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三册反思
第一课《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这篇课文主要是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国旗的思想感情。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升国旗的庄严隆重,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课堂教学中,我在三个环节(课前情景导入、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中播放了升国旗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国旗、热爱祖国的情感。再有让全体学生起立,面对国旗,唱国歌,行礼,使课堂气氛变静为动,让学生乐参与到学习中去,自然而然地投入到爱国旗、爱祖国的热情中去。 教学中,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大胆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质疑的能力。 教学中我还注重了朗读的指导与训练,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示范读、齐读、小组比赛读、男女比赛读),对每一轮的朗读都进行正确的评价,调动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激发了朗读的热情,培养了朗读能力。 最后的一个“动动小手画国旗”的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祖国、对国旗的热爱。 这堂课存在的不足: 1、时间上把握的不够好,拖堂了。 2、大屏幕播放的升起情景不清晰,很模糊,对教学有了一定的影响,学生反映比较强烈:“看不清楚。”这样一来,播放升旗庄严的场面似乎就是走过场了,令人感到美中不足。 第二课《秋天》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之前,我先布置学生请爸爸、妈妈带领自己去观察秋天,描绘秋天,歌唱秋天,这样,整合成全新的语文大课堂,变单纯文本的语文学习为综合性课文学习。在教学时,我将诗歌展开一幅幅画面,把图文对照起来,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抓住抒情这条线,引导学生朗读、想象,去感知语言之美。这样,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了。教学后,我让学生再次走进大自然,去寻找秋天。再搜集一下古人描写秋天的诗文,比较古今写秋的不同,感悟不同时代的语言文字所表现的秋天之美。最后仿照本文的形式写上一两小节秋天的诗或写一篇赞美秋天的小练笔。充分让学生去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热爱、赞美的情怀。 第三课《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我仔细研读了教材,查阅了大量资料。把深入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这条明线和初步感受诗人豪放、夸张、飘逸、洒脱的诗风这条暗线相结合,让一明一暗这两条线索贯穿始终。一节课上完,受益颇多,感慨颇多。 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一、 始终以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贯穿始终,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同时,也初步感受到了诗人的浪漫主义诗风。 二、 以“你读懂了李白笔下的瀑布是怎样的一番景象”这个大问题提刚契领,避免了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烦琐与无味,保持了诗文的完整性与美感。 三、 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相辅相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整节课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促进读,逐步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和理解相互交融,相辅相成。 做得不够的地方有许多: 一、把三四两句诗给分开品析了。回家潜心再读诗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其实是一个整体,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瀑布从高处落下,流得快、直、美。而我在学生理解后,没有把两句诗整合起来品析,破坏了瀑布流态的整体之美。 二、时间安排不合理,前松后紧。在“细品诗句,领悟诗情”环节花了太多时间,个别读太多。以至“联类比照,感悟诗风”这环节匆匆带过,原来预设时自认为的亮点就这样以遗憾告终,写字教学也无法进行,作业也忘布置了。真是有“虎头蛇尾”之感。 三、对课堂的生成处理的不够机智。如理解“生”字的妙用时,我让学生给“生“字组词,原来是想让学生说出“产生”,以此明白“生”的意思,可无奈学生怎么也没说出“产生”一词,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只好再回到诗句中让学生说“生”的意思,浪费了一些时间,品析诗境的效果也不是很好。还有一位学生介绍庐山时说:“庐山是世界十大自然遗产……”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也不知是否真实,便未做任何评价。现在静心一想,如果当时能正视自己的知识空白,告诉学生:“你说的老师可是闻所未闻,大家听说过吗?我们大家一起回去查查资料,下节课来反馈。”这样就能对学生的发言做到中肯,及时的评价。 遗憾的地方还很多。总而言之,我觉得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让预设与生成相统一,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学习处理课堂教学中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关系,是我以后前进的方向。
第四课《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描绘了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日月潭是台湾省的一个大湖。那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作者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日月潭的瑰丽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在执教本课后,有一些心得,简单总结如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