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08-12-06 10:25: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美猴王》教案及练习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麋mí鹿:哺乳动物,毛淡褐色,雄的有角,角像鹿,尾像驴,蹄像牛,颈像骆驼,但从整个来看哪一种动物都不像。性温顺,吃植物。
瞑míng目:闭着眼。瞑,闭眼。
遂suì:于是。
迸bèng裂:裂开并往四处飞溅。迸,向处溅出或喷射;突然碎裂。
喜不自胜:高兴得不能控制自己。
径jìng:直接。
镌juān:雕刻。
开辟:开天辟地。
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天地日月的灵气。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他所创作的《西游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少年时,就已名冠乡里,他除奋好学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野史,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潜默化中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
嘉靖十年,吴承恩在府学岁考和科考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取得了科举生员的资格,与朋友结伴去南京应乡试。然而才华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这位誉满乡里的才子竟名落孙山。
第二年春天,他的父亲怀着遗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败的教训,吴承恩在以后三年内,专心致意地在时文上下了一番苦功,在嘉靖十三年秋的考试中却仍然没有考中。吴承恩羞恨交加,这年冬天,竟病倒了。
两次乡试的失利,再加上父亲的去世,对吴承恩的打系是沉重的。在他看来,考不取举人,不仅付资无由,而且愧对父母,有负先人。但他并不以为自己没考取是没本事,而只是命运不济,他认为“功名富贵自有命,必须得之无乃痴?”
生活困顿给吴承恩带来的压力并不小于科考的失利。父亲去世以后,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开支,但他却没有支撑门户的能力,更没有养家活口的手段。家中生活来源,除了每月从学府里领回六斗米外,只能坐食父亲所留遗产了。
品尝了社会人生酸甜苦辣的吴承恩,开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虑社会人生的问题,并且用自己的诗文向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抗争。
一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中外闻名的《西游记》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约于万历十年离开了人世。
他虽然终身未能腾达,但他和他的《西游记》,在中国学史上取得了光辉而崇高的地位,永将光照千秋。
2、关于《西游记》
《西游记》是吴承恩的前代传说和平话,戏曲的基础上,将无支祁传说跟取经故事结合到一起,并熔进现实生活的内容,创作出一部宏大的神话小说,它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经途中历尽艰辛,一路降魔伏妖,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唐三藏等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理想化的神话人物形象,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情节生动、奇幻、曲折,人物语言生动流利,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表现了一种幽默诙谐的艺术情超和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的故事,交代了美猴王的来历,刻画了智慧灵巧、本领高强、深孚众望的美猴王形象,歌颂了它不避艰险、敢说敢干的精神。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4段,按情节脉络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开端,石猴出世。
第二部分(2~3),发展,石猴山间生活,发现水帘洞。
第三部分(4),高潮结局,石猴发现水帘洞,率众猴进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三、重难点导析
⑴《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小说主要是写孙悟空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降伏妖魔,扫清障碍。它不仅以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故事、宏伟的结构开拓了幻想小说的领域,而且以强烈的色彩塑造了人民所喜爱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孙悟空是小说真正的主人公。“大闹天宫”是他个人的英雄传记,他浑身是胆,敢于向天宫的最高统治者挑战,这间接地表达了人民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和反抗。“西天取经”是他建功立业的一部历史。他正直、勇敢、机智、顽强,善于和各种各样的妖魔作斗争。他的身上集中反映了许多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作者吴承恩(1510—1581),字汝忠,别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阴(今江苏淮安)人,明代小说家。
⑵《美猴王》的主要内容是叙述石猴出世和被尊为美猴王。选文中的美猴王形象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具有猴性,“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朝游峰洞”等等;另一方面它又具有一定的人性,比如它细心地观察水帘洞,能认识字,认为“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当众猴进洞后,它竟能引用古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使众猴“拱服礼拜”它为“美猴王”。它机智、灵活、有心计、具有领导才能。它是一个神奇的人、猴结合体。
⑶本文刻画美猴王这一形象的主要方法是描写它的动作和语言。为了表现它的猴性,文章运用了许多这样的动词,如“行走跳跃”、“跳出”、“瞑目蹲身”、“纵”等。为了表现它的人性,文章主要描写了它的语言,通过它的语言,我们可以看出:它机智、勇敢、有心计、有一定的领导才能。小说为我们展现了,个活泼可爱的美猴王形象,同时也为后文进一步刻画孙悟空形象打下了基础。
【类文品读】
大圣爬上树,一只手使击子,一只手将锦布直裰的襟儿扯起来,做个兜子等住,串枝分叶,敲了三个果,兜在襟中,跳下树,一直前来,径到厨房里去。那八戒笑道:“哥哥,可有么?”行者道:“这不是?老刊,乎到擒来。这个果子,也莫背了沙僧,可叫他一声。”八戒即招手叫道:“悟净,你来。”那沙僧撇下行李,跑进厨房道:“哥哥,叫我怎的?”行者放开衣兜道:“兄弟,你看这个是甚的东西?”沙僧见了道:“是人参果。”行者道:“好啊!你倒认得,你曾在哪里吃过的?”沙僧道:“小弟虽不曾吃,但旧时做卷帘大将,扶侍鸾舆赴蟠桃宴,尝见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见便曾见,却未曾吃。哥哥,可与我些儿尝尝?”行者道:“不消讲,兄弟们一家一个。”他三人将果各各受用。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的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甚么?”沙僧道:“人参果。”八戒道:“甚么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像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地吃吃。”行者道:“兄弟,你好不知止足!这个东西,比不得那米食面食,撞着尽饱。像这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我们吃他这一个,也是大有缘法,不等小可。罢罢罢!够了!”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裰( ) 襟( ) 毂辘( )( ) 嚼( )
2.将下面A组的字或词与B组相对应的意思连线。
A.不消 B.干什么
不知止足 不用
怎的 不知足
甚的 什么
3.请简要分析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各自的性格特点。
4.孙悟空尽心尽力保唐僧西天取径,而作为师傅的唐僧却有时刁难悟空,你如何评价唐僧的所作所为?
5.概述大闹天宫的故事情节。并说明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参考答案:1、略 2、略 3、孙悟空:机灵、能干、关心师弟、有福同享。猪八戒:急躁鲁莽,贪吃。沙僧:憨厚、老实、总干重活、累活。 4、唐僧:念紧箍咒,为难孙悟空,多是本着出家人的慈悲心肠,不愿悟空杀害生灵,有时难免不辨真伪,上了妖怪的当,但唐僧有远大的志向,取经之心无比坚定,克服取经途中的种种困难,矢志不渝,最终取得真经。在他的身上,体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5、孙悟空上天宫当了专管养马的弼马温后发现受了愚弄,返回花果山树立了“齐天大圣”的旗帜。玉帝命托塔天王带兵来捉孙悟空,结果大败而归,玉帝只得承认“齐天大圣”的名号。并命他到天宫管理蟠桃园,结果,悟空又偷吃了园中大桃,又昌充赤脚大仙,喝光宴会用的仙酒,还吃尽了太上老君的仙丹,玉帝对此十分恼火,又派李天王父子率10万天兵捉拿,又被悟空打败,二郎神及太上老君联手,才将其拿获,放入炼丹炉中火烧,经过49天烧炼,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打得天宫大乱,最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社会意义:大闹天宫的故事,生动地塑造了一个蔑视皇权,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的孙悟空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反抗传统,反抗权威,蔑视等级制度等反封建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的热情歌颂。揭露了天宫神权统治的腐朽,玉皇的昏庸无能,凶残暴戾,是人间封建统治阶级的投影,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