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何老师的这节阅读课内容充实,调理清晰,极好地体现了教师扎实的英语功底和课堂掌控能力。但是教学毕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从每一步的教学步骤来看,都有着各自的闪光点和遗憾之处。 首先,何老师从这篇文章与其他课文文体不同的方面入手,通过让学生关注文章不同于其他文章的文本格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让学生根据书上的图片来对文章做一个初步的略读,然后划分好各自对应的段落。这个步骤的目标基本能够顺利达成,学生也能顺利完成任务,做好段落的划分。但是对于图片的处理,作为一篇科技类文章,先让学生对图片的内容做一个猜测,以此引起学生更加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否会更好。 其次,何老师根据这三幅图和划分出来的相应段落,让学生逐段进行阅读,并完成相应任务。第1、2段的处理都非常顺畅,并且也引出了相应的重点词汇,设计了联系上下文猜词等活动,引导学生去理解、解释文章中的新词。但是出于各种原因,学生并没有很顺利地猜出这些词的意思,有些词意仍旧是借教师之口所说。是不是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或者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重点完成1-2个词汇的猜测就好。因为阅读中设计猜词的步骤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猜词能力,而非仅仅让学生知道单词的意思。除此之外,这里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hovering carriage这个部分的处理,并且还有些许疑惑。这个部分的任务是让学生先回答问题然后再去根据问题和答案来编一段对话。这个设计注重学生对已读文章的了解和运用,非常锻炼学生的理解和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是先回答问题,再编对话,但是最后编对话的环节,可能由于时间关系也没有很好地开展。鉴于根据郑老师所提到的第一课时这个概念的理解,我觉得是否这个环节,可以移到第二课时中去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来准备和运用?在第一课时中,可以仅仅停留在回答问题。如果觉得回答问题太单一,是否可以直接运用这个对话框架,让学生来充当WP,在阅读后回答Li所提出的问题。在第二课时中,再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编对话来运用已学词汇。这样,学生既有了一个模板,又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准备。 第三,最后的读后活动,我觉得设计地也比较合理,但是最后的小组活动中,只提到让学生运用已学词汇,选择任意一个方面来分享自己的观点,但是对于这个观点的呈现形式,到底是以对话还是以总结的方式,似乎并没有提到。在此,我也有一个疑惑,在实际的阅读课中,我发现读后的活动从来的没有特别多的时间去开展,即便有时间似乎学生也并没有按照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去完成这个读后任务。是不是在读后的小组活动中,更加详细地安排好每个组员相应的任务,详细到每位成员都能够有事可做,并且有一个可参考的模板和一个规范的评价体系会更加容易开展? 对于现场几位老师所点评到的关于阅读问题处理地太细,或对本次活动主题“学习方式变革”的贯彻不够等方面的不足,我也觉得的确有点欠缺。但是同样地,对于阅读中问题设置的度的把握,对于课堂学习方式的变革,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也存在同样的困惑。希望通过平时听课备课的活动,能够学到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