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老师会针对孩子个性方面的问题,兴趣方面的问题,孩子持续性良好发展方向的问题展开沟通活动。如提供优质的培训学校的讯息;哪些培训并不适合学龄前儿童,劝说家长不要盲目跟随社会潮流;帮助家长了解如何在孩子参加各类比赛中的指导方法运用。而且在备赛的持续时间段,老师要每天关心,采用录音、录像、视频指导等方法,力争让孩子夺得好成绩。在这样的沟通过程中,老师不仅仅是指导者,也是和家长相互学习的学习者。
在外来务工子女家长的群体中,还存在着这样的一类人群。在他们的眼里,自己的孩子异常聪明。即使老师和家长反映孩子在园表现出不合群、学习活动注意力不集中、动作发展不协调等一些较严重的问题的时候,他们都会给自己的孩子寻找到合适的理由来。如:我家孩子是胆小,在学校不说话,家里什么都懂;我家孩子很文静,不爱运动,但脑子很聪明的等等。如果还是用交谈的方式,很难达到让家长理解老师意图的目的,甚至有时候会产生误会,认为老师对自己的孩子有成见。我们在研究中发现,采用现场指导的方式,能让家长直观感受到孩子存在的问题,进而引起家长的重视。比如,将幼儿在园的某一段学习或者活动环节拍摄记录,拍摄中既要突出该幼儿的现场表现,还要将同班中其他孩子同时间、同活动中的一般表现摄入画面,便于家长比较。有时候,我们也会邀请某位家长进入校园,旁观幼儿的活动,但事先要求家长无论看到孩子什么样的表现都不能现场干预。这样的方法效果非常显著。家长平日对孩子的评价是片面的,所以不客观,导致评价过高。这样的现场观察中,家长从其他同龄孩子的表现中,发现了自己孩子存在的差异性,清醒了头脑。之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变得顺畅起来。这个方法是一剂较猛的苦药,家长在现场观察中,感受到同龄幼儿之间的横向比较才能更准确定位自己的孩子。
在班级里总有那么几个孩子,认知能力欠佳、自控能力差、甚至表达能力、动作协调性都有种种的问题。他们这群孩子的家长除了“失望”、“叹息”别无他法。我们要做到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要尽量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在于这类家长沟通的时候,要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让他们感到有希望。在交流过程中,不要每次说很多的缺点,再次打击家长的信心,但也不能光报喜不报忧。在语气的把握上要将优点说得有力、热情,将缺点说得婉转,让家长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孩子还是充满信心的,进而激励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但老师也不能做老好人,要将孩子存在的问题说得全面透彻,并与家长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认真积极听取家长的意见。
小班第一个学期张玟希和爸爸妈妈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平时上班比较忙,一般都是由奶奶负责孩子的接送。奶奶来自农村,文化程度比较低, 不会说普通话,老师在和奶奶面对面的沟通上觉得比较困难,所以沟通的内容也仅限于一些常规班级事情。但是一旦遇到父母来接孩子,我也会把孩子在园的一些表现和学习情况和父母进行沟通,希望父母在家里能多帮孩子进行复习,家长也很配合,所以张玟希在第一个学期中的学习情况还算可以。
但是进入小班第二个学期后,因为张玟希的妈妈又怀孕了,要到老家去待产生孩子,爸爸要一起去老家照顾妈妈,张玟希就和奶奶生活在上海,孩子的生活学习的担子就全落到了奶奶的身上,因为奶奶能力有限,只能在生活上照顾到孩子,孩子在学习方面出现的问题也只能是我和家长在网络(QQ)上和进行过几次沟通,家长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在第二个学期中张玟希的学习情况很不理想。
小班结束后,进入暑假,张玟希的妈妈生产结束后就和我进行过几次联系,我把孩子的情况和她妈妈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分析,张玟希妈妈也意识到了孩子和同龄人之间的差距,决定这两个月的暑假把孩子待会老家,放在自己身边,进行“补课”,所以我和搭班老师也将一个学习的学习内容进行了整理,便于家长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暑假中,有时张玟希的妈妈在辅导孩子学习时遇到了困难也会通过网络询问我们,我们也会给她一些建议和指导。