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析学生心理的解决方法 ——让挫折转化为动力 是否还记得1992年在内蒙古草原举行的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在这次活动中,中国孩子表现出了软弱、怕吃苦、依赖性强等许多弱点。以至日本人竟敢这样说:“你们这一代孩子不是我们孩子的对手。” 新闻媒介发布了上述消息后,引起了许多人、特别是教育界人士的震惊和忧虑。一时,怎样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成了国内讨论的热门话题。 不管日本人的预言正确与否,我们应当现实地承认:和我们的前辈相比,这一代青少年由于比较缺少相应的精神和环境支撑,他们对各类挫折的“抗打击”心理能力确实比较弱。因此,疏导、化解学生的挫折,激励他们战胜挫折走向成功,应该成为师生沟通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一、构成挫折的各种因素 有人说,今天这一代青少年是心灵“容易受伤的一代”。根据我们对构成当今青少年挫折的各种因素的分析,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 一般来说,构成挫折的因素可以分为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两大方面,每一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深入的分析。 1、环境因素 (1)社会的急剧变化 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把技术革命比喻为一把“双刃剑”。同样,我们也可以把改革开放对人的心理影响比喻为一把“双刃剑”。伴随着个人发展空间的扩大、机会和诱惑的增加社会对人各方面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而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大多数青少年从小就面临着这样的社会舆论压力:如果不能成为最好,人生就没希望。 (2)家庭的过高期望 这一代学生的家长把自己未能实现的希望全寄托在了下一代人身上。再加上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不可能产生过去多子女家庭“东边不亮西边亮”的奢望。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十分强烈。但是,更高的期望容易造成更多的失望。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孩子最重要的是一天到晚考虑怎样“不负众望”,他们的压力可想而知。 (3)教育的滞后 教育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何况教育本身具有相对独立性和滞后性。虽然现在的素质教育比传统教育好的多但各种弊端在相当长时间里还会继续存在,学生也一定会在学校里继续承受各种压力,遭遇挫折。 2、个人因素 ①个人的生理状况、外表形象 这些因素虽属客观,个人几乎无法改变。但对人的心理会有一定的影响,关键是要看本人对这些因素怎样认知。 例如,身体强健的人一般对挫折的承受力较强,而“林黛玉”式体质的人遇到不顺心的事往往更容易朝悲观处想。又如,日本心理学家依田新指出的:长得美丽的女子在她们的黄金时代往往会有“等待幸福”式的典型想法,长此以往,会造成她们依赖性太大,一遇风浪就会感到倍如沮丧。 ②个人的心理特点 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气质性格类型等会造成他们对各种逆境产生不同反应。 ③个人的经历、抱负 从逆境中长大的人面对挫折会有较强的抗击能力,而现在这一代“糖水里泡大的”孩子没有这方面的优势。 如果个人的抱负不切实际,也会造成较多的挫折感。所以有人这样给情绪指数下定义: 情绪指数:期待实现值/内心期待值×100%。 青少年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往往对自己抱有较高的期望,而一遇阻碍,又会跌到失望情绪的底端,形成受挫反应。 由于上述各种因素,现在的青少年一般“一生总有几回挫”。教师和家长必须懂得如何化解和疏导他们的挫折。 二、形形色色的受挫折反应 1、受挫反应说明图
化解和疏导学生的挫折,首先要分析他们的挫折反应。 心理学家把人受挫后形形色色的反应给制成一张图表,我们可以从这张图表中分析一般人或青少年学生受挫后的各种反应,然后再寻找化解和疏导的方法。 2、对各种受挫折反应的心理分析 上图表中,人的各种受挫反应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维度(建设性反应和破坏性反应)或三大类,每一类再可以细分为几小种。 (1)积极的理智性反应 ①升华 视挫折为行动的最强烈动力,毫不动摇地朝着既定的目标继续努力。古今多少伟人都是这样看待挫折的。我们在张海迪、桑兰等人身上看到的都是这种精神。 ②修订目标 受挫后冷静思考,认真分析目标如期不能实现的各种原因,然后再把目标调整到一个继续努力后能够实现的适当高度。 ③转换目标 受挫后发现随着自身条件或外部条件的变化,原有目标已不大可能实现。因此转换到一个新的目标。 (2)心理防卫机制式反应 这类反应是心理学家研究的重点,因为绝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有些类反应。 ①表同 表同的具体表现是:受挫后有自卑心理,于是经常通过借用别人的光环来暂时满足一下自己的失落感。 例如: 一个各方面表现平平的学生经常在同学面前吹嘘自己的弟弟(实际是表弟)如何如何了得:唱歌、跳舞、打球、几乎无所不能。然后他自己似乎也开始得意洋洋起来。 同样道理,虽然许多属“追星族”的青少年本身很少有成就感,但他们在歌星演唱会上却表现得如痴如狂。因为此时他们会感歌星的光环好像也笼罩在了自己的身上,似乎自己也非常有成就感。 ②幻想 有些学生受挫后知道自己确实存在一些弱点,但总是没有任何改进。因为他们心情不好时只是沉溺于幻想,做白日梦,而他的不当行为却还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例如: 一个学生对心理咨询老师说:“我知道我有很多缺点,但我每次回家后都躺在床上想:‘明天我会努力,明天我会成功’。但是到了明天,我还是老样子,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③文饰 文饰又称“合理化”,即受挫者找一些理由来为自己做解释,然后心理就“舒服”了。 例如: 一个学生没有考得理想的成绩,他自我安慰说:“某某学习就是比我好,理所当然,排在我前头,我也不错呀,还有人不如我排在后面哩”。 ④推诿 推诿者一般把自己受挫的原因全部推在别人身上,于是觉得自己毫无责任。 例如: 一个学生的语文很差,老师问她什么原因。她说:“这还用问什么原因吗?我的爸爸妈妈连学都没上,那我的语文会好吗?” ⑤投射 投射是指受挫者虽然知道自己有许多缺点,甚至是不良品质,但觉得别人身上肯定也有。于是心理上就觉得平衡了。 例如: 一个学生考试作弊被抓住了。他对老师说:“其实,很多学生、包括好学生都作过弊,只不过算我倒霉,被抓住了而已。” 有投射心理的人一般都用比较阴暗的眼光来看待各种事物,是一种较为不良的心态。如果青少年怀有这种心态,教师应及早加以引导和矫治。 (3)消极的冲动性反应 ①固执 固执是指受挫者虽然已经知道受挫的原因来源于很多自己的不当行为,也想有所改进。但一至实际情形中,又陷入了自己老一套磁疗的行为方式中,而且还是不能自我控制。 例如: 两个学生都知道考试时的致命弱点是分心和过度紧张,导致屡考屡败。但他们向学校心理咨询老师问的却是同样的问题:“我知道我的最大弱点是分心(或过度紧张),但一进考场,我们却又会情不自禁地犯老毛病,而且无法控制自己。现在,我真的不知道该怎样来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对有固执反应的学生,教师应该引起重视,并及时咨询心理教师甚至心理医生。因为让其发展下去,很可能会演变为强迫行为,到时矫正的难度就更高了。 ②倒退 倒退是指受挫者做出了与自己年龄、成熟度等不相符合的行为反应。对成年人来说,可能是一些类似嚎啕大哭、装病不起等幼稚行为。而青少年也会做出一些和他们年龄相对不相符合的倒退行为。 例如: 精神分析学者发现,有了弟弟和妹妹的孩子常常会以尿床、吸手指、啼哭等倒退行为让父母来更多地安慰和抚爱自己。 倒退行为还有一种表现是降低了思考能力,从而盲目相信别人的暗示和意见。盲目去做别人鼓动自己去做的事。 ③攻击 最具破坏力的受挫反应是攻击行为,但这类行为也分为两种: 攻击自己——酗酒抽烟、摔物、责骂自己、自我虐待、玩世不恭式的行为方式等。最严重的就是自杀行为。 攻击别人——打人骂人、与配偶吵架、无缘无故地训孩子等。 可以看出,人们受挫后,作出极端反应的人还是少数。绝大我数人是通过心理防卫机制先作一下缓冲,然后再向积极或消极方面转化。 对于老师来说,努力把学生的受挫反应向积极方面作好引导是最为重要的。 三、学生挫折的化解和引导 化解和引导学生的挫折牵涉到整个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问题,基本前提是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这里讲的是几个比较重要的原则或切入点。 1、帮助学生树立高尚而又现实的人生目标 (1)让学生树立高尚、远大的远期目标 中国有“取法乎上,得乎其中”的古训(意为树立高等的目标,到后来实际只可能达到中等的目标)。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人在年轻时如果没有被某种高尚伟大的理想而感动得夜不成寐的体验,长大后不会有出息。 具有高尚人生目标的人一般会勇于面对挫折,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并把挫折视为成功的铺路石。 重要的是,不要以为学生年龄还小就可以忽视这方面的教育。根据专家的研究和实践,初中时代的学生就开始十分重视自身的价值,并对未来充满着憧景和理想。如果用好的形式,进行人生目标教育,会很受学生的欢迎。 (2)让学生树立现实可行的近期目标 要让青少年激动一时很容易,但要形成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人生态度却不容易。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现实具体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指出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及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克服年轻人好高骛远的常见病,使他们能够扎扎实实地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当然,树立目标的前提是学生在积极而又客观地认识自己后建立了立足的自信心。所以,激励学生的自信心一直是教师不可懈怠的职责。 2、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这些年来许多教师常见的一个认识误区,即挫折教育=吃苦教育。其实这两个概念并不是等同的。 完整的挫折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工程至少应该包括下列几方面的内容: (1)对挫折的意义的理解 如:挫折的不可避免性、挫折是成功的孪生兄弟、n次的挫折加上(n+1)的努力就可能意味着成功,等等。 (2)挫折的类别、造成挫折的主客观原因等 (3)学会分析自己的受挫反应 (4)懂得一些化解挫折、调节心态的方法 (5)有一定实践意义、模拟性、情景性的挫折体验,其中包括一些吃苦体验等。 3、让学生学会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是化解挫折、调节心态的重要手段,在此需特别强调。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以下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1)多和积极性格的人交往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多和积极性格的人交往,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就会受到积极心态的感染。所以,教师要多关心学生的交友情况,让他们成长于一种良好的氛围中。 (2)多给自己良好的心理暗示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给自己作良好心理暗示的方法,如内心对话法、提升形象法等,使学生能经常自己给自己“打气”。 (3)多主动寻找外界的激励源 教师应要求学生多看振奋人心的好书,多听积极的报告或讲座,多唱积极向上的好歌,并通过互相交流等方式起到大家共同提高的效果。 4、让学生有适当放松和宣泄的机会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不可能一直处于剑拔弩张式的心理状态,否则他们的精神就可能崩溃。教师平时应该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教学活动的安排要有张有弛 除了上课时依靠教师来调节学生的活动节奏外,下课时应让学生尽量放松,尤其是年龄小的学生,更加应该重视。在有些小学,学生被教师调教得下课时基本上听不出他们的喧闹声,而这种做法还被当成经验向其他学校介绍。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2)让学生有话能好好说 从形式上看,校长接待日、心理咨询室、班主任制度的建立十分必要。实际上,提高那些学生心声的直接倾听者,如心理咨询教师的专业素养也许更为迫切和重要。 (3)定期组织集体活动 大型的春游、秋游、营火晚会、歌舞晚会等都是让学生身心放松的好机会。有条件的话,邀请心理专家为学生做心理宣泄等活动,效果也许更为直接。 一个初级中学曾经邀请一位心理学老师在星期天为一些纪律较差的学生做宣泄游戏,结果第二天发觉这些孩子遵守纪律的情况好多了。 有人说:“人生能有几回搏!”这话固然深刻。但“人生总有几回挫”,也许更有普遍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挫折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成熟和成功的“催化剂”。只要帮助学生从容地面对它,自信地战胜它,成功就离他们很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