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阅览语文九年级语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发布者微信
  • 发布时间:2010-12-17 14:31: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内容
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感知文本内容,梳理故事情节,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
教材分析
一、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五单元所选课文均为古典小说名著,从单元设计意图看,不仅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内容,更是让学生“窥一斑而知全豹”,培养学生品读古典文学的能力,调动他们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
二、新课标的阐释和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对于小说的内容把握,《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灵活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深入探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学情分析
1、学生已掌握的知识:
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学生在初一初二已接触过小说,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掌握了一些学习小说的方法。
2、学生尚缺乏的知识:
大多数学生对古典文学名著积累不足,对小说所体现的三国时代的背景认识不足,缺少学习这类文本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
3、学生学习本课知识应采取的方法:
学生在课前应进行充分的预习,在此基础上感知文本内容,认识人物形象。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提高能力,获得发展。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如下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学习在典型事件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②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
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
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归纳概括事件的方法。
2、引导学生归纳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 。
五、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国演义》片首视频导入 。
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它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如今那段刀光剑影、鼓角争鸣的岁月已经渐行渐远了,但岁月却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我们在《隆中对》中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一位是三顾茅庐,求贤若渴的刘备。今天我们将要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认识作者笔下的另外两位人物——杨修和曹操。
二、讨论生成教学目标:
引导:学习本文,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掌握哪些知识呢?
学情分析:知识与能力目标,经过教师的引导,能够生成。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针对本课的具体特点,引导学生生成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要引导学生不仅要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内容,而且要“窥一斑而知全豹”,了解我国古典文学的精粹,培养阅读古典文学的能力。
引导:这节课,我们就从大家概括的这几个方面入手来学习本文。
三、小组汇报预习情况:
引导: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现在就以小组为单位来汇报一下预习成果。
学生汇报预习成果。(教师适时补充一些知识,与学生共同学习。)
学生质疑,互助解答。
四、概括事件,整体感知:
1、概括事件:
引导:请同学们进一步研读课文,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课文中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
学生试着概括,如果学生概括得不全面,教师适时点拨,归纳事件的内容。
学生可能概括出如下事件:鸡肋事件;改建花园大门事件;众人分食一盒酥事件;曹操梦中杀人事件;杨修告发曹丕事件;杨修教植斩门吏;杨修为植作答教。
2、引导思考,概括方法。
3、归纳方法,适时点拨。

五、小组合作探究,认识人物形象:
1、认识人物形象,交流分享:
引导: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内容,那么杨修和曹操在你心目中各自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试着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依据,与大家分享。
备课中我准备了以下几点,如果学生概括得贴切就采用学生的,如果学生概括得不够准确,教师再点拨引导。(师生归纳总结,形成板书。)
杨修:才思敏捷,卖弄聪明,恃才放旷。
曹操:虚伪狡诈,善用权术,老谋深算。
2、小组内探究交流认识人物形象的方法:
引导:大家对文中的主要人物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那么再深入地探究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分析人物形象的?
3、归纳方法,适时点拨:
 

六、观点碰撞,深入探究:
引导:“千秋功过事,留与后人说”。关于杨修之死,历史上有很多争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请你思考一下,把你的观点理由勇敢地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要求有理有据。
教师适时点拨:老师很高兴地看到,在探究的过程中,同学们充分展现了自我,也调动了丰富的课外积累。同学们可以保留自己的观点,还可以把探究的触角延伸到课外,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利用课余时间、课外资料为自己的观点提供更充足的理由。
七、感悟反思,拓展延伸:
引导:学完本文,我们的思考也应该成熟。你能不能结合自己的感悟谈一谈:如果你是杨修,你将怎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如果你是曹操,你将怎样利用人才?
学生自主表达。学生可能会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为人才提供机会,时常交流,把人才放到合适的位置,充分发挥他的才干;做好份内的事,谦虚有分寸,不断完善自己;学会合作,能接受别人的建议等等。
七、自主总结,积累发展:
1、学生自主总结。
2、教师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总结情况强调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
引导:看来同学们已经从杨修的故事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这确实让人感到欣慰。同时,这节课我们完成了自己确立的目标,掌握了概括事件和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这更让人感到欣慰。如果你觉得意犹未尽,课下大家还可以继续探究。学应该有所得,课下请同学们整理本课的知识要点,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小组合作改编课本剧,准备交流展示。
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罗贯中
才思敏捷
杨修   卖弄聪明    典型事件
恃才放旷
矛盾冲突
虚伪狡诈
曹操 善用权术    细致描写
老谋深算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主题研究课,研究的主题是“自主阅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去实施这个主题的:
一、课前自主预习,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结合课后习题,适当查找资料进行充分的预习。通过课前预习,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尚不理解的知识上,增强了听课的目的性和学习的自主性;学生汇报交流预习成果,又可以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提高能力,获得发展。
1、学生自主生成学习目标。
在充分估计学情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文本的特点,讨论确立本课的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主生成的目标,在阅读中有的放矢,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2、学生自主探究,多角度阅读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观点碰撞,深入探究”和“感悟反思,拓展延伸“这两个环节。不同观点的碰撞,独特的感悟反思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成为主动的、生成的课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3、学生自主总结学习方法。
教学的关键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在本课教学中,概括事件的方法,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是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教师的提示自主总结出来的,学生积累这些方法并加以运用,可以在今后的学习中提高效率。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萨特也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得益于此,我把自己定位于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活动的促进者。在教学活动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性,重视课堂提问的思维深度与价值,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并适时点拨指导,将学生探究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遗憾和不足。比如,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诵读不充分,学生对文本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缺少感性的把握;探究时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不能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要求,不能保证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与全面性;评价的形式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等等。这些不足都是前车之鉴,将激励我不断努力,争取将更合理的教学设计呈现给学生。
点评
这节研究课的主题是“自主阅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将自主阅读贯穿始终,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生成教学目标,在探究中自主总结学习方法,形成开放的、生成的、动态的课堂,实现了学生的充分自主。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精心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适时点拨,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归纳方法,并将学生探究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和能力,在自主阅读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成功地完成了这次主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