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地理初中地理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教学设计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09-11-08 13:23: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   公告:

    
教案示例1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第一课时

   
 南北气温的差异
   
 综合
课时
1
知识目标
1.说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知道0℃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与地理意义。
3.知道我国温度带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技能目标
1.通过阅读等高线分布图,培养学生判读等值线的技能。
2.通过对我国冬、夏季气温特点成因的分析,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3.学会查阅资料,运用资料解决地理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2.0℃等温线的分布位置与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
表演、读图、讨论、讲述、展示资料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反映我国气温南北差异的资料(文字、图片等)。
2.各温度带的生活、生产特征的资料(饮食、房屋、服饰、农作物、耕地、植被、水果)。
教师准备:
1.小道具:大皮帽、棉衣、大围巾、背心
2.东北地区、广州、海南等地图片
3自制相应课件、电脑、实物投影
           
教 师 指 导
学 生 活 动
活动引入
 
听了东北人的话,有什么感觉?
——真冷
听了广州人的话呢?
——又热了
两人的对话和他们的穿着说明了什么?
(大屏幕显示:南北气温的差异)
谁还准备了其他资料来说明南北气温不同的情况。
表演:
学生甲:扮东北人,头戴皮帽,身穿棉衣
学生乙:扮广州人,身穿背心
 
 
 
 
学生回答:(    )
过渡:
 同学们找的资料都很好,都能说明我国南方、北方的气温有差异。
单从这些资料上能找出规律、特征吗?   那怎么办呢?
这就需要我们地理的法宝——地图了。运用地图解决地理问题是我们地理课的一大特色。今天我们学习气温的差异用什么图呢?
(大屏幕显示: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拿来一张地图,你应该怎样看呢?
提出问题:
1.等温线是怎样分布的?有没有规律可寻?能得出什么特点来?
2.等温线为什么是这样分布的,受什么因素影响?
3.有没有特殊的地方,特殊的等温线?
(大屏幕显示课件:世界地图、太阳
挂中国地形图:学生贴箭头表示冬季风)
要求学生用笔描出0℃等温线,并能说明其地理意义。
0℃等温线是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谁来总结一下,一月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大屏幕显示:
冬季(一月):
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影响因素:纬度、地形、冬季风
0℃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
 
巩固练习:
 
大屏幕显示-阅读等温线图的方法与步骤
 
过渡:
 掌握了读图的方法与步骤,以后再阅读等温线图、等降水量图、等高线图、等压线图,你就知道怎样读了,怎样从中找出特点和规律。
 
大屏幕显示:
    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
文字叙述资料
图片资料
 
 
 
 
 
 
学生回答:(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一月等温线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学生发言:(       
说出冬季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运用自制课件说明气温分布受纬度的影响
运用地形图说明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并计算青藏高原与上海的温差
贴箭头说明冬季风对气温的影响
指出0℃等温线的位置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七月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受什么因素影响。
(学生发言中稍作提示,有课件辅助。主要是训练学生读图的能力)
 
 
谁来总结一下,七月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其原因。
 
大屏幕显示:
夏季(七月):
我国大部分地方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
影响因素:纬度 、地形、海陆位置
 
留下问题,下节课回答:
夏季最热的地方为什么是吐鲁番而不是海南岛?
学生发言:(       
1.说出七月气温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找出影响因素。
3.找出特殊的地区,并说明影响因素。
学生回答:(       
 
 
 
 
 
 
 
 
学生阅读:教材的阅读材料――“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
过渡:
我们了解了我国冬季、夏季气温分布特点,这样的特点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没有影响?对,有影响特别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请阅读“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根据各地的气温状况,我国划分了不同的温度带。划分温度带的指标是什么?
(大屏幕显示:我国温度带划分图、温度带的积温和成熟制度)
指图由南向北让学生读出温度带的名称。
 
过渡:
不同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不同。下边我们分成两大组,一组代表热带、亚热带,为南方组;一组代表寒温带、中温带,为北方组。分别说说生产中,生活中的一些特点。
(适当时可提示:如水果、房屋、服饰、耕地、农作物、饮食、植被、作物成熟制度等)
 
 
 
 
 
 
学生在书上找划分指标,并读出来。
 
 
学生找出各温度带的名称
 
 
 
 
 
学生分组小议一下,分别发言。
(要求:每个小组所说的项目要相对应,一个接一个地说,不许有停顿。)
小结:
大屏幕显示:(板书设计)

气温分布

 
冬季: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南北温差近50℃(纬度、地形、冬季风)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纬度、地形、海陆位置)
 
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高原气候区
生产、生活
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
1.本节课的导入比较成功,而且较新颖。
穿衣与温度的关系密切,学生都知道,并有亲身的体会。因此设计了这样的引入:一位学生头戴披帽,身穿棉衣;另一位学生身穿单衣(或短袖衣服),分别出场,并做简单的介绍,自己来自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气候,到了冬天会是什么样。学生们看到皮帽、棉衣自然想到“冷”,看到短袖衣,知道是气温较高,自然而然地因出我国各地气温有差异。而且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激发起来,自始至终贯穿全课。如果学生表演才能好一些,会说几句东北话、广东话可能会更好。小小的表演,可激发学生的极大兴趣。
2.学生的资料展示效果较好。
课前给学生布置了活动内容:搜集能反映出我国各地气温不同的资料,可用不同的形式反映出来。有的学生找的是文字资料,如“冰清玉洁的哈尔滨”“除夕之夜”,通过文字叙述直接了解气温的状况。有的学生拿来的是自己记录的几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有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海口)10天的气温记录,并用表格形式展示出来,同学们一看,就能得出我国南北气温有差异。有的学生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制作的小课件,课件里有图片、有说明,通过不同的景观反映出气温的差异。学生搜集、整理、展示资料,这是一个地理能力养成的过程。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动手实践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