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思品高中思想政治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教学设计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1-04-27 15:50: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   公告: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教学设计
编写:王 巧
一、设计思想
传统的政治教学注重学科本位,以灌输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往往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本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为指导思想,以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为理论依据,在设计过程中始终以新课标为依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时事,充分考虑课堂的可操作性,体现政治学科的时代性。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力求落实三维目标,处处体现出新课标的要求: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主题相结合,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全身心投入,通过自主学习体味创造的喜悦和成功的快乐。
二、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及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时内容做了如下规定:基本要求: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三项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懂得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发展要求:联系国内外的具体事例,加深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重要性。本框题有如下内容不作拓展: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形成;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我国能够真正建立新型民族的原因。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是高一《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内容,本课内容由三目构成,第一目:雪域高原的历史性跨越,第二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第三目: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政治生活》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通过对三项政治制度的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政治文明的建设和发展程度,本课时内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是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学好本课时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并在实践中能够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中。
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接触过,但缺少系统地理论学习,本课时内容将在学生已有基础上加强理论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做为当代青年必须自觉贯彻执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为巩固和发展新型的民族关系而努力。
三、学情分析
这届高一的学生是第一批接受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的学生,他们有强烈的自主学习探究的欲望,有很好的合作意识,他们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对社会中发生的重大问题比较敏感并且比较感兴趣,。但是政治生活模块部分知识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点远,高一的学生政治生活的知识还比较欠缺,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学习过程中有些理论问题较难解释他们所接触的实践问题,很多学生往往产生困惑。因此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做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当前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来设计和展开课堂教学,将生活主题和学科知识较好地结合。在课堂中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探究,采用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在讲讲议议中自主解惑。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识记我国有56个民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明确我国已形成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明确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相互关系。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和原则是适合中国国情,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的,培养学生透过政治现象分析问题本质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采用学生探究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学的主导作用,理论联系实际,自然而然地让学生理解并认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处理民族关系,既是一个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我们生活的具体问题,使学生懂得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必须从我做起,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与不同民族的同学和睦相处,逐步自觉地承担起巩固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历史使命。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教学难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新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创设情景,挖掘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本框教学从教学策略上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景导入—-探究活动---形成理念---学生践行,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引用了社会上发生的热点问题及发生在高中生身边的一些事情,在课堂上注重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气氛,使课堂成为师生交流合作的平台。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用一些生动具体的例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七、课前准备
本框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中可能存在没有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等情况,因此对课前预习做这样设计:第一:在本校高一段学生中做调查,了解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和信仰等方面的习俗。第二:上网查阅其他国家因为民族问题而导致的流血事件。教师也在课前认真查阅相关知识,对各个教学环节做精心设计,充分考虑课堂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八、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用事实说话:
3.14事件以后,达赖及其分裂集团借用种种手段包括编织大量谎言欲掩盖其罪行,但不管他们如何变换手法,永远无法掩盖其反动本质。
(幻灯片展示)谎言一:我绝对没有分裂西藏的图谋。
谎言二:藏人正在成为无关重要的少数民族。
谎言三:我一开始就支持中国主办奥运会。
谎言四:中国政府灭绝了西藏文化。
谎言五:西藏发展的好处都被汉族人拿走了。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1:你能用哪些事实戳穿达赖的谎言?
学生回答:东南部发达地区派遣援藏人员帮助支持西藏各项事业的发展;
达赖及其分裂集团想方设法阻挠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
中央财政每年都给西藏大量的资金支持
……
教师:与达赖所讲的相反,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一直很关心藏族人民,全力支持西藏各项事业建设,与旧西藏的落后相比,今天的西藏已经彻底告别了封闭的庄园制自然经济,尤其是青藏铁路通车以来已连续7年GDP增长在12%以上。雪域高原实现的历史性跨越首先得益于我国正确处理了民族关系。
【设计说明】:设计以社会热点为导入,很多学生有话可说,创设了课堂积极讨论的氛围,也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同时通过合作探究1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自然引出对民族关系的分析。
★情景分析、教学互动:
1、我国民族概况和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板书)
在我们伟大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由于人口较少,被成为少数民族,中华民族是定居在中国土地上所有民族的总称。
新中国成立后,铲除了民族压迫和剥削的阶级根源,逐步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设计说明】:该内容简单,让学生阅读教材掌握即可。
2、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板书)
(幻灯片展示):
材料一: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11名,占全国人大代表总数的13.76%,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参政议政。在西藏,人口不足3000人的珞巴族也有自己的一名代表;在西藏,学校除开设汉语教学外,另还开设藏语言教学,包括藏族在内的各少数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材料2:全国人民对西藏人民的无私援助也从未停止过,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民收入水平的提升,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援藏工作的高潮。近些年来藏族人民与其他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不断扩展,各个民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水乳交融、具有深厚血肉情感联系的民族关系进一步得到巩固。
材料3:随着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央不断加大对西藏投资建设的力度,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投资金额成倍增长。2007年国务院确定了总投资为770多亿元的西藏“十一五”期间180个工程建设项目,2007年中央对西藏的各项补助达到950.12亿元。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2:以上材料如何体现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设计说明】:本部分内容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我采用阅读教材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理论和材料相结合,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点拨来突出重点。
教师点拨: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第一、民族平等----含义、地位
第二、民族团结----含义、重要性
第三、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因、作用
(2)三大原则之间的关系
学生观看视频:车臣战争
学生思考:①车臣战争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②车臣战争的原因是什么?③你能否从中分析出三个原则之间的关系?④车臣战争的悲剧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分析:民族不平等→民族不团结→民族冲突→战争→社会动荡国家分裂→经济社会停滞甚至衰退
三项原则互相联系、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板书画出三者关系示意图)
【设计说明】:这个问题是本课时教学的难点。设计此探究的目的是引用其他国家由于民族关系的不当处理所引起的后果,让学生通过画面感性直观地理解三大原则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性,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也能培养学生透过感性材料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留给学生思索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情景回归、践行活动: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3:这些问题是我们可能面对的,你会怎样处理:①如何对待周围少数民族同学的风俗习惯?
学生回答:不嘲笑同学,理解、尊重少数民族同学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等,尽最大的可能性为维护和巩固新型的民族关系做贡献。
②如果你所在地区与某个民族自治地方有对口支援的关系,你能做些什么?
学生结合自己的职业预设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引导,不对学生的观点做统一评价,尊重学生的发言。
【设计说明】:本目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分析,体会到现实生活中仍存在一些违反民族原则的事实,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新型的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联系热点、情感升华:
播放视频:3.14暴力事件造成的损失。
教师总结:3.14暴力事件使西藏经济的大好势头受到暂时阻碍,但我们相信这阻挡不了西藏经济继续发展的步伐。这些年来党和政府以极大地耐心保持着与达赖方面的接触,显示出了极大的耐心和诚心。
学生探讨交流:请你劝说达赖停止进行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的活动。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设计说明】:设计此探究的目的是与情景引入相呼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能较好地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用歌声结束本堂课内容,能再次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感,使每位学生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本课小结、知识整理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在我国坚持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来处理民族关系。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把巩固和发展新型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九、板书设计

新型民族关系的建立
处理民族
关系的原则 民族平等 ----首要原则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族团结----重要原则
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

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要付诸行动
十、作业布置
民族和则国家兴,民族不和会祸国殃民。请收集历史和现实中的国内外事例来说明这个观点。
【设计说明】:通过该题的设计,提高学生的动手收集资料的能力,将本课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师不对学生收集的资料作统一评价,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十一、问题研讨
新课程要求关注学生、关注过程。本节课在学习方式上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整个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问题都是学生自己分析、自己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以“平等者的首席”身份出现,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本节课较好地把握了重点知识: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抓住了本课的核心知识,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本节课所设案例有的来自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有的来自高中学生的实际,极易引起学生共鸣。本课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基本得以落实,课堂氛围较为轻松。面对洋溢着时代气息的新课程,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在教学设计时,学习目标的确定要注意涵盖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存在,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很多老师会没有关注到。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出三维目标的统一,如在三个探究活动中,既落实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这个知识目标,又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也对学生进行了活生生的教育:做为当代中学生必须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三大原则,并自觉付诸于行动中,较好地落实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进一步思索知识教学运作的体系化,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不能表面化,作为教师,应该进一步思索知识教学运作的体系化,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课堂气氛的活跃,做到表面上的热热闹闹,或是为应付公开课而于平时教学方式背道而驰,那就违背了新课程的宗旨和理念,就会倒退到教与学相互脱节的消极状态。以课堂教学为支点,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将学生课后的日常生活作为开放性实施空间,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政治课堂要注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新课程模式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倡导建立民主、平等与对话的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师生在课堂上应通过对话、理解和沟通从而达到共同提高,课堂上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创设情景更好地供学生交流合作。我在本节课中即通过一些问题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如:你可以用哪些事实戳穿达赖的谎言?应如何对待少数民族同学特有的一些风俗习惯?你打算怎样劝说达赖放弃分裂祖国的行为?等等,引导学生在对话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在对话中构建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本节课也暴露出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知识目标淡化的“度”该如何操作,心中无数。探究无限,时间有限;本节课虽然在多处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在调动学生学习情趣、营造互动式课堂氛围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有些探究仅停留在表面上,且学生的参与面不是很广。如何处理探究与实效、预设与生成等问题将是我在今后的新课程教学中不断探索的问题。


 

上一篇文章:市场配置资源教学设计

下一篇文章:征税和纳税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