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爬 山》第二课时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1课《爬山》是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课文重在说理,都是把朴素而深刻的道理寓于具体事例之中。本课主要讲的是父子一同爬山,在爬山的过程中,父亲教育儿子要克服畏难情绪,征服自己,尽力做好每一件事,还启发儿子怎样欣赏大自然的景物。这篇课文具体体现了本单元的重点训练目标。不仅要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让他们从中学习做人的道理。 针对学生及课文特点,我确定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经验;养成在阅读中质疑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做事要有信心、有毅力,征服自己,尽自己最大努力,全身心投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标中反复强调人本主义,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现代活动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就在于它要求把教学内容活动化,变成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汇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由表现,加强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以较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快乐。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课件资源,图文结合,创设情景,采用直观演示法、以读促悟法、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安排了如下四步: 第一步:激趣导入,兴味盎然 课件出示山的图片,让学生先用词语,然后用句子描述自己看到的。 这一环节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歌德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才能积极开展。另外,语文作为工具学科,又有其特殊性,让学生有感而发进行描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步:整体入手,直奔中心 接下来提及作者对山的独特领悟。 <课件出示: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 看了这句话,你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很自然提出,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什么智慧? 老师顺势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一次与父子俩体验爬山的过程。 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画出父亲说的话,在小组内朗读、交流。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通过质疑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利用学生在注意力最集中、心理状态最佳时刻,瞄准目标、直奔中心,进行教学。让创造性思维的花朵灿烂地盛开在语文课堂上。 第三步:细致研读,入情入境 1、在理解父亲第一次说的话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复诵读等多种方式方法,抓住重点词“辛苦”、“征服”等来理解句子。 “授之以鱼、授之以渔与悟其渔识”是教学的三重境界。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悟其渔识。此环节的设计就是想让孩子们通过亲自,实际尝试,学会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的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小组合作学习二、三次对话。 首先,喜欢哪一次就选择哪一次,把重点词语、体会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进行全班汇报。 这一环节真正做到了师生平等,努力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教学的作用,这样不仅使学生能学会知识,还能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这也是尊重学生选择权利,学习意愿的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对于重点内容,老师适时点拨。 如:抓住句子中关键的词语“过程”和“尽了力”去理解父亲第二次的话。 这样的点拨进一步训练孩子抓词理句的能力,通过重点词理解句意,从而有所感悟。 如: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你有重过程、尽了力的事吗? 这样,一方面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便于孩子们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和作者考试没尽力的羞愧;另一方面,用文中的道理进行自我检验,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尽力而为,轻结果,重过程。既理解了词句,又受到了教育,一举两得。 如:引导孩子美美地诵读下山的语句,并学生自评、互评。 使评价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客观地进行自评、互评的能力。 经过理解分析,此时同学们已经与文本与作者形成了共识,体会到了父亲的话语中蕴含的道理,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智慧。但是,我们的教学不能满足于此,要深层挖掘,抓住教育契机,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我适时播放了这样的课件介绍。 (闭着双眼,我仿佛听到了风儿轻轻地走进了树林。她摇动树叶,树叶沙沙沙,她震落了花儿上的露珠,滴答滴答……那声音真美!晶莹的露珠打在泥土上,悄悄地渗入,去滋润大地…… 闭着双眼,我仿佛听到了,雨儿淅淅沥沥的声音,她给花草树木带来了甘露。花草树木大口大口地喝着,就像喝着母亲甘甜的乳汁…… 闭着双眼,我仿佛听到了泉水叮咚叮咚的声音,小溪哗哗地唱着歌向前奔跑的声音,瀑布飞流直下的声音…… 闭着双眼,我仿佛听到了黄莺唱着婉转动听的曲子,老鹰哼着雄壮高昂的调子,布谷鸟在布谷、布谷地传达着春天的信息…… 听着这鸟鸣蛙叫、莺歌燕舞、高山流水的声音,我仿佛看见了绵绵的群山、绿绿的田野、清清的河水、蔚蓝的天空…… 大自然太美妙、太神奇了!) 请同学们静静地继续去体会吧。 此时孩子们真的走进了美妙的大自然,闭着双眼,他们仿佛听到了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布谷鸟“布谷、布谷……”地叫着,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闭着双眼,他们仿佛看到了农民伯伯在野外播种,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 闭着双眼,他们仿佛听到了,小鸟、青蛙、知了正在为大自然奏响美妙的乐章,春雨滴答滴答地去唤醒熟睡的蜗牛,去滋润漂亮的小花。 然后请同学们轻轻睁开双眼,写出刚才闭着双眼,仿佛听到的和看到的美妙体验。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与文本、作者形成共鸣,达到升华。课堂的小练笔水到渠成,即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步:读中品味,不拘一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这个环节采用以读代讲,读中想象,读说结合的方法,让学生采用自由读、小组读、竞赛读、配乐读等多种方式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朗读课文达到声情并茂的程度时,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也就达到目的了。 第五步;总结拓展,余音袅袅 总结之余,提示学生课余时间走近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景,看看自己有什么收获,把看到的、听到的、体会到的和思考到的记下来。 语文源于生活,因此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来学语文、用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四、板书设计 21、爬山 青山 沉静 征服自己 有信心 有毅力 父亲 智慧 过程 尽力 全身心投入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直观手段,好的板书不仅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理清教学思路,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所以我设计板书以简单明了为指导思想,不仅体现了重难点,而且文字简洁,美观大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