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思品九年级思想品德

陕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教案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2-10-09 09:11: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陕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简明教学设计

第一课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一、直面风风雨雨
1、人生难免遇到困难,遭遇挫折,身处逆境。
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受到困难,挫折的困扰。(如:人际关系、学习困难、情感困惑等)
⑵生活中,人人都可能遇到挫折,经历坎坷。(如:天灾、失业、投资失败等)
⑶即使是伟人,也会遭遇挫折,身处逆境。
2、面对挫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考题:我们应该怎样面对挫折?)
⑴了解挫折产生的原因,懂得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① 外在原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② ②内在因素:(个性品质,能力,智力,知识,经验,生理等方面的发展水平)
⑵“挫折是把双刃剑”,既可能成为成长和发展的障碍,更可以成为人生经历中的宝贵财富,使人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考题:如何理解挫折是把双刃剑?)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二、笑迎七彩斑斓
1、努力培养和保持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战胜困难和挫折,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重要保证。
⑴战胜挫折的关键是战胜自己,克服恐惧,难过和绝望等消极情绪,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做出不懈的努力。
⑵战胜困难和挫折,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要加强自我锻炼,懂得自我锻炼的要求和一般原则。
①加强自我锻炼的基本要求:志存高远,选准基点,持之以恒,脚踏实地。
②自我锻炼的一般原则:“迎难而上”,“勇于承担责任”,“增强耐挫能力”
⑶磨砺意志,努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①具有良好品质的人,常常表现出自觉、坚忍、果断和自制。
②磨砺意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做到“有意志做不感兴趣的事”“从日常小事做起”。
2、生活态度是人对生活的看法和意向,主要体现为人在生活中追求或拒绝什么。
⑴良好的生活态度有利于人们提高战胜挫折,困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⑵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勇敢面对并战胜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①良好生活态度有利于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个性。
②良好生活态度可以帮助我们积极地面对社会生活。
3、良好的生活态度反映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对美好生活目标的不懈追求,不良的生活态度反映消极低沉的精神状态和不思进取的生活方式。我们要努力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克服不良的生活态度。

第二课 笑对学习压力

第3课时 教学设计
一、正确面对学习压力与考试焦虑
1、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存在一定压力,我们要正确面对待学习压力。
⑴学习不可能没有压力,我们要辨证的看待学习压力
①适度的学习压力有助于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激发学习潜能,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②学习压力过大,超出了心理承受能力会导致过度紧张,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影响身心健康。
⑵导致学习压力过大的原因有自身方面的因素和外在方面的因素。
①自身因素:对自己期望过高,考试准备不充分,过于计较成绩与名次等。
②外在因素:父母期望过高,考试竞争过于激烈等。
⑶面对学习压力,积极态度是调节自身状态,正视面临的负担和压力,将学习压力转换为学习动力。
①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的;
②制订适当的学习计划,一步步实现学习目标;
③看到自己的进步,提高信心和勇气;
④和知心朋友交流,寻求帮助。
2、考试焦虑是正常的情绪反应。
⑴适度考试焦虑能使考生保持兴奋和紧张状态,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
⑵过度考试焦虑会影响考生正常水平的发挥。
3、导致考试焦虑的原因。
⑴特定的应试情景,身体不适,自身知识储备不足;
⑵缺乏自信,害怕失败,追求完美等。
4、过度考试焦虑是一种消极情绪,采用科学的调控方法,可以减轻或者消除过度焦虑。
⑴自信训练法;
⑵认真学习,复习,制定合适的目标,平时勤奋学习;
⑶进行深呼吸和积极的自我暗示;
⑷寻求心理咨询。

第4课时 教学设计

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正确的学习观念是正确,有效学习行为的前提和基础。
⑴学习目的是学习观念的灵魂,正确的学习目的对于学习行为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
⑵学习态度是学习观念的重要内容。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态度能帮助人们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学习效率;
⑶树立正确学习观念,应做到:①强化学习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培养学习的自信心;②讲究学习方法,正确对待考试和分数;③正确对待学习中的竞争与合作,确立终身学习意识。
2、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⑴认真对待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广泛学习课外知识,愉快地与同学探讨问题,合作学习等。
⑵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安全保证;
⑶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要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5课时 教学设计

三、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1、到了九年级,要做好升学与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⑴积极争取升学,多读书,利于实现自己的理想;
⑵要开始思考职业选择问题;
2、假如能升学,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学会合理选择专业。
3、创业从择业开始。
⑴社会上从事某种职业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
⑵在现代社会中,无论选择什么职业,都不忽视继续学习;
⑶提倡“终身学习”。

第三课 远离违法犯罪

第6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1、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良好行为产生良好的结果;不良行为导致不良后果。
⑴在社会生活中,每一种行为都会导致一定的后果;
⑵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考虑到行为的后果;
⑶个人的行为不应该有害于自己,不妨碍他人的自由和权利,不损害公共利益。
2、我们要具有责任感,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⑴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善于分辨事情的是非善恶
⑵对自己行为负责,就要在事情发生过程中自省自律,避免自己做错事;
⑶一旦做了错事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⑷要加强自我训练,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

第7课时 教学设计

二、抵制不良诱惑,远离违法犯罪
1、不同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后果,避免违法犯罪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3、违法行为包括违反宪法的行为,违反刑法的行为,违反民法的行为,违反行政法的行为,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
4、犯罪是违法行为的一种,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
⑴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⑵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②触犯刑法;
③应受刑罚处罚。
5、对社会危害性较小的违法行为,叫一般违法行为。
6、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关系:
⑴二者都会给社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都会受到法律的惩处;
⑵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可能演化成犯罪。
7、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是避免违法犯罪的重要条件。我们要勇敢而坚定地抵制和拒绝“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
⑴青少年好玩,好奇,社会阅历浅,易受到“黄、赌、毒”的引诱。我们要提高辨别能力,自觉远离“黄、赌、毒”。
⑵“法轮功“是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的邪教组织,它宣扬歪理邪说,蒙骗群众,敛财害命,挑动制造事端。
⑶我们要自觉抵制“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蛊惑。

第四课 人字的意义

第8课时 教学设计

一、面对生命的思索
1、不同的人对生命的体验及感悟是不同的。
2、生命让人留恋,让我们善待生命。
(1)、决不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
(2)、善待他人的生命。
(3)、如何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高低。
要看他对生命的态度,对自我生命的意识和珍视他人生命的情感。
3、生命有长短,价值有差异。
人生的意义在于:既实现个人幸福,又为社会尽到责任,做出贡献,成为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人。(1)、造福于人,幸福自身。
(2)、美好生命的表现:个人生活幸福美满;对社会履行责任,做出贡献。

第9课时 教学设计

二、实现人生的意义
1、从日常点滴做起,实现人生意义
(1)、在平凡岗位上创造生命价值。
(2)、服务他人、社会,推动社会进步。
2、青少年学生要从现在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
(1)、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创造人生价值。
(2)、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

九年级 第五课 爱心永不变

第10课时 教学设计
一、爱是高尚的情感
1、爱在你我身边
(1)、亲情之爱最真最纯。
(2)、爱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2、相互的关爱,是战胜困难的有效力量
(1)、爱心,可以帮助人们克服消极情绪,增强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2)、爱心,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困难,战胜生活中的不幸。
二、奏响爱的和弦
1、爱是双向的,互动的,爱和被爱相辅相成
2、关爱他人,乐在其中
爱的快乐愉悦就在真诚的帮助和关心他人过程中
3、热心公益,无私奉献
(1)、公益活动给困境中的人关心和爱护。
(2)、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4、服务人民,服务社会
(1)、有爱心的人会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奉献自己的爱心。
(2)、有博大爱心的人会爱整个世界及全人类

九年级 第六课《角色与责任》

第11课时 教学设计

一、不同的角色 不同的责任
1、关于责任
(1)、责任的含义:责任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应承担的任务、职责、使命,以及人承担自己所选择行为的后果。
(2)、责任的产生: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3)、责任的表现: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来自对他人的承诺、养育关系、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道德要求、公民身份等。
2、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社会角色负有不同的责任。

第12课时 教学设计
二、做负责任的公民
1、我们在享有权利的同时,更应勇于承担责任。
(1)、履行责任会带来好处,不履行责任会带来不良后果。
①履行责任是个人自尊、自信、自爱、自律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基本标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阶梯。
②履行责任能使人体验尽责的欢愉和满足。
③履行责任能使他人获得安全感,得到有效合作与帮助。
④履行责任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⑤不履行责任会给自己、他人、社会造成不良后果。不仅要受到道义上、舆论上的谴责,甚至要受到法律的惩罚,同时这也背离了做人的基本要求。
(2)、履行责任的付出与回报及相互关系
①付出:时间、精力、金钱,可能因未能履行好责任而受到责备或惩罚,不得不把其他感兴趣的事情或需要放在一边。
②回报:可以赢得自尊和自信,被其他人接受和认可,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宝贵的经验,赢得荣誉和奖励。
③关系:在正常情况下,履行责任必然会有相应的付出并获得相应的回报。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即使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没有任何回报也要负责任。
2、做负责任的公民
(1)、对责任的承担叫负责,其基本内容包括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
(2)、负责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3)、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①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要从小培养责任感;
②该做的事一定要做,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
③学会在相互冲突的责任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④要勇于承担责任并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
(4)、在承担责任中健康成长
作为中学生,我们有认真学习,完成义务教育,健康成长的责任;有孝敬父母,尊重老师的责任;有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的责任;有忠于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我们要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健康成长。
3、在相互冲突的责任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1)、选择时应考虑哪个责任更为紧迫、更为重要;
(2)、你是否拥有履行责任的能力和条件;
(3)、有无创造性的途径或办法解决相互冲突的责任问题。

九年级 第七课《公平合作》

第13课时 教学设计
一、社会需要公平合作
1、良好的社会应该是一个好的持久稳定的合作体系。良好的合作必然是公平的合作。
2、公平合作的要求:公平的合作要求人们在合作中合理地分配利益与责任。
3、公平合作的重要意义
(1)、公平合作,能使合作者各司其职、各得其所,有利于个人的进步与发展。
(2)、公平合作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3)公平合作能够满足人们的合理期望,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第14课时 教学设计
二、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1、社会公平受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公平实现的方式和手段不同。当前,我们应当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既尽力而为,大力促进社会公平;又量力而行,根据实际可能切实维护社会公平。
2、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既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1)、国家通过立法、制定有关政策来促进社会整体公平发展。
(2)每个公民要从小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①在学校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培养公平合作意识。
②要懂得公平的实现是需要条件的。由于历史和社会条件的限制,生活中也存在着不公平现象。
③要正视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更好地实现。


九年级 第八课《维护正义 遵守规则》

第15课时 教学设计
一、社会需要正义
1、社会需要正义,正义的社会必然是和谐的社会。
(1)、和谐社会的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社会需要正义的情感、正义的行为和正义的制度。
2、判断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是否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
3、正义制度
(1)、正义制度是建立在广大社会成员共同利益基础上的,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基本条件。
(2)、正义制度的内容:
分配的正义:要求恰当地分配利益
矫正的正义:及时纠正非正义行为的错误,弥补损失。
程序的正义:严格遵守程序,以保证正义的实现。
(3)、正义制度的重要性:
无论是社会的合作与竞争,还是社会的公平、稳定与和谐的实现,都需要正义制度来支撑和保证。

第16课时 教学设计
二、做有正义感的人
1、要懂得有正义感是做人应该具有的基本品质。
2、要懂得正义的基本要求
(1)、正义的首要要求是不伤害他人。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他人的基本权利。每个人的自由都是在自己的权利范围之内的,他人的权利是我们自由的边界。故意伤害他人的身体甚至生命是最严重的不正义。
(2)、正义的第二个基本要求是不侵犯他人的财产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其他基本权利。
3、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要遵守社会制度规则和程序,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当非正义的事情发生时,要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伸张正义、维护正义。

九年级 第九课《做个护法小使者》

第17课时 教学设计
一、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这四个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首要要求,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它们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二、监督制约 保障公正
1、实行依法治国需要加强监督机制、制度制约和程序制约。
(1)、加强监督机制,保证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
①监督的对象: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发现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可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
②监督的渠道: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监督、各人民团体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社会公众监督。
③监督最常用的方式:通过正当的途径提出投诉、举报,但是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制度制约包括行政许可制度、听政制度、审计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等。
(3)、程序制约主要体现在法定的顺序、方式和手续等方面。
2、自觉守法,学会监督
(1)、中学生要自觉守法,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2)、中学生要学会使用监督权(通过面谈、打电话、发信、发电子邮件、向人民代表反映、通过媒体转达等有效方法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3)、中学生要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

九年级 第十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18课时 教学设计
一、全面小康的蓝图
1、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2、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800——1000美元)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亿万中国人民为之努力奋斗的新目标
(1)什么是全面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是亿万人民为之努力奋斗的新目标。这个奋斗目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目标。
(2)全面小康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翻,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第19课时 教学设计

二、奔向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的特点:是低水平的小康,是不全面的小康,是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实现的意义: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优越性。
3、全面小康实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a、有利条件——我国经济有广阔的增长空间,有巨大的时常潜力,我国有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和扩大开放。
b、不利条件——全面贫困人口数量很多,许多脱贫的人口有返贫的可能。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人均资源不足;教育、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九年级 第十一课 机遇与挑战

第20课时 教学设计
一、当今世界的主旋律
1、当今世界的特点:
a、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和纳米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b、新的科技革命使各国经济联系紧密,相互依存和合作不断增强,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C、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厉害关系中重新组合,国际格局向多级化发展。
2、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1)主题:和平与发展
(2)两者的关系:和平与发展相辅相成。世界和平是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第21课时 教学设计
二、世界舞台上的中国
1、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1)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2)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中的奇葩
2、我们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1)有利条件(机遇):a、一是世界多级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是可以实现的。b、新技术革命突飞猛进,大力推动世界经济的增长,促进世界经济的竞争和融洽。C、实际经济进入持续增长时期,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2)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3)不利条件(挑战):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 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国刚刚迈进小康社会的门槛,还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前进道路上还有诸多困难和风险。
3、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该怎样做:(1)增强忧患意识;(2)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树立全球意识,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

九年级 第十二课 科教兴国

第22课时 教学设计
一、科技和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1、每次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都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1)科学技术成为决定生产力总体水平高低的首要因素
(2)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发展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综合国力有着巨大的影响
2、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
(1)教育始终起着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2)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实际上也是教育发展水平的竞争
3、初级阶段,我国在科技、教育方面的不足
(1)教育的发展水平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2)科技方面:a、高科技人员的数量、科技投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b、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还不高;c、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高。

第23课时 教学设计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选择
(1)什么是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2)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性:a、把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b、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改变我国技术水平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的现状。
2、中学生要热爱科学,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创新素质。
纪录 (1)创新的重要性:a、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b、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c、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
(2)创新的基础是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相互联系,渗透,不可分割)
(2)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①意义: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②主要任务:a、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b、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C、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d、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九年级 第十三课 神圣的使命

第二24课时 教学设计
一、理想之光 照亮征程
1、有关理想
(1)什么是理想:是关于未来的蓝图和设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2)理想的分类(按内容分):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其中社会理想的主导地位,起核心作用
(3)理想的作用:a、是人民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b、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4)理想实现的途径——艰苦奋斗
2、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
(1)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是什么?
①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②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2)二者的关系:
①二者是统一的 ②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和必须阶段 ③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第25课时 教学设计
二、艰苦奋斗 实现理想
1、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奋斗的结晶
(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2)艰苦奋斗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3)当代艰苦奋斗的内涵:
①生活作风: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②精神面貌: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新时期怎样继承和发扬艰苦风斗精神?新时期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培养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美德的同时,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中学生怎样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青年学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就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的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集合起来,努力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建树。
三、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
中学生应该树立为人民服务、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远大志向
(1)国家为我们创造可良好的成才条件,因此,肩负使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是我们中学生的必然选择
(2)中学生怎样选择成才目标:
①前提和标准: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出发点:从实际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