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名称 |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稿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说课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文本解读】:
本课通过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和 邀请“我”到他家做客这两件事,刻画了叶圣陶先生认真工作、平易待人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叶老先生由衷发的感激、钦佩之情。
作为本课的第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认读“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4.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
以上的3、4点是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本课时的重难点,我设计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爬山虎的图片,因为前面已经学过《爬山虎的脚》一课,学生对爬山虎和叶圣陶先生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指出本课是和叶圣陶先生有关的一篇文章,通过《爬山虎的脚》直接进入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放声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词语,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文本来认识、理解词语。如“燥热”的”燥通过偏旁感受字义,“删掉”中的“删”结合字的造字过程,观看图片直观理解。通过选择字在词语中的意思,指导多音字“曲”在“曲线”这个词中的读音。依据不同字的特点认识理解字词,学生更易于接受。
2、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在教学中应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脉络,然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再回归整体,升华认识。所以,我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写了谁和谁的哪两件事,并板书出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梳理文章,把握内容。学生通过老师的提问,能够直接概括出:
(1—5)叶老先生为“我”修改作文
(6—10) 叶老先生邀请“我”做客
三、细读课文,重点品味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拿到叶老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让学生标一标,画一画,让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本环节通过重点词句的出示、探究,让学生感受叶老先生的认真、平和,以及学到修改作文的方法。
2、全班交流,重点领悟第三自然段的句子。指名学生说一说“我”看到了什么: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让学生说一说“密密麻麻”是什么样的,指导朗读这句话,借助资料袋,让学生看到短短的一篇文章,叶老先生却改动了一百多处,学生头脑中更能出现密密麻麻的鲜明印象,更对文中这句话有了形象的感受。
再接着感悟第四自然段的一句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画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此处先通过对比一“张”和一“幅”,这一个字的修改,就让我们感觉到叶老很认真,把字修改得很准确,体会用字的准确。
接着品味
“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了呢?”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这句话。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认识删除符号和删改符号。
通过读修改前后的句子,让学生体会修改后的句子更通顺、干净和规范了。课外资料的补充,有感情的配乐、配图的复沓朗读“我虽然未见过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体会叶老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
通过上述课件出示的三个重点词句理解,让学生们从中学习到了一些修改字词句的方法,认识了修改字词句的符号,以指导他们今后作文的修改。
第五自然段的句子也是品悟的重点
“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
(1)通过朗读明确写作文的两个要求:写具体事实,表达真情实感。
(2)鼓励学生质疑,体会叶老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
四、整合课文,升华情感
通过填空练习,理清三、四、五自然段的思路,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当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时,我(怎样)。
当我仔细看了叶老的修改后,我(又怎样)。
当我看到叶老简短的评语后,我(又怎样)。
这三个填空,既回顾了课文内容,又让学生感受到叶老先生的文品和人品。
五、读写结合,练习修改
(一)复习巩固两个修改符号。
(二)运用修改符号试着修改一句话。
2011版新课标指出,每节语文课都要有让学生有动笔写字的时间,所以我设计了这个环节。
六、拓展延伸,提出问题
(一)刚才你们修改的就是肖复兴《一张画像》中的句子,你们想知道他在作文中都写了些什么吗,课下可以读一读。
(二)再看课题,第一件事中没有提到爬山虎,可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是为什么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力求充分挖掘语言文字训练点,通过咀嚼文字,解读文本,帮助学生从字、句、文三个方面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从而把学习课文内容与学习语言表达融合在一起,把体会语言和理解人物融合在一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