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评课稿 (一) 本校的高中英语教学倡导导学案教学模式,以学习自主学习为基础,在课上进一步学习巩固及反馈。带着学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我听完了整堂课,并与学生做了交流。本堂课大多数的教学活动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但被上课教师控制地较多,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较少。如教师在做点评时,可以让学生来点评,自己补充。在写前部分,引导学生审题、列提纲时,可先让学生小组讨论连接词,思考应写的部分,而不是教师以讲授的形式全部给出,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本节课带给大家更多的是反思,如何在课堂中做到以学为中心?难道有个导学案,让学生报听写,让学生讨论自己完成练习校对就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了吗?值得老师们探讨研究。 (二) 项老师的阅读课总是能给大家带来惊喜。他总是能紧紧地抓住文本并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步步走进课堂,走进文本。本课中,项老师在导入部分通过让学生用三个词描述英国,激发了学生的文章背景知识。同时,其通过“英国”的不同的英文表达形式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主题。其次,第一段的处理比较巧妙。通过让学生释义第一段中第二个句子了解文章的大意,贯穿全文。细读部分处理不够好的为第二段,因先让学生填表格或画图找出THE UK形式的示意图再retell。另外,第三段的处理难度过大。项老师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很好,很值得学习! (三) 本课以书本第18页上的练习1展开。虽然一节课只解决一道练习题,但此题覆盖了课文的主要信息。吴老师十分注重对教材的处理与学情的分析,注重学生的思维与阅读,引导得非常到位。课的节奏虽慢但有效。这让我深切地体会到阅读课堂的本身就在于学生的读与思考,而不是老师给予的思想。文本的核心思想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品读出来。 (四) 金老师在本次阅读课中,在第一节reading for information的基础上,就科技文文体的文本进行了针对性教学。金老师在本节课中花了约1/4的笔墨,挖掘课文配图的两张表格的信息,教学设置源于文本,而又有所提升。如对于graph 2 “Carbon dioxide content in the atmosphere”一图,通过对图像中线条的走向,使学生说出temperature increase steadily等信息。本文图标的运用,可以说是科技文的点睛之笔,也是该文体与其他问题的重要区别,图片信息可能学生也能够读懂,但是经老师课堂上的刻意设置,引起学生对图标阅读的重视,也有其不可忽略的学法指导意义。至于对于信息重复处理的问题,若时间允许,可以在课外选取相似文体练习进行配套训练,其教育意义一定会大大提升。 金老师对文本语言的深入挖掘是本堂课的一大亮点,在过程中更是将词汇学习的意识潜移默化、贯穿始终,忠于学生词汇学习困难的基本学情。如,教师在文中“Dr. Foster thinks that any trend in which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 by 5 degrees would lead to a catastrophe.”一句中,抠出关键词“increase”,并请学生思考,还有哪些词汇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从而使学生进行了思维的发散训练,并在首字母的帮助下成功作答出2个词汇,二而教师更在此基础上,补充了climb一词也有同意。这一步骤用时可能1分钟都不到,然而却启发了学生将知识块状化的记忆方式,并进行了有效训练,这样的巧妙设计,值得学习和借鉴。在经过多组词汇的发散训练后,教师更是整理出了语言使用的两条tips,起到了很好的提纲挈领的作用。 (五) 本课的主题为市二模试卷作文分析。教师从呈现、学生作文展示、示范、学生自评与他评展开。看似课堂结构完整,层层递进,但我认为以下问题有待思考。 多角度(体裁、内容、词汇、句型、连贯、技术层面)对作文作自评与他评对我校学生(英语基础十分薄弱,一个句子都写不完整)的意义何在? 教师在做评分示范时所选择的4篇作文不够典型,均为内容与主题相关性不大,不突出。在示范时没有让学生参与,只是自我展示,学生会评吗? 即使学生学会了自评与他评,那语言呢?学生还是不会写。为何不更多地关注语言呢? 市二模在做试卷分析时更多地应关注哪个点? (六) 陈老师在市直高二阅读第二课时教学研讨活动中开了一节选修6第五单元The Power of Nature第二课时阅读课,An Exciting Job。陈老师以以作者的职业volcanologist为导入,通过视频,让学生回顾作者的职业特征。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位素不相识的老师产生亲切感,又很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效回顾起阅读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拖泥带水,一气呵成。此外,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形式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能使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得到满足。另外,陈老师的课堂以文章的深入品读为主,词汇的讲和练都很自然有效但不过分,在词汇处理的基础上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陈老师的引领下,学生挖掘文本深层内容,以作者的feelings为主线,通过品读文章,感受作者对自己职业的自豪感和满足感,通过查找细节,得出更多作者对volcanologist这一职业的喜爱和珍惜。 但我认为此课美中不足的是教师的阅读控制力过强,学生的阅读思维没有被很好地打开。 (七) 吕老师的课总是能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处理教材改编教材的能力真是让人赞口不绝。本节读写课的文本时吕老师自己改编的文章,内容难度适中所选用的词汇及句型也非常优美与经典。吕老师利用情景导入,自然地过渡到阅读部分。阅读问题的设置及阅读的任务都为写作埋下伏笔。在写前部分,吕老师再次利用具体的语境,通过词汇填空及句子翻译,巩固词汇、句型等作为写作的语言输入。写前也给出了具体的要求,如仿写的注意点等。建议,阅读部分是否将任务全部给出,并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与思考。 (八) 项老师虽年轻,但其教学业务水平十分扎实。其十分注重文本解读,注重剖析文体与结构,作者写作方式,语言表达等,并在阅读中逐渐显示出来。项老师本节读写课,十分落实,既落实内容与语言,也落实了写作的方法。教学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层层铺垫,评价也很到位。听课收获,学生所获的知识点不在于多,而在与精! (九) 该教师抓住了文本的特点,从文本特征、文本结构、文本语言及文本内容做了深刻的文本解读,并在其课堂上展现出来。从整节课来看,该老师抓住了文章的标题,先整体阅读,了解文章结构,再分段细读。其中,令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教师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渗入背景知识,值得一学。在读后活动中,教师回到标题总结课堂的阅读内容,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建议:教师确定的目标词汇不够准确,如swing这个词,不影响学生对整篇文章内涵的理解,而attraction这词很重要,教师并未处理。另外,课堂虽有小组合作,有足够的时间供学生阅读,但是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很多答案都是教师自己说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得出的。希望我自己在教学中也能注意到这个问题。 (十) 夏老师的校对练习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好生带差生,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她把全班分成了6个小组,每个组分到几个题目,然后让学生讨论,最后请学生来讲解。根据我在下面的观察,这种方式校对练习可以让很多平时不愿意听的学生参与进来甚至是上台发言,发掘了学生的主动性,这个好处是极其明显的。但是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存在,比如,有些学生讨论着讨论着就开起玩笑,讲些无关的话题;学生在发言的时候常常声音不够响亮或者是讲不清楚题目,他们也不知道重点在哪里,使得下面成绩中等和中等以上的学生听起来很费力气,也占用了他们的学习时间。所以这样的课堂需要老师更多的引导和点拨,事前做好各种准备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