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时间:2010-12-07 21:06:00
- 发布者:吾爱
- 微信号:wuaiyazhu.
- 浏览量:
- Tags:
- 公告:
《春之怀古》教学实录
一、 导语
师:同学们好,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一年中最温柔、最美丽、最多情的季节。古诗中有很多写春的名句,同学们回忆回忆,说出来,让我们感受一下春天的浪漫气息。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这首诗写到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生:柳枝,柳叶,春风。
师:对,还有哪些诗?
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师:写了春天的——
生:(异口同声)雨。
师:谁再来背一首写春天的诗?
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师:写到了春天的——
生:(七嘴八舌)草、莺、杨柳、儿童、东风、纸鸢。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现象,上面这些名句写春水、春风、春草、春花,纯粹写春的却很少,为什么?
生1:因为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写景物可以表现春的生机勃勃。
生2:因为春天很抽象,不好写。所以借助春天的特定景物来描写。
师:说得很好。文艺理论上有这样一句精妙的话:
(投影—)“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水之精神写不出,以礁石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
师:今天我们要阅读一篇同样描写春天的文章,题目是——《春之怀古》这位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会如何展现春天的美丽呢?而标题中“怀古”的意思是什么?大家都预习过了,谁来回答一下?
生:追念古代的事情
师:那“春之怀古”的意思就是什么?
生:追念古代的春天。
师:正确。那么她又为何要追念古代的春天呢?让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走进如诗如画的春天吧!
二、 导读——初读文本,整体 感知。
(投影二)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在文中作圈点勾画,看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春天的美丽的。
师:希望你能读懂文字背后的真正主角,也就是主体的景物,有时其它景物只是与之相关的次要景物。
(生读文,勾画。)
师:谁先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其它同学注意作好补充或修正。
生1:作家抓住了“绿”这个意象来描绘春天,在第一小节中写到:“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
生2:作家抓住了“雪”这一意象来描绘春天,在第一小节中写到:“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融融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这里“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其实是指由于春天变得温暧,雪开始融化。
师:找得很准确,这一节写到了很多的物象,但这其中有主体物象和相关物象的区别。刚刚那位同学说的“绿”便只是为写“雪”而提到的“绿意内敛的山头”,同学们一定要学会去比较和辨析,读懂文字背后的真正主角。
生3:作者还写到了雷、杜鹃花、风、柳絮等。
生4:还有雨。
师:我没发现“雨”这个词嘛!
生4:“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云哭不就是下雨吗!
师:厉害,真看出来了。(生笑)
生:还写到了桃花和柳树,第三小节写到“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就是写春天桃花盛开,柳树发芽了。
师:对。
生:还写到了鸟儿,“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鸟丈量天空。
师:嗯,还写到了动物。
生1:还写到了蝴蝶、蜜蜂、风、老风铃、蕊。
生2:还写到了枯梗、燕巢。
师:大家注意,它们是春天的景物吗?
生:不是。
师:要言之有据啊,能不能从文中找到表明这些不是春天景物的词语?
生寻找,思考。
生:从“然后,忽然有一天”可以看出,前面都是在写冬天的景物。
师:对了,你很善于发现。
生:作家还写到了小羊、孩子、腿、手。在第四小节就说道:“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在溪畔江畔浣纱的素手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
师:丰富的意象是作者把春天写活的一大特点。春天是万物苏醒的时候,自然界的很多物体都可以用来表现一个活泼可爱的春天。作者提供了一个舞台,让山水、花木、鸟兽有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
三、 导析——含英咀华,学会欣赏
我们也得以初步领略了文本感性的美,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篇文章深层的理性之美,局部体味作者是如何写春景的?一般来说,写景抒情的散文,分析时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个是写了什么也就是选择了哪些意象来写,第二个是怎么写的也就是从哪些角度,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了哪些生动传神的词语来写的,第三个是勾勒了出了怎样的画面或意境。(板书)
师:好,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同学们找一找,写了哪些早春景物?
写了春雪、春泥。
师:说得不错,是这些景物,从哪些角度写的?
视觉、听觉、触觉的角度。
师: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生: (七嘴八舌)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师:能不能具体分析一番?从哪些词语看出用了拟人的修辞?
生:撑
生:笑、唱。
师:谁在唱?
生:春。
生:雪在唱。
师:雪不是已经融化了吗?
生:水在唱。
生:水流在唱。
师:就说是溪流欢唱好不好?
生:好。
师:还有比喻的修辞呢,在哪儿?
生:(齐答)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师:将什么比作什么?
生:将春泥喻为棉被。
师:新翻的棉被有什么特点?
生:柔软、温暖、蓬松。
生:还有一股香味呢。
师:你嗅觉很灵敏。排比的修辞在哪句中?
生:“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融融的春泥”中三个“唱入”构成排比。
师:它们呈现一种怎样的顺序?
生:自上而下。
师:所有这些给我们勾勒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
生:春回大地、冰雪消融图。
师:如果把它们串连成完整的一段话,应该是这样的,大家看投影,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朗读一下?
生读:
(投影三) 这一小节以“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的中心句作为开头,从视觉、听觉、触觉的角度,采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写了春雪、春水、春泥,给我们勾勒了一幅春回大地、冰雪消融图。“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分明是冰雪覆盖转为消融而至溪流欢唱,泥土酥软。着一“撑”字、一“笑”字、一“唱”字,拟人的手法使无形的“春”变得活灵活现、娇俏可爱。三个“唱入”又构成排比,自上而下,写出了春水潺潺、滋润万物的多情。“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将春泥喻为新翻的棉被,于是春天泥土的柔软、芬芳便可感可知了。
师:谢谢,你的朗读吐字清晰,声音响亮。大家看老师的赏析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的?生:角度、修辞。
生:还有勾勒的意境。
师:请大家也模仿这样的方法来分别赏析2到6节中你最欣赏的一节、一句或一词,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赏析最精彩!
(写赏析)
师:让我们来展示一下各自的赏析。一位同学在读它的赏析时,其它同学定要专心致志地听,准备评价他的赏析。
生:我赏析的是第五小节,这一小节通过写鸟开始丈量天空但不敢宣布统计数字写出了天的蓝度、透明度和深度是无法丈量的。体现出春天一切都是新的,都有是变化着的,都是无法用数字去表达的
师:同位点评一下。
生:他的赏析是从内容这方面进行的,突出了春天的天与其它季节的不同。
师:好的,其它同学继续你的点评吧!
生:我也欣赏第五节,春天,鸟活泼地为蓝天作出贡献。从“吱吱喳喳”可以看出鸟给春天增添了春天的气息。作者把小鸟生动、形象地比拟成一位数学家,也把小鸟原有的特征当成是测量天的行为,令人耳目一新。
师:大家说说她是怎么赏析的?
生:她抓住了关键词“吱吱喳喳”,另外还从修辞方面进行了赏析。
师:分析得不错。
生:我欣赏第六小节中的“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这句话,它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把“蝴蝶”“ 蜜蜂”“风”写活了,“点数”“编册”“纵宠”一系列动词的运用便是明证。
生:我欣赏第二小节中的“一阵杜鹃啼,可以逗急一城杜鹃花”这句话中的“”“逗急”一词,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春天百花争研,百鸟齐鸣,在杜鹃鸟声声清脆的啼叫声中,满城杜鹃花竞相开放的美景,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生:我欣赏的是“千千万万双在溪畔江畔浣纱的素手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这一句话,这句话是说水暖和了,与第一节中的“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相联系,使我想到了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的一句诗:春江水暧鸭先知,我觉得春天真是太美了。
师:你还注意到了上下文的联系,不错,散文的化诗入文的绝妙也被你的一双眼发现,你很有眼光!大家的点评越来越精彩了。
生:我喜欢第一节中的“哭”“急”“吟”三个字,因为“哭”字写出了绵绵细雨笼罩大地的景象, “急”字写出了杜鹃花们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的情景,“吟”写出了柳条漫天飞舞、柳絮纷飞的情景。
师:你点评的语言同样优美,不过“柳条漫天飞舞”这个景象用在春天似乎不太贴切,能改一下吗?
生:柳丝轻拂。
师:太好了。
……
师:(小结)作者大量采用的修辞手法,化平淡为生动,栩栩如生,形象可感。美不胜收,以此传达出作者对美好春景的期盼。大家一定对张晓风这位作家充满好奇了,想认识她吗?
生:想。
师:老师这儿有关于她的一点介绍,请大家齐声朗读一下吧。
生齐读:
(投影四) 张晓风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皆评价甚高。
师:读得很整齐,“字字若璎珞敲冰”中的“璎珞”是 什么东西?根据偏旁来猜测一下
生:王字旁,“王”是玉的意思,璎珞应该是一种玉吧。
师:对了,璎珞是成串的珠玉,珠玉敲冰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生:清脆悦耳。
师:张晓风有一枝生花妙笔,在她的笔下,万物都有了人的灵性,自然就能很好地表现春天来临的话题。它们舒展自己的姿态,忘情地感受春天,享受春天,而我们读者也随之而行。我们看到了一个清新、明媚的春天。
四、 导悟——读懂文本,拓展延伸。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家写此文的目的是否只为歌颂大好春光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本,去揣摩作家的心灵吧!回到开头的问题,作者又为何要追念古代的春天呢?请同学们再次浏览文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投影五)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可以读到作家是在怀古? 2、是什么让作家对春产生了怀古之意?你能抓住相关的词语作点分析吗?从中你读出了作家怎样的复杂情怀?
生自由读文,思考。
生:从“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可以看出作家是在回忆古代的春天。
师:很好,同学们知道仓颉是谁?
生:黄帝的史官。
师:也有人认为他就是一位皇帝,传说我们的汉字就是他造出来的,“上古结绳记事,仓颉造字代绳”,从此以后中华民族才有自己的文字。还可以从哪儿看出作家在怀念古时的春天?生:从文章第一、三、四、六小节的首句中的“曾经”一词可经看出。
师:对了,那究竟是什么让作家对春产生了怀古之意呢?
生:是现代自然环境的被污染。
师:能不能抓住相关的词语作点分析?
生:文章最后一节的“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一句就是说现在的森林因为工业的发展而遭到的越来越严重的污染。
师:这儿的“黑森林”还是由树木构成的吗?
生:不是,是林立的烟囱。
师:从最后一节文字中你读到了作家什么样的复杂情怀?
生:对曾经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春天和良好自然环境的怀念。
生:还有对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批判。
生:还有对现代自然环境的不满。
师:现在,在某些工业非理性化的发展过程中,烟囱林立,污染环境的黑森林取代了绿森林。而作家的创作无不来源于自身的体验,身边的一草一木,都不牵动着她敏锐的观察和源源不断的创作。
张晓风在《杜鹃之笺注》里曾这样表达过她的写作观,她认为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在为宇宙万物作解释,只不过“诗人为它们作感性的释义,科学家为它们作知性的缕析”,而她自己则想要“站在朗朗天日下,为乾坤万象作一次利落动人的简报”。是的,晓风用她的诗心、爱心、灵性关照着万物,平凡处显真意,渺小处见崇高,清丽中含柔媚,婉约里透俊朗。张晓风的散文堪称为性情文章,在她的文字中涌动着一股绵延的真情,字字含情,句句含意。她满怀对自然的极“人道”的关怀,成就了这篇美文,想以此唤回人们对自然的爱与关怀。
作家在文中始终怀念寻找着已经逝去的春天,如果要还春天以本来面目,我们该做些什么?
生:植树造林,保护环境。
生:保护鸟类,不猎杀它们。
生:我觉得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如不乱抛垃圾,看到地上有纸屑就捡起来。
师:好,也许很多大事我们还无法去做,就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吧!
五、 结束语:
师:感谢张晓风用那双黑色的眼睛,在给我们寻找春天,我看到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美丽春天。希望同学们用我们的热情去留往春天,让蓝天如洗,青山永绿、碧水长流,鲜花常开。有一首写春天的诗,我特别喜欢,现在送给大家,期望它和美好的春天一道留在同学们的身边。
生:齐读
(投影六)向着太阳唱一首情歌 /把笑容献给春天 /清冷的夜空下 /掩埋着一支火把/ 照亮零落满地的 /无家可归的梦 眼中藏着一片嫩绿的柳叶 /耐不住东风的抚摸 /碎成了一滴温暖的泪花 笛声吹入江南的春水中 /在细细的雨丝里 /还有一段没有讲完的童话 百花刚刚在微风中欢笑 /只一片乌云 /就挡住了它们盛开的痕迹 /惟在月光深处 /留一层层花香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