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比赛场次》说课 一、说教材 《比赛场次》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内容,这一题材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学生有过初步接触,当时球队数限制在4支以内,引导学生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本节课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借助解决“比赛场次”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或列表发现规律,让学生去经历这样一种思维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引导学生将数学眼光转向社会、生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基于这个指导思想,我把本节课的重难点定位于让学生从具体的操作方法中找寻实际问题中蕴含的简单规律,让学生体会策略、经历过程,而不是套用公式计算; 学情分析及目标设定: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前面的“组队方案”教学中初步学会用列表或画图的方法解决有关组合问题,再加上他们的年龄特点是乐于探究、善于合作,经过几年的合作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再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2、过程和方法 了解“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3、情感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 二、说教法学法 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认为:新知识往往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伸和发展起来的。本节课即是三年级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当教师提出“8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的实际问题时,根据迁移的规律学生可能会用三年级时学过的画图或列表的办法尝试解决问题,但同时又感觉到由于比赛的人数增加原有的方法比较麻烦。在学生产生需求时,教师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从简单的情形开始寻找规律。 本节课经历找规律的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列出表格找规律。学生的表格只要合理就应肯定。第二种是画图找规律。尽可能的用多种画图的方法找规律。引导学生认识到教材提供的两种方法都是用点表示学生,用两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两名学生之间的一场比赛,通过数连线条数的方法来寻找比赛场数的规律。两种方法的本质是一致的,只是呈现的方式略有不同。 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体会列表、画图的方法,还渗透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交流,培养合作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四个环节设计教学。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8名学生进行乒乓球比赛的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8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两名同学之间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 第二环节 自主探索,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我对这个环节进行片段教学。 (出示问题)8名同学进行乒乓球比赛,如果每两名同学之间进行一场比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师:同学们有信心解决这个问题吗?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用你们学过的方法试一试。待大多数学生形成初步认识后,再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可能会用三年级时学过的画图或列表的办法尝试解决问题。 让学生展示结果。有的小组反馈可用列表的方法。(投影出示表格)有的小组反馈可用画图的方法。(投影出示图形) 师:用列表、画图的方法很好,但是你们有什么想法吗?(学生可能说:很麻烦,因为人数增加了。 可能说:人数越多越麻烦。 有的可能会说:会不会有规律呢?)
这时(投影出示表格) 师:根据这张表格,你发现了什么?(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2名学生要比赛1场,3名学生就增加2场,共3场。)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多让几个同学回答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其中所蕴涵的规律。 接着,让学生把上述表格填写完整,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填。 最后,让学生解决“一共要比赛多少场?(8名学生)这个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1+2+3+4+5+6+7=28(场) 师:用画图的方法同样能发现规律吗? 投影出示图表1, 教师先说明:这种方法是用点表示学生,用两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两名学生之间的一场比赛,通过数连线条数的方法来寻找比赛场数的规律。 师:通过观察上面的图表,你有什么发现? 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他们发现的规律。 如果有时间,可出示图2,同样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发现的规律。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上面两种方法本质是一致的,只是呈现的方式略有不同。2名学生时,只有1条线;3名学生时,就增加了2条线。1+2=3(条);4名学生时,增加了4条线,1+2+3=6(条);5名学生时,增加了5条线,1+2+3+4=10(条);由此可见,5名学生时,比赛场次为从1加到4;6名学生时,比赛场次为从1加到5,以此类推。 最后,让学生解决“一共要比赛多少场?(8名学生)这个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1+2+3+4+5+6+7=28(场) 师:刚才发现的两种方法与以前学过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指名回答,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第三个环节 巩固练习,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完成课本第44页练一练的1、2题。 第四个环节 全课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本节课设计过程重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策略、经历过程,而不是套用公式计算。在开放的教学情境中,尽管我们无法完全预料课堂上会生成一些什么,但我们可通过预设一些细节,预约一些精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