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桂林山水 》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的第六课《桂林山水》。这篇课文选自本教材的第二单元,课文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桂林自然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写景文,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享受美好事物带给我们的乐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启发学生学习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编排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7个会认字、9个会写字,掌握“峰峦”等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说学情 一些学生去过桂林,而且大多数学生在电视等媒体上领略过桂林山水的风光,因此,孩子们对于桂林山水并不陌生,但对于四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能否真正入境、动情,感受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将是我在本课教学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文章富有特色的表达方式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教师应该着力引导的内容。
四、说重难点 考虑到新课标的要求、文本的特点和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的本课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独特的美。难点是使学生真正入境、动情,感受作者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五、说教法 我将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整体感知、问题探究、重点把握、迁移运用”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的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多角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说学法 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绘景散文,根据本课的文本特点,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读为本、读中想象、读中感悟的学习方法,让孩子们在饱含着各种情感的“读”中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七、说教学过程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统领全文,夯实基础 3、探究文本、读中感悟 4、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因此课堂伊始我用多媒体播放人民币20元的图片,“你知道这张20元的背面画的是什么吗?学生认识20元钱,可注意到钱币后面图片的却很少,这时多媒体将钱币翻到背面,由于学生大多在电视等媒体领略过桂林山水的风光,应该会兴奋的叫出是桂林山水,由此自然的引出课题(板书:桂林山水)。我问学生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桂林,一起领略桂林山水的秀美风光呢?用多媒体出示动画,飞机从地图上飞到桂林,设计这一环节不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教学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也让学生从地图上了解桂林的地理位置,丰富学生的知识。由此引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2、统领全文,夯实基础 我先请同学默读课文,并自学本课生字新词,然后在小组中与同学交流识字方法,说一说哪些字容易读错写错,以后应该如何注意,接下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检查,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板书此句),“甲”是什么意思呢?(第一)也就是说桂林山水天下第一。请你们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与身边的同学进行交流。设计这一教学环节也体现了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这一教学理念,学生应该会回答出课文是从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两方面描写的。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水、山)
3、探究文本、读中感悟 作者强烈的情感是通过文章的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因此,我注重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细心品味。 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划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词句并汇报。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板书:静)多媒体出示一组句子:a漓江的水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b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让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感受作者对漓江水静这一特点的感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多媒体出示: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______。 _____真_____啊,_________.让学生进行造句练习。 有感情的朗读是调动学生情感最有效、最快速的方法。教学中,我始终注意引导学生以读言情、以读悟情。因此我继续追问,你能读出漓江的水静的感觉吗?如何读能读出漓江的水静的感觉呢?指名读、齐读。 漓江的水还有什么特点呢?有的同学会回答:“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板书:清)你能想象着这样的画面读一读这句话吗? 有的同学可能会回答:“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板书:绿),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呢?(比喻)多媒体出示翡翠,美吗?为什么要用“无暇”呢?从而使学生感受漓江的水绿的美丽,绿的纯粹。 作者在描绘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时还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呢?引导学生体会排比这一修辞方法的作用。 就让我们乘上船,一起去漓江领略漓江水的静、清、绿。我用多媒体出示我在乘船游漓江时拍摄的视频,当学生看到老师出现在漓江之上的时候会倍感兴奋,仿佛自己真的跟着老师来到桂林,来到漓江,通过这段视频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接下来我用多媒体播放漓江的图片,配上优美舒缓的音乐渲染气氛,学生齐读课文,使学生真正入境动情,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呢?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我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几处重点词句,品词析句,使学生情动而自发,披文而入情,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深刻地感受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接下来结合课后第三题,再一次让学生感受桂林的山美,水美的特点自然引出课文最后一段,让学生划出描绘整幅画卷的词语,想象整幅画卷的形象。通过男生读,女生读,配乐朗读等朗读形式,结合多媒体播放的桂林山水的图片,使学生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板书:画中游)
4、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我安排了2个拓展延伸的环节。 精读延伸,学习写作手法。在学习了课文之后,我请同学快速的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的桂林山水,从而学习作者总分总的写作手法(板书总—分—总),使学生理解作者在分写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时,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这一环节紧扣本单元的训练专题,为孩子们今后的写作打下基础。 尝试写作:请学生回忆自己曾经去过的印象深刻的地方,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小作文。 在作文的练笔当中,不仅加强了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也会再一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使教学内容得到延伸,主题得到深化,达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八、说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总 ———— 分 ———— 总 水:静、清、绿 甲天下 画中游 山:奇、秀、险
我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楚,言简意明,突出重点,提示了学生本课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描写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与讲课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