队意识
绿色化学思维
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1.课程设计的理念
可持续发展
以培养学生
职业能力为中心
奠基
启智
2.课程设计的思路
降低理论难度,强化有机化学与中药、人类生活和社会的联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内容编排由浅入深,分散难点,理论与实践结合。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课程类容的选取与组织
1. 《有机化学》内容选取的准则
(1)基础性 只有基础扎实才能适应动态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 贴近社会和生活
双酚A、苏丹红、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保鲜膜
(3) 适应学生的特点(兴趣、需要和能力),使学生乐学
(4)满足后续课程的需要
4.课程内容的组织
(1)纵向组织:按由易到难的序列安排课程内容 例如:同分异构现象
(2)逻辑顺序与学生心理顺序统一
例如: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取代羧酸
(3) 直线式与螺旋式相结合
例如:同分异构现象
1.课程教学重点:
(1)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同分异构、诱导效应、反应机理等);
(2)各类有机物的结构特征、分类、命名方法以及主要化学性质;
(3)有机物性质的验证和鉴别试验
(4)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五)课程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案
2.课程教学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
(1) 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各类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同分异构、诱导效应、反应机理)
(2)各类有机物的构性关系
(3)各类有机物典型反应的条件和产物
(4)有机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
2.重、难点解决方案
(1)利用动画、多媒体课件、图片、原子和分子
结构模型来提高兴趣、开阔视野、帮助理解
(2)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3)以引导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多种教学方法并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加强学法指导和解题指导
(5)以有机化学的开拓者们的智慧之光照亮学生的求学之路
单元
|
教学内容
|
理论
|
实训
|
合计
|
第1单元
|
绪论、链烃、环烃、卤代烃
|
16
|
16
|
|
第2单元
|
醇、酚、醚、醛、酮、醒
羧酸及羧酸衍生物、取代羧酸
|
20
|
6
|
26
|
第3单元
|
对映异构、有机含氮化合物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糖类化合物、氨基酸、蛋白质、
核酸、脂类、萜类和甾族化合物
|
12
11
|
2
2
|
14
13
|
第4单元
|
||||
自学
|
医药用高分子化合物简介
常见有机毒物及毒品简介
|
3
|
3
|
|
总计
|
62
|
10
|
72
|
实训内容
|
学时数
|
实训项目一 蒸馏和沸点的测定
|
2
|
实训项目二 醇、酚、醛、酮的性质
|
2
|
实训项目三 阿司匹林的合成
|
2
|
实训项目四 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
|
2
|
实训项目五 有机物官能团的检验
|
2
|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基础
有利因素:
(1)多数学生高中阶段修理科,并在第1学期完成《无机化学》课程的学习
(2)有纪律性,有一定程度的求知欲
(3)乐于动手,喜欢各类社会活动,有可塑性
不利因素:
(1)化学基础相对薄弱
(2)思维不够活跃,对抽象课程缺乏学习热情
(3)学习习惯、方法欠佳
(4)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较弱(习惯于背诵现成答案)
(5)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较差
(6)部分学生浮躁、贪玩
(二)学法指导
以启发式教学为核心,指导学生改善学习方法。
坚持不懈的教给学生阅读、归纳、记忆、质疑、解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三动一静”
动脑(在学习活动中发现问题、质疑问难)、动口(参加讨论、回答问题、叙述)、动手(解题、组装分子模型、独立完成实验操作)、静心(耳不两听、目不两视)
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教学模式
三、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模式
《有机化学》课程中既有抽象的理论,又有比较浅显的内容,在教学中不能因循固定的模式。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有:
1.讲解-接受式:教师根据学生既有的认知水平,将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以适当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种模式虽然很传统,却是最基本的授课模式。很多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比喻法、类比法等都可根据需要灵活的贯穿于这个模式中。
2.自学-辅导式:这种模式用于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或者学生具有比较充分的准备知识的内容,例如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知识、炔烃。
3.引导-发现式 :教师以问题和实验事实引路,引导学生重现化学家的发现之旅。例如苯的结构
4.示范-模仿式:这种模式主要用于学生技能(实验技能、解题技能)的形成。这是一种最原始的教学方式母狮给幼师上狩猎课就采用这种模式。
5.任务驱动式:将学习目标以任务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在认知动机和成就动机驱动下,积极掌握达成目标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在卤代烃的性质教学开始时将下题板书在黑板上,课时小结时分组讨论、组间互评学习成果。
(二) 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内容适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所以有机化学教学中用到的教学方法很多。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应用提问法、练习法、学导式教学法、迁移教学法、挫折教学法、暗示教学法 、实验法等等,所有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启发式。
我们努力摆正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位置。教师主导地位的核心在于“导” ,是拨开迷雾见青天的点拨,而不是“灌输” 。孔子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要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必须从独立思考开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 “自奋其力,自致其知”。提倡理解记忆,把知识学活,能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反对死记硬背。
(三) 教学手段
1.传统教学
以书本为载体,利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张挂图、几个模型或实物等展开教学。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依赖于教师的传授和点拨。我们认为这种教学手段的优点是①教学成本比较低 ② 操作灵活自如 ③ 可以随机应变 ④ 方便临场发挥 ⑤ 教师的特长和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学生。
2.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直观明了,表现力强,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我们精心准备了多媒体课件,用起来得心应手。但我们也认识到多媒体授课的先天不足,比如不容易做到随机应变,做不到像板书教学那样有丰富的肢体和表情语言,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学生容易疲倦。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将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我们认为考核的目的是多元的,因此考试的方式也是多样的。
课程考试采取笔试、口试、操作等方式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老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课内考核与课外考核相结合
四、 课程考核方案
考核、评价项目
|
分值
|
分值小计
|
||
形成性评价
|
课外考核
|
作业、资料查阅
|
5
|
40
|
课堂考核
|
学习态度、纪律、答问
|
5
|
||
单元检测
|
10
|
|||
实验考核
|
纪律、预习报告、
实验仪器和台面整洁度
|
5
|
||
操作熟练度、规范性、
结果优劣
|
5
|
|||
实验报告
|
10
|
|||
终结性评价
|
期末考试
|
60
|
60
|
|
分值合计
|
100
|
100
|
学生实验督查考评表
专业 班级 时间 指导教师 带习教师
实验名称
一、考评目的
1.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2.营造整洁有序的化学实验室;
3.作为评定学生实验成绩的依据。
二、考评内容
|
||||||
组别
|
组员
|
纪律
A B C D
|
仪器洁净度
实验台面整洁度
A B C D
|
实验操作
质量
A B C D
|
实验结果
质量
A B C D
|
总评
|
1
|
|
|||||
2
|
||||||
3
|
五、课程资源建设
(一)教学团队
(二)教材及教辅资料
我们选用了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有机化学》,卢苏主编、本教研室教师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五、课程资源建设
本课程已初步建成集纸质和电子、静态与动态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内容包括:课程标准;主教材、参考教材、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学习指导和习题集、思考题详解、视频影像等。
学校图书馆现有化学类图书千余册,化学类期刊5种,有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校园网,基本上能满足化学教学的需要。
学校两个校区均有化学实训基地,
共有4间实验室, 2间分析天平室,
1间精密仪器室。
(三)实训条件
实验室配备了分析天平30台,721-分光光度计8台,紫外分光光度仪2台,真空泵4台,酸度计8台,玻璃仪器和加热设备应有尽有,基本能满足有机化学实训的需要。
在即将落成的新校区实验大楼,化学实验中心有更大的规模、更完善的设施。
六、课程特色
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两个贴近
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一) 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不再满堂灌、一言堂,老师少讲,学生多练。老师的作用是正确导向,化解难点,铺路架桥,指引学生从知识的此岸到达彼岸。
六、课程特色
(二)两个贴近
我们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和社会现象中学习有机化学,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活中的有机物以及那些一时成为媒体焦点的有机物,让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离他们很近,有机化合物出现在应该出现的地方使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和谐,而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就会造成破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六、课程特色
下面是一首2008年出现在网上的一首打油诗,查阅资料,写出其中提到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指出分别属于哪类有机物、列出若干正确用途、不法之徒用于有关食品中目的何在?对人体健康有何危害?你对英国哲学家波普尔的名言:“科学的进步是一种悲喜交集的福音”有何感悟?
案例
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
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
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
从猪肉中我们认识了瘦肉精
从咸鸭蛋、辣椒酱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
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
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
从木耳中认识了硫酸铜
今天三鹿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
(三)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未来学家托勒夫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耶鲁大学的校训只有一个单词:“Think”。思考是一切学习活动最核心的要素。我们努力改变学生思维和行动的惰性,以明确的问题或任务调动学生去思考、去行动。我们坚持不懈的教给学生阅读、归纳、记忆、质疑、解题的方法,学生的学习能力出现了积极地变化。
案例:“横一片,纵一线”的专题归纳法
1. 各类烃的主要反应和相互转化关系(1)
各类烃的主要反应和相互转化关系(2)
1.含酸性氢的有机物及其有关反应
2.能与格氏试剂反应的有机物及反应生成物规律
3.容易发生氧化反应的有机物类型和反应产物规律
4.各类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5.几类有机物的取代反应
6.含有α-活性氢的有机物及其有关反应
专题归纳
谢谢!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