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名称 |
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替 |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华书局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夏、商、西周三个朝代分别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建立、发展、繁荣阶段,是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从禅让制过度到王位世袭制,而王位世袭制是对原始社会末期父系家长制的完善,也是之后君主集权制形成的重要基础;分封制不光巩固周的统治,更重要的是许多分国的出现,这对之后的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都由直接的影响,因此,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初次接触历史,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自我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对一些历史事件也很模糊,因此既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设计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运用正确的观点和理念。依据《标准》提出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提倡教学形式的生动活泼和别具一格。注重知识的联系与比较。利用教学内容发掘思想情感教育的内涵。 教学过程 课 题 夏商西周的更替 课型 新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脉络,培养分析总结能力2、掌握西周分封制,培养识图能力和客观的看待历史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 2、使学生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 教学重点 “夏传子,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难点 西周分封制与等级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查找资料与相关图片。 学生准备:认真阅读课本以及练习册。 教 学 过 程 教学步骤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复习与巩固 一、导入新课 二、学生自学 三、自学成果检测 重点知识讲解 小结 四、练习 5道练习题,以选择题为主。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原始社会的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今天就让我们一同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展示教学目标明确自学任务(夏商周更替脉络,时间、建立者与灭亡者、都城、重要事件及时间、灭亡原因;分封制目的、对象、内容、作用) 分析分封制与等级制,列出各等级并向学生说明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并识别分封制地图 (练习册以及教师自找的精华题型) 做题 自学课本找到对应的知识点 学生分别说出前边需要掌握的知识并分析总结夏、商灭亡的共同原因 从图中找到对应的分国,明确齐是姜尚的分国,燕为现在的北京。 作练习并记忆 通过回顾,学生巩固旧知识。为新课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全面掌握本课知识,形成整体的知识网络 得出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 使学生明确等级制度是极为森严的,而且是伴随着分封制确立的 表格形式 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夏、商、西周的更替 一、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重要事件及时间 亡国者 1、 夏 2、 商: 3、 西周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 二、 西周的分封制 1、 目的:巩固周王朝在全国的统治 2、 对象:土地和臣民 3、 内容:分给谁?诸侯的义务? 4、 作用:稳定西周王朝在全国巅峰统治,开发了边疆 分封制与等级制: 课后反思 学习《夏、商、西周的更替》一课中,我采用的是学生自学阅读自学方式进行,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阅读要求,然后讲解,但整个过程学生积极性虽高,参与度比较宽,但最后还未完成教学任务。主要问题有: 1. 部分同学始终未进入学习状态; 2. 教学设计不合理,应缩短学生讨论是时间; 3. 整个课堂纪律部是很好,所以将一些时间花费在管理课堂秩序上。 我想,造成以上原因主要有: 1.这节课对于同学理解较难,没有激发起学生探究新课的热情,使其迟迟不能进入状态,所以不同班级的教学设计、设想要有所不同。 2. 个人管理不当。 3.让同学回答相关问题较少,让学生失去了真正思考的时间、积极性受到影响,这与我害怕耽误时间的想法有关,从而背离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思考: 1. 教学设想必须根据班级情况适当调整并要不断总结经验。 2. 阅读前的问题主要是最基础的史实知识,稍有难度的问题在讲解中、讲解后才提出,利于解决 3. 必须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给予适当压力,课堂氛围才能有大的改观。 4. 课前设计精益求精,准备必须充分,才会灵活自如地进行指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