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作品名称
“如歌的行板”主题赏析
微课作品介绍
本微课的主题是“《如歌的行板》主题赏析”。《如歌的行板》为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恩的心》中欣赏 教学 内容之一。教材中给了作品的简单介绍和两个主题的的谱例。本微课是对学习重点的拓展与延伸。
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一定音乐欣赏的基础知识及视唱歌谱、辨听乐器的素养。但是他们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创作者的生平等基础知识缺乏重视程度,往往急于欣赏完整的曲目。这对于作品的理解和认识是不够的。
因此教会学生一定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伴随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终身学习。在完整欣赏作品之前熟悉主题对进一步理解作品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需求分析
适用对象分析
本微课适用于九年级教师进行教学和九年级学生学习。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视唱五线谱、对弦乐四重奏的乐器组成以及能辨听各件弦乐器音色的基本能力。
学习内容分析
该微课为苏少版九年级(下)第四单元《如歌的行板》作品欣赏。 《如歌的行板》是一首弦乐四重奏作品。通过第一主题片段的听辨,可以帮助我们回顾梳理、加深了解“弦乐四重奏”的音乐表现形式及其特征,以及西洋管弦乐队中弦乐器组乐器的配置;在欣赏第二主题时,同学们需要关注由于调性的转换在音乐情绪与色彩上产生的变化,以及四件乐器合作营造出的立体的、富有层次的和谐融合意境。该作品的学习,引领学生初步了解俄罗斯音乐,同时增加学生名曲的积累。
教学目标分析
对比聆听两个主题音乐片段,学会分析音乐创作风格,并加深了解弦乐四重奏的音乐表现形式及其特征;掌握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的旋律性和情感性风格特征;能演唱两个主题的旋律。
教学过程设计
1, 聆听《四小天鹅舞曲》、《第一钢琴协奏曲》,判断曲作者。(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作品导入到作品赏析,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为后期教学做好铺垫。)
2, 介绍柴可夫斯基音乐的一生以及代表作品。(设计意图:从柴可夫斯基故居博物馆的参观角度引领学生学习,更加近距离地了解这位伟大的音乐家的音乐人生以及形成他作品风格的原因。)
3, 介绍《如歌的行板》创作由来。(设计意图:书上有简短的介绍,但这似乎不够表达作曲家对《孤寂的凡尼亚》的情有独钟。这一环节是对教材内容的拓展和补充。)
4, 学习作品第一主题。(设计意图:介绍俄罗斯人民悲惨的生活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该部作品所蕴含的情感。聆听、演唱第一主题片段,画出第一主题旋律线等等多项活动的参与能更好地帮主学生理解作品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⑴结合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⑵聆听第一主题的旋律片段,感受音乐表达的情感。
⑶演唱第一主题的旋律片段,分析旋律演奏的特点。
⑷画出第一主题的旋律线,再次体验作品表达俄罗斯人民对悲惨生活的郁闷与苦涩之情。
5, 学习作品第二主题。(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聆听的学习方式,结合演唱第二主题的活动,给学生的学习加深记忆,增加对第二主题所表达的情感的感性认识。)
⑴对比聆听第二主题的旋律,感受与体验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情感表达的不同。体验大提琴与小题相互应答演奏的基本特征。
⑵尝试带着悲愤、郁闷等情绪演唱第二主题旋律,再次感受与体验俄罗斯人民内心的失衡、克制、愤懑等情绪。
6, 了解俄罗斯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听了这首作品之后的深刻感触。(设计意图:一部优秀的作品能够深深打动人心。借助列夫﹒托尔斯泰的原话更加深学生对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情感性特征的理解。)
7, 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学习作品主题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欣赏完整的作品。)
学习指导
培养欣赏音乐的方法:1、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包括社会大背景以及作曲家本人当时的生活状态等个人背景。2、反复聆听、演唱、画旋律线、关注作品中演奏乐器的使用。学会从各种不同角度、多种方法、用更多手段熟悉和理解作品的创作风格特点、情感表达。3、在熟悉主题的基础上完整聆听作品,为更好地感受与理解作品做好铺垫。
配套学习资料
课件,音频 ,视频
制作技术介绍
用 amtasia Studio 8的 软件录制完成
相关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