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世界第一大洲
教学要求
1.使用地图说明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使用亚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和河流特点,理解地形与河流分布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地形、河流特点的方法。
3.使用亚洲气候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以及相关资料,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分析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初步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大洲气候特点的方法。
4.通过对亚洲自然环境的学习,理解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初步学会分析各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结构分析
本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本套教材中只安排了亚洲这一个大洲的学习,其寓意是通过对这一个大洲的学习,教会学生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如何分析一个大洲各地理要素间的联系。所以本章既是在对亚洲的学习,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一节是对亚洲自然环境的教学,教材的整体结构是先从位置和范围入手,进一步研究地形和河流,接下来是气候的特点以及对农业的影响。通过学习本节,使学生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要从分析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例如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等等。同时教材还注意了学生识图用图能力的培养,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由此可见,本节的立意在于教会学生描述一个大洲自然环境的方法。
从教材内容上看本节分为“世界第一大洲”、“地形和河流”、“复杂的气候”三个小标题,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是相互独立的。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扩大学生在“洲”这个层面上的知识,每一方面的内容都以亚洲为基点,向其他大洲作适当拓展,体现了分析案例、应用方法的思路。
内容点析
1.图6.1是一幅东西半球图,这里出现东西半球图不仅是让学生明确亚洲在东西半球的位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可以通过大洲在哪个半球来描述其位置特点。
2.图6.2描述了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作为区域间的界线通常可以是一些自然地物,例如山脉、河流、海峡等,而这些界线的形成往往又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同时这些界线大都又因为地理位置重要,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亚洲与欧洲分界线上的土耳其海峡,都是如此。
3.大洲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要通过相邻关系来描述,教科书安排了两个活动来练习描述相对位置关系,一个是亚洲相邻的大洲和大洋,另一个是与中国接壤的亚洲地区。这里特别强调了方向的判定,在相邻关系中方向是极其重要的知识点,只有明确了方向才能准确地描述出区域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方向往往是相对的,例如站在亚洲的立场上看,欧洲在亚洲的西侧;而站在欧洲的立场上看,亚洲在欧洲的东侧,这种换位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4.教材在一开始就提出了“亚洲在许多方面值得亚洲人自豪”,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品德教育点。在教材中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通过学生的活动,例如对图6.3的分析和跨经纬度的计算,对亚洲地理集锦的阅读等,让学生从心底产生这种健康向上的情感。
5.介绍亚洲的分区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区域的差异,也就是说在一个大洲的内部仍然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还可以把大洲继续分为不同的区域。
6.教材利用了一段歌词作为“地形和河流”知识的引入,其目的首先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吸引到地理课堂中来;第二,鼓励学生发现很多文艺作品中都有地理知识,如歌词中有对亚洲的描述,在学过的古诗中、文章中也有很多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描述,我们要善于学习,捕捉信息;第三,加深学生对亚洲的热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7.亚洲地形图应作为本节的重点图像知识,学生虽然学习过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但在这里是头一次接触如此复杂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并且要从图中读出各种地理要素。对学生读图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8.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在这里不只是一篇简单的阅读材料,首先它是学生阅读亚洲地形图的读图指导,一方面学生应在地形图上找到这些地形区的位置,另一方面应将阅读材料中的文字描述和地形图上的颜色、图例、注记相对应,进一步熟悉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同时它也是对学生进行热爱亚洲、热爱大自然情感教育的良好素材。
9.读图6.5的一组活动,一方面是指导学生在地形图上找到不同的地形区,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描述一个地形区的基本方法,也就是确定这个地形区的位置和海拔,最后通过读图总结出一个区域的地形特征。教学中既要重视对亚洲本身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法的培养。
10.阅读地形剖面图首先应仔细阅读比例尺(包括垂直比例尺和水平比例尺)、剖面线的方向和经纬度位置、注记及图示说明,再根据剖面图上的地面起伏线,对应垂直比例尺读出沿剖面线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对高度,最后分析海陆分布和地形分布特征。教材在提供了亚洲大陆地形剖面图的同时,还提供了北美洲沿北纬40°地形剖面图,意在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掌握利用地形剖面图分析大洲地形特点的方法,同时也对其他大洲的地形特点有所了解。
11.在“复杂的气候”这一小节中,教材提供了“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的月份分配图”和“降水的月份分配图”等多幅地理图像,旨在培养学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首先应能够读懂这些图,并通过归纳、对比等方法,发现规律和问题。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产生这些规律和问题的原因,并把分析问题的方法应用于其他大洲。
教学建议
本节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注意学法的指导。通过本节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时安排】
建议本节安排2课时。
【新课引入】
1.复习引入。复习上学期所学过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然后点出上学期是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而这学期我们要从区域的角度,先是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再以地区或国家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这种引入方法比较好地说明了两个学期间学习内容由整体到局部的关系,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讲形象生动不足。
2.提问引入。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知道的关于亚洲的一些问题进行提问,用“你知道吗?”的方式引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高点在哪一个大洲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一个大洲吗?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所有这些的答案都是亚洲,也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大洲。
3.“头脑风暴”式引入。向学生提出问题:“当我们提到亚洲时你都能联想到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言,并把学生所说到的所有有关亚洲的事物都写在黑板上,充分鼓励学生讲出课外丰富的知识,最后可以总结:“同学们知道这么多有关亚洲的事情,可还有不少事情是同学们不知道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大家不知道的有关亚洲的知识。”
4.图片、视频引入。课前准备一些有关亚洲的图片资料或视频资料,用猜猜看的形式,请学生说出图片或电视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学生答出国家或地区名称,最后总结所有这些景观都在亚洲。
【世界第一大洲】
这一小节虽名为“世界第一大洲”,但主要的教学内容是描述大洲的位置。
1.设置情景,老师要去某学生家家访,请他描述他的家庭住址。首先是街道名称和门牌号码,如果老师还是找不到,就需要提供一些明显的地物,例如在百货商场对面,在菜市场的西面,在学校的北侧等等。
2.描述家庭住址如此,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也是如此。带领学生完成第3页的活动1、2。要注意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还有一小部分位于西半球;亚洲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一小部分位于南半球。请学生用此方法描述其他几个大洲的位置。对相对位置的描述,应注意引导学生使用表示方位的词汇。图6.2所提供的是站在亚洲立场上的方位,而活动要求是周围大洲、大洋在亚洲的哪个方位。所以正确的描述应该是:太平洋位于亚洲的东面,印度洋位于亚洲的南面,北冰洋位于亚洲的北面;欧洲位于亚洲的西面,非洲位于亚洲的西南,北美洲位于亚洲的东北,大洋洲位于亚洲的南面。教学点虽不大,但要求学生能够换位思考,灵活应对。
3.在第3页活动3的教学中,首先应带领学生完成提示(1)、(2)和(3)的内容,然后提出问题“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证明亚洲是世界最大的一个洲吗?”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4.第4页的活动4,是为下面章节进行铺垫的。通过读图6.4“亚洲的分区”,使学生得出中国位于东亚的结论,结合世界政区图,可以分析出东亚还包括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亚洲其他各大区与中国的位置关系是:中国北邻北亚,西邻中亚和西亚,西南邻南亚,南邻东南亚。
【地形和河流】
1.歌曲《亚洲雄风》形象地描述了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状况,可以在课前放给学生听,并请学生描述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给他的感受。
2.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是这一小节的核心。首先要指导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从陆高海深表中得出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高度,用颜色的不同指导学生完成第5页的活动1。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都位于亚洲的中部,深棕色的颜色表明其平均海拔在3 000米以上。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亚洲的北部,华北平原位于亚洲的东部,印度河平原和德干高原位于亚洲的南部,以上这些地形区都是由浅黄到浅绿的颜色,说明其海拔都在1 000米以下。伊朗高原位于亚洲的西部,深黄到浅黄的颜色说明其平均海拔在1 000~3 000米。通过以上的读图分析,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得出“亚洲地面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的结论。
3.阅读材料“亚洲地理集锦”中所提及的地形区和湖泊,应逐一让学生在图6.5“亚洲地形图”中找到,并说明这些地理事物的特点是如何表现在地形图上的。例如,珠穆朗玛峰是一个黑色的小三角,旁边注有8 848的数字;青藏高原是一大片深褐色的区域;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一大片绿颜色的区域;里海、贝加尔湖和死海都是陆地中的一片封闭的浅蓝色;半岛是指三面环海一面与大陆相连的陆地区域等。通过这些描述,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如何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判断不同的地理事物。
4.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可以作为对已经得出的亚洲地势特征的一种验证。教学中可以设计为:参照“亚洲地形图”,学生想象一下沿北纬30°的地形剖面图会是什么样子,甚至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幅草图,然后与教科书上的剖面图进行比对,看看这幅剖面图与学生的想象有哪些相同之处,哪些不同之处。然后请学生用这幅剖面图解释亚洲的地形特点──“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耸,四周地势较为低下”。可以提示学生计算这条剖面线上的最大高差,以及地势高低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之上,再要求学生分析北美洲沿北纬40°的地形剖面图,研究的深度可根据学生的水平而定,一般能够判断出西高东低即可。
5.亚洲的河流分布与地形有着密切的关系,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势特点,必然导致放射状的河流水系分布。教学设计可以先让学生在地形图上找到这些河流,逐一分析河流的位置和流向:鄂毕河、叶尼塞河位于亚洲北部,自南向北流;黄河、长江位于亚洲东部,自西向东流;湄公河、恒河、印度河位于亚洲南部,自北向南流。由此再得出河流呈放射状分布的特点。
【复杂的气候】
气候是与其他地理要素紧密相连的,在这一小节的教学中,一是要注重各种地理图像的应用,二是要将气候和位置、地形以及农业等地理要素联系起来研究。
1.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主要通过读图6.9“亚洲的气候类型图”来总结,请学生说出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亚洲的气候为什么会如此复杂多样呢?结合活动1的第(4)和(5)项内容进行分析。造成孟买和雅库茨克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造成哈尔滨和乌兰巴托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亚洲纬度范围广,海陆跨度大,所以气候复杂多样。
2.在众多的气候类型中,很显然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面积最广,这种气候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教材通过活动1的第(2)项,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进行分析。读图的方法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过,只需简单复习便可。通过雅库茨克气温曲线图可以得出夏季温暖、冬季严寒的气温季节变化特点;通过乌兰巴托的降水量柱状图可以得出降水集中在夏季的降水季节变化特点。由此可以总结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总体特征。
3.活动的第(3)项旨在突出不同的海陆位置所带来的不同气候类型,同是北纬30°,大陆东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大陆内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西岸是热带沙漠和地中海气候。这里应突出大陆东岸的季风气候,由于亚洲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所以季风气候极为显著。
4.季风气候的另一个特点是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和年际变化大。教师可以补充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从而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这一特点。
5.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是本小节的另一个重点。尤其是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使农作物得以旺盛生长。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所带来的频繁的旱涝灾害,又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引导学生分析阅读材料“被淹没的土地”,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可以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简要说明季风气候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6.活动2的要求是总结非洲的气候特点。在分析了亚洲气候特点之后,应总结分析一个大洲的气候特点的方法和步骤。可以提示学生从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哪种气候类型分布最广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种方法应用于非洲。非洲的气候分布具有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广布、气候类型分布南北对称等特点。应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以上结论。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一步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和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