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吧首页 阅览说课吧说课稿征文心得论文反思> 正文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基于网络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本站微信

基于网络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摘要】“基于网络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方法与途径研究”其目的旨在研究在网络支撑的环境下,如何通过创新教学理论、模式与方法的有效运用来达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从而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高阶能力的发展,提升教师的素质。本文在背景资料的分析下,提出了以理论指导实践,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把握各领域的交点,建设丰富的网络平台为研究的方法和途径,为课题“基于网络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研究提供了可行、有效的理论资料。
关键词】网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整合   方法  途径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它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中指出,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除此之外,非指定领域中的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节日活动以及学校的某些传统活动等都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结合开展。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要求整合课内外课程与校外课程,要以融合的方式实施主要领域,要求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与非指定领域整合起来。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应用,网络平台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实施。 网络具有极强的时效性、广泛的传播面、突破线形限制的超链接方式、多媒体化的信息、不断增强的互动性、灵活多变的传播形等特点,近年来,在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使用率高,已基本形成了以网络为平台的课程资源整合形式。
受网络互动性强、灵活多变等特点的影响,学生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信息的收集、筛选、整理与再生和整合应用经常首选网络,所以网络以它特有的优势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使网络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其主要作用的探讨与研究,并进一步促进国家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基于网络下的学习、实践、交流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转变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模式。因此,本人认为,基于网络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资源整合的方法与途径研究,将有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的有效性,能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
    二、基于网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方法与途径
(一)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基于网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
综合性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实践性课程,基于网络的综合实践活动实践课程进行有效整合,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本身的教育资源优势,拓宽与社会、自然的接轨,凸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但是,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都有自身不同的特点。要实用有效地进行整合,必须要有先进的理论进行指导,才会事半功倍。
教育教学专家对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整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有“情景创设”、“合作学习”。实践证明,这些先进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对“基于网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研究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于更好地实现在基于网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其中,建构主义是“基于网络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重要理论之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网络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平台,从而达到实现“基于网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研究目标。
例如我校五年级(3)班围绕“舌尖上的健康”这一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首先,教师鼓励学生围绕这一活动主题提出若干小课题,例如家乡的特产和我们的生活、关注健康关注蔬菜安全、我们的早餐吃得好吗等课题,然后确定网络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要求学生用多媒体、网络直观形象地把自己选定的问题,研究的过程展示出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搜集、整理、采访后,其中李炜、苏达威、雷超元三人组成的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关于蔬菜安全的具有声音、图像的PPT,并把PPT上传到学校网站中的班级空间。在演示时,学生可以直接登录网站播放。在演示之前,教师提醒全体同学注意观察和分析课件中的内容和特点。演示后立即进行讨论。一名学生说,他注意到了购买蔬菜要注意的问题。另一名学生则注意到清洗蔬菜时要泡浸,炒、煮前要过水。这时教师提出问题:“蔬菜一定要煮熟才能吃吗?”讨论后,有的学生回答:“蔬菜所含营养在煮的过程中容易流失,因此很多人选择生吃蔬菜,如生吃番茄。”有的学生说:“有的地方的人喜欢吃冷盘,我在西餐厅也吃过沙拉凉拌蔬菜。这样看来,蔬菜有些可以生吃,不一定要煮熟才能吃。”有的学生回答:“生吃蔬菜有一定的危险,因为蔬菜中可能残留农药,虫子,煮熟了吃味道更好,更安全。”这时,选择了相同主题的其他同学还播放了自己炒煮蔬菜的录像。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赞扬,并建议学生把自己的收获展示到班级空间上。
从以上的课例可以看出,教师开展“舌尖上的健康”这一主题活动时,主要让学生用网络建立一个关于“食品安全”的专题情景,通过学生选立的研究课题,通过真实的图片、录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精神,再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在这个课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探究、主动思考的认知主体地位,但又离不开老师精心的预设和恰当指导。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了建构主义的情景、会话、合作中展开。同时,整个过程,自始而终又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了。
(二)以“研究性学习”为基于网络的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主要教学模式
何克抗教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一书中指出,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选择某个真实问题作为专题去进行研究,要求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要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选定的真实问题。“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施方案、评价总结五个环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从而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如下例:
1   “绿色出行 绿色生活”的教学活动设计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同学们养成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的好习惯,激发学生保护地球,节约能源的热情,培养学生团结协助的精神,同时养成关注社会发展,提高社会责任感。
2、通过活动,知道汽车尾气对空气、环境的污染,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参与绿色出行行动,初步掌握生活中节能减排的方法。
3、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借助网络处理信息、整理信息的操作能力。
二、研究方法
    采用上网、阅读书报查找资料,发放调查表,统计数据,访问,采访等方法进行调查。
三、活动过程
(一)第一阶段——宣传发动
1、提出有关绿色出行值得探讨的问题,确立自己的研究范围。围绕主题,将课题分成不同的小课题进行研究,如交通工具排碳研究,学生上学放学方式调查研究,绿色出行意义研究,家庭假日出行方式调查等。
2、成立小组,合理分工。教师指导学生成立 “绿色出行” 研究小组,组长负责安排组员的具体工作,准备好需要的材料、器具,如照相机、美术工具、笔记本、笔等。
3、了解调查方法。
4、讨论、制订活动计划。教师指导组长组织组员共同商议,在班级的共享资源库上制订活动计划,形成具体的活动方案。活动计划包括:课题名称、研究专题名称和内容、研究方法、步骤、成员工作安排、活动地点、成果展示方式等。
5、利用学校的校园广播、校园网络、板报及家校互动等对开展“绿色出行”实践活动的意义、活动的内容、活动的计划、活动的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扩大活动的影响。
6、向学生及家长派发宣传单及倡议书,宣传介绍本次活动的内涵和意义,以便让学生和家长都了解活动的目的意义、活动内容、活动的重要性,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二)第二阶段——调查了解
1、小组集体讨论,设计调查问卷。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研究专题的内容设计简易的调查问卷,并将调查问卷上传班级空间,共享。
2、发放调查问卷,统计信息。
(三)第三阶段 —— 低碳行动
活动一:搜一搜 从网络上、书报上收集“绿色出行”资料。
活动二:算一算  学会用Excel计算不同的交通工具排碳的数量。
活动三:试一试 教师指导学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上学、放学时乘坐公共汽车、步行。动员父母上下班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活动四:寻一寻 学生寻找身边人(我一家)绿色出行小故事。教师指导学生在开展活动时写好访谈录,拍摄相应的照片,并上传到学校网站。
活动五:赛一赛
    在班级中开展绿色出行的知识竞赛,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增强减排低碳的意识。
活动六:设计绿色出行的宣传画和制作手抄报。
     各小组利用课内、课外的时间,分专题、分阶段进行实践活动。
(四)第四阶段——成果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把调查成果进行整理、筛选,出版展示栏,制成PPT演示或上传QQ、微博、学校网站进行课内外的交流。
(五)第五阶段——活动评价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活动的过程设立活动评价方案,制作活动评价表,在成果交流后在小组内、班集体内进行交流。
四、研究成果
(一)关于家庭绿色出行状况的调查包括下列组成部分:
1、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涉及到家长、学生对于绿色出行的态度、时间、方式等。如:
关于家庭出行方式的调查问卷
1题. 你从居住的地方到学校所花费的时间: __________
2题. 你所选择的交通方式:
A步行B自行车C公交车D私家车
3题. 9月22日(世界无车日)你的家庭有使用私家车吗?
A有B 没有  C不清楚
4题. 你父母每周用私家车接送的次数是: ______
5题. 你有意识到父母用私家车接送时会造成交通拥堵吗?
A有B 没有  C不清楚
6题. 你认为以下哪些属于“绿色出行”:
自行车 公交 步行 出租车 小排量私家车
7题. 如果条件允许,你是否愿意“绿色出行”?  A 愿意 B 不愿意
8题. 为环保出力,你认为你能做到:
A每天选择绿色出行,     B不依赖父母接受
C减少父母私家车接送     D让父母在学校远一点的地方等待,减少学校交通拥挤
9题. 你认为你能说服你的父母也多选择“绿色出行”吗?
A试试看吧  B一定能行  C一定不行
2、调查范围:六(5)班47名学生家庭、学校附近的居民
3、调查结论与分析
活动小组的同学用Excel软件,进行调查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并制作柱形图,如下图所示:
 
 
 
 
 
 
 
 
 
 
 
     从中得出结论:
1).大部分的同学都能积极参加“绿色出行”的活动,上学、放学坚持步行。同时,同学们还积极回家向父母宣传,动员父母在外出远行时尽量选择乘搭公交车。
2).有些同学怕辛苦,说能做到其实参加绿色出行的热情不高。
3).少数家长没有积极参加这次的活动,一直没有改变出行的方式。
4.探究结论:由于绿色出行宣传的时间较短,电视、报刊对“绿色出行”的报道仍然较少,附近的居民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绿色出行“,“绿色出行”的意识不强。但他们听了我们的宣传后,都赞同我们学校的活动,认为开展“绿色出行”的活动利人利己,都表示会尽自己的能力,支持“绿色出行”的活动,保护我们的家园。
(二)学生通过五个阶段的研究,在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得出结论:
1.汽车尾气排放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导致在道路附近的污染物浓度偏高,危害行人的健康,也造成城市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和超标时间持续升高。汽车尾气排放加剧当地和区域大气质量恶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交通事故频发,能源消耗日趋加重。绿色出行意义重大。
2.学校对于绿色出行的宣传改变了家长的出行方式,许多家长、学生都能积极参加这个活动活动的开展,改善了上学、放学时段,学校周边交通堵塞的现象。
3.离学校较远的家长由于公交车站离家较远、坐公交车耗时太长,无法接受乘坐公交车接送孩子的建议。
4.由于油价不断攀升,很多学生的妈妈到小区附近的市场、商场都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
 

以上的研究性实践活动中,学生借助网络的优势进行了分工合作,有的上网搜集资料,有的对家长、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有的进行访谈,有的对资料进行分析等,活动的过程改变了学生传统的“传递——接受”的学习方式。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形成了一种对知识技能进行主动探求,根据实际问题主动积极解决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把握各领域的交叉点,以开展主题活动的形式实施课程的整合
小学3-6年级综合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为依托,同时跨越四大领域的界线,与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节日活动以及学校的某些传统活动有机融合,相互渗透。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生成性、自主性、开放性的特点,教师开展教学时,把握各领域的交叉点,以开展主题活动的形式把四大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进行整合,化分散为集中,化零碎为整体。
1.网络环境下,科学、劳动为主题的活动两两结合
基于网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教师的角色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学生的学习、交流方式也随之而有所改变。
如教师积极挖掘科技、劳动主题的体验性学习课程资源,开展主题活动。动员学生积极开辟家庭、社区综合实践活动校外体验基地。并利用这个基地,让学生参与一些劳动:做家务、发豆芽、养花、养蚕宝宝、摘果子等。养蚕宝宝是一门学问,学生不仅要学习桑叶的保鲜、喂养的方法,而且要学习为蚕宝宝清理卫生。当观察发现有蚕宝宝生长较慢或不愿进食时,还要去研究这是为什么,又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些都需要学生去研究、讨论、请教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完成。教师指导学生上网搜集养蚕的资料,通过学校网站的班级空间与学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展示学生的活动照片和活动感受,从而突破了传统劳动课的课堂目标范畴,体现了网络环境下综合实践活动实践体验的特色。
2.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贯穿于研究性学习各环节
校本课程主要是指综合实践活动的非指定领域,信息技术将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社会教育活动、兴趣活动等有机整合起来。这样不但为课堂开展活动提供了网络平台,多媒体直观形象与虚拟教学,从而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应用信息的能力。
   如学校开展德育系列活动:文明沟通,从礼仪开始。学生从“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充分搜集文明礼仪的资料,并用计算机进行资料分析、整理汇合,便捷又高效;然后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展“沟通从礼仪开始”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中,学生运用搜索引擎在网络上查找“学校的礼仪”,“家庭的礼仪”,“社交礼仪”,“国外礼仪风俗”,“我国礼仪习俗”“与礼仪有关的名人故事”的等图文并茂的资料、音像素材。在活动汇报时,学生以文字、图片、声像、多媒体、网络等多种形式把课题研究的成果演示出来,使这个课题开展得有声有色。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既提升了对礼仪的认识,文字处理的水平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也得到提高。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整合,贯穿于研究性学习各环节,营造了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了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
3.与学科综合性学习内容相整合的一体化课程开发和实施
学校开展的各门学科课程均安排了一些综合性的实践学习活动,力图使学科知识与技能在实践活动中综合运用。但是,由于各科实践活动缺乏协调与整合,学科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出现了重复交叉的现象。教师根据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学科教学为主阵地,把各个学科的研究性课题纳入到相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中,加以整体规划,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如下图:
 学科类综合性学习情况表

学科类综合性学习
年级
研究主题
数学类
三年级五年级
 
制作年历、对称图形
 
语文类
五—六年级
走进信息世界、遨游汉字王国、诗海拾贝
体育健康类
三——六年级
跳绳与健康
艺术类
三——六年级
手工制作
演唱技巧
英语类
四——六年级
英语小品、手抄报
科学类
三年级
走进蚕宝宝
信息技术类
三——六年级
制作电子板报、制作网页、创建微博、搜集信息、整理信息

 
其中,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走进信息世界”这一主题活动时,把它分为“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活动过程设计如下图:
                  表 “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设计

 
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设计
1、确立活动目标,分组。
2、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访问校园网和Internet,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现代社会信息传递有哪些方式,和以前信息传递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3、分组作一次调查,记录全家人一天中都从哪些渠道获得了哪些信息。
4、学生根据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并进行总结,根据资料上传学校资源库。
5、成果汇报。
1、拟定研究的主题。
2、分组、分工:通过阅读书籍报刊、上网浏览、调查访问等途径获取资料。
3、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对研究主题有用的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4、根据研究报告的范例,小组讨论撰写研究报告的方式,分头撰写。
5、利用网络课件展示成果。
 

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师将语文、信息技术学科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进行整合,使三者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为实现学科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双赢”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机会。学生在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网络搜集信息、共享信息,感受信息传递的变化,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这样,信息技术、语文学科的知识相互渗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得到延伸、补充,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四)建设具有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络平台
基于网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这有异于传统的教学结构。新型的教学结构有赖于网络教学环境。网络教学环境能够支持真实的情景创设、启发思考、信息搜集、资源共享、多重互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高阶能力发展。因此,建设具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色的课程网络平台,是基于网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途径之一。
1.网络平台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与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网络平台是数字化和电子化的教学信息集结地,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提供多媒体资料文本、图片、声音、视频、优秀教案、精品课件、教学论文等,方便了教师备课、上课和学生的学习。如下表所示: 
                     表4   网络平台资源内容

文本
校本教材、教师自编的主题活动案例、学生撰写的调查报告、活动感受、体会、日记。
图像
开展活动积累的图形、图像素材,如动物、植物、照片等。
音频、视频
教师的优秀公开课录像、学生或教师搜集的音乐、动画、游戏、开展调查活动拍下的录像。
课件
与教学活动有关的游戏、PPT等。
案例
课例、公开课的教案、教学设计等。
评价标准、评价表
开展活动后学生或教师拟定的活动评价方案。
其他
学校、社区资料介绍、与其他链接的网站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网络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利于课程的整合,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网络平台创设了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强调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的重要性。它认为让学生在真实的、复杂的情景中学习,能够引导他们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主动地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形成新的认知体系。网络平台上图文并茂的资源不仅为课程的整合提供丰富的信息内容,还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从而实现“主客观统一”认识论和“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新型建构主义教育思想。
如六年级的学生开展“难忘的母校”这一主题活动时,学校网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相关的学习内容:学校的历史、变迁、发展、学校资源等。学生在学习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在网上检索信息与分析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对母校的热爱。学生还可以通过学校网站中的互动平台师生、生生、人机互动,交流六年的学习、生活历程。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开展协作讨论与交流学习是非常方便的。
由此可见,网络资源平台的建立整合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了各学科、各领域横向、纵向的双重数据传输功能。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查询所需资料,为开展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也节省了大量的纸张和档案存在放空间,为资源的共享、资源积累、资源再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三、结束语
实践证明,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发挥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技术的优势,建立研究性学习模式,把网络作为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能形成科学的课程系统,使课程整合具有学校的特色,从而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定领域资源的整合以及非指定领域资源之间的整合,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达到培养学生、发展学生高阶能力的目的。

相关阅读推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走进盐的世界说课稿

小学综合实践 废旧衣物的再利用 巧手做布艺说课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我们身边的一次性物品说课

教科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说课稿 福建的小吃饺子—包饺子说课稿

小学综合实践四年级下册 餐巾折花说课稿

小学综合实践论文:基于网络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的方法...

小学综合实践四年级劳动技术说课稿 贝雕艺术之贝壳情景画说课稿...

小学综合实践饮食的学问说课稿 据诗做菜说课稿

小学综合实践关于近视问题说课设计 关注小学生的近视问题说课

小学综合实践选题指导课教案 电这谜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选题指导课说课 电之谜课后说课

小学综合实践四年级研究性学习说课 小小降落伞

[]
分享到: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说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